2018年,是国内指数基金发展的关键一年。










随着A股被纳入MSCI指数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很多投资者开始研究并关注“指数化投资”,各路投资者持续大额净申购,截至9月底,指数基金规模达5383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在市场底部寻底时,ETF规模增长势头强劲,头部效应明显,成为资金长期配置的重要品种。













在此背景下,天弘基金近日发起了“大V齐聚 剑指未来——大V走进天弘 探秘指数基金”活动,邀请了16位财经圈大V走进天弘基金,共同探讨国内指数基金的发展前景、天弘基金指数系列的布局、以及在市场底部区域如何更好服务客户等问题。






大V们都发表了哪些精彩言论?先来一个视频链接,我们先睹为快。



干货比较多,土豪请随意点击。流量不够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下面为你画好了重点。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


天弘指数基金系列帮助投资者从固定收益向权益基金过渡




“任何伟大的产品的诞生和普及,一定有社会精神价值层面的原因,契合人性。”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表示,天弘基金之所以将指数基金提至战略高度,主要是基于用户需求。











自2013年余额宝面世后,伴随用户海量增长,天弘基金发现,用户不仅有现金管理需求,也想尝试权益投资。但随着国内的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专业化,普通投资者也越来越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天弘基金经过多番论证后发现,指数基金适当降低了权益投资的门槛,降低了持有人的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比较适合互联网上初期接触权益类投资的用户,也可以满足不同收益偏好、不同投资能力的各类投资者。










周晓明认为,权益投资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产品,只要通过将简单、清晰的指数基金有效组合,动态调整,就可以满足互联网客户大部分的理财需求。



天弘指数基金系列就是帮助投资者从固定收益理财向权益基金理财过渡的进阶工具。



此外,以指数基金作为基础工具,搭载各种各样的投顾服务,这构成了未来基金营销、基金服务的重要增长点,或者具备创造价值空间的一种能力。













周晓明预计,伴随着客户的成长,客户服务体系的演化,比如个人养老体系的发展,乃至投资行为越来越机构化的趋势,指数基金仍将大有可为。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熊军:


天弘基金指数系列最大优势是用最小成本获取中等以上的收益


在资产配置中,指数基金的地位为什么特别重要?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熊军表示,这是因为指数基金本身很简单,是一个被动策略,“比如沪深300,作为很多基金的基准,代表的是所有投资沪深300的资金获得收益的加权平均值,指数基金得到的是这个平均水平,而所有的主动化基金加权的结果也是这个平均水平。










这就意味着,无论投资者怎么做,主动基金只要是以沪深300为基准的基金,一定有一半资金能够获取比它好的收益,还有一半资金的收益比它差。但是主动基金的管理费就比被动基金高出很多,所以扣除管理费以后,指数基金就变得比较有优势了。”









简单来说,指数基金是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取一个中等以上的收益,如果做得好的话,还有可能会获得超额收益,这就是指数基金的最大优点。



据熊军介绍,到目前为止,天弘基金有11只指数基金,布局全面,基本上涵盖了市场上作为基准使用的指数基金。













换句话说,投资者配置基金,买主动基金的费率比较高,有可能比基准收益高,也有一半的可能性没有基准高。而如果配指数基金的话,则是用最小的成本执行了投资者的配置决策。









对于天弘基金来说,一方面,跟踪误差在全市场排名靠前;另一方面,费率比较低。



因此,天弘基金指数系列最明显的优势,也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中等以上的收益。



天弘基金产品部总经理李骏:


天弘指数基金系列逐渐形成“多快好省”的竞争力





天弘基金产品部总经理李骏表示,指数基金作为一个重要的底层资产,如今发展出来很多组合、策略,是如今大类资产比如FOF配置的重要选择。











“天弘基金销售的并不是指数基金本身,而是在指数基金上建立一个综合的研究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指数基金的整体销售。”










据李骏介绍,天弘指数基金系列产品线完善且布局相对科学合理,覆盖5只宽基指数,6只行业主题指数。




未来可能还会发展两个策略指数,一个是红利低波动,主要是红利因子和低波动因子的结合;


一个是盈利估值,对公司的成长性有进一步的要求。



他还表示,经过三年多发展,天弘指数基金系列逐渐形成了“多快好省”的竞争力。













一是品种多,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二是转换快,同一公司旗下基金可转换,切换速度快;


三是产品好,天弘系列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较小;


四是费用低,按照持有一年来分别按照持有A类、C类进行测算,天弘指数基金系列呈现明显的费率优势,整体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天弘基金互联网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张牡霞:


未来将继续探索在线投顾服务



天弘基金互联网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张牡霞表示,目前天弘指数基金的份额超过100亿份,绝大部分规模都是来自于线上渠道,形成这样的格局与天弘基金一直以来的特点有关。



天弘指数基金系列逆市取得的成绩,是强调用户思维、用户导向、用户需求的结果。



未来,天弘基金将继续探索在线投顾服务。











据张牡霞介绍,天弘基金在线投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交易流程投顾化,另一个是投顾的产品化。



2016和2017年更多是投顾服务产品化的探索,2018年的探索更多集中在交易流程投顾化方面。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主要是与天弘基金越来越了解指数基金的投资者需求有关。













“经过这三年的探索,我们发现,指数基金其实还不是一个普罗大众能够充分理解和充分认可的投资工具,因此,大概10%的用户贡献了90%的份额。要服务好这一群专业、懂行的客户,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交易便利的产品,更多还要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资讯、数据,这是我们的思路。”







大V论市:


就指数基金的发展方向及可能性探讨,天弘基金的指数化布局,以及如何在市场底部更好服务客户等问题,参会大V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作者银行螺丝钉就提出了Smart β策略发展的看法,他发现,在日常介绍指数基金时,很多投资者更愿意接受Smart β策略产品,这类产品确实也存在一些超额收益,但是Smart β产品的费率一般都在0.8%以上。



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缺少一些Smart β策略、但费用能跟一般指数基金费用齐平的产品。













对此,李骏回应称,天弘基金未来推出的红利指数等基金产品,肯定会延续天弘基金指数系列一贯的低费率传统,与普通基金一样定价,不会做差异化定价。









雪球大V“青春的泥沼”就天弘基金未来指数布局进行了交流,他关心的是,未来天弘基金是否会布局海外市场,推出相应的指数基金产品?











周晓明表示,最开始天弘基金设计指数基金的时候,就是把国际主流指数考虑在内的。满足客户的全球配置需要,也是天弘基金未来的任务之一。










据他介绍,目前海外布局主要是在考虑额度、产品方式、产品体验等问题,未来会在比较好的时机推出天弘基金海外指数系列。



“青春的泥沼”还表示,天弘基金指数系列的跟踪误差在指数基金里面比较小,超额收益也比较明显,这种叠加优势是如何做到的?













天弘基金基金经理陈瑶表示,天弘指数基金的考核以跟踪误差为最大前提。在日常操作中很少做一些大幅度的偏离,因此能够保证跟踪误差在基金产品中排名相对靠前。











超额收益则包括几个方面,如市场下跌时的仓位控制,以及股票分红等等,打新贡献也有一部分,但贡献相对有限。






“小白读财经主编”谢天斌表示,目前国内基金行业最紧迫的并非理财产品的开发,而是投资者的教育,他比较关注的是,天弘基金是否有开设投资者入门知识教育或科普的计划?











张牡霞对此回应称,投资者教育一直是天弘基金所认同和坚持的方向,但在具体方式上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根据我们对用户的了解,投教内容上可能需要更多更有趣的形式,比如长图、漫画等等,希望通过体系化的内容去不断满足小白用户的需求,强化他们的认知。”










在谈到指数基金的发展前景时,雪球大V“持有封基”表示,在目前阶段大力推介指数基金,可能是更加理性的一种做法,因为从投资本身来获得收益,这个趋势不会改变。“我相信中国的理财市场规模很大,前期我们已经看到了余额宝的威力,未来指数基金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绿巨人”主理人郑志勇则分享了自己对于投资顾问行业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国内的投资顾问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几年投顾的规模预计会快速增长。









此外,在谈到如何在底部更好地服务客户时,大V们也各抒己见:




如知乎大V刘鹏程认为,面对客户的时候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产品设计,二是让客户买了基金以后做好陪伴。


财经自媒体“老司基一枚”则表示,第一是做心理按摩,第二就是定投,因为熊市是我们积累基金筹码最好的时机。


财经自媒体“养基司令”分享了自己目前的策略:底仓加定投,“让原来的亏损不断地分摊,在市场好转的时候,原来的账面亏损就能赚钱。”


“太极说”主编殷少明认为,底部给到投资者最重要的应该是信任,而这个信任来源于长期的陪伴以及用户培养。


朱博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普通投资者其实没那么关心估值和底部,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给我介绍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不是我能够懂的,我能够懂才跟你投资,本质还是信任。”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