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基金经理们经常有一些共同的“口头禅”,都被一句带过,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就像武侠小说里其貌不扬的人往往身怀绝技一样,这些口头禅的背后或多或少有一段历史可以被讲述。


文末有福利~

























“安全边际”
































基金经理谢治宇:“通过投资质地好的公司来构建安全边际。”














基金经理陈宇:“通过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构建组合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


有哪些你所不知的故事?









































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得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说起。格雷厄姆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在格雷厄姆之前,投资更像赌博一样的伪科学。格雷厄姆凭借两部名著而载入史册:其一是《证券分析》(最早出版于1934年,与大卫·多德合著),另一部是《聪明的投资者》(最早出版于1949年)。









“安全边际”就是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论,这一思想来自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在1929年崩盘前,投机活动蔚然成风,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下暗藏着巨大的危险,整个市场像是“一场由投机伪装成投资的假面舞会”









面对这样的情况,格雷厄姆的建议就是用“安全边际”挑选股票。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他认为投资者挑选股票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 在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通常是在熊市,或类似的市场调整期);


2. 处在大势并不便宜的情况下,购买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安全边际”的考虑。




















格雷厄姆更建议投资者重视第二种情况,因为第一种情况的难点在于择时,这样投资者就成了预测市场拐点的人质,等待市场调整来买入也会令投资者空耗时间精力。而第二种情况则是寻找那些低估的股票,不用考虑大势高低。



































沃伦·巴菲特















格雷厄姆还有一个为人所周知的身份——巴菲特的导师。1950年,不满20岁的巴菲特已经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有一天,他在图书馆看书,发现了刚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回忆当时的情景:“就像看到了一道光。”















“That was like seeing the light.”















于是,如逢甘霖的巴菲特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加入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在这个班上的学生很多人年龄比巴菲特大,有几个还在华尔街工作。但巴菲特很快就成为班上最聪明的那一个,每当格雷厄姆发问,甚至问题还没有说完,巴菲特就已经举起了手。






















哥伦比亚大学















红杉基金创始人比尔·鲁安也在这个班,他说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之间有着瞬间的化学反应般的默契,而其他同学基本上是观众。格雷厄姆执教22年来的第一个A+成绩就给了巴菲特。









虽然巴菲特也很早就意识到低价股策略的局限性,找寻“安全边际”的方法也在被更多理论所丰富,但今天他依然认为“安全边际这几个字非常正确”,甚至还为长子取名: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




























“能力圈”
































基金经理董承非:我无意追求成为全能型的基金经理,而更希望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渐进式地拓展能力圈的边界。“














基金经理乔迁:“拓展能力圈,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变通的思维,以及发展的眼光。”






















常被基金经理提及的“能力圈”与一位名叫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的投资大师有关。



































菲利普·费雪















1928年,21岁的费雪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在旧金山的一家银行担任分析师一职,不到两年就成为了统计部门的领导。但在这个职位上,他见证了1929年的大危机,虽然在他成功预料了危机,但还是没逃过大跌带来的惨重损失。1931年,他决定自己创业,开办投资顾问公司,并取得了辉煌的投资业绩。









在费雪看来,优秀的公司不仅需要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企业特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需要有突出的能力,甚至他还要考察管理层与股东的沟通方式、是否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等等。因此,阅读财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花时间去和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闲聊”,做足调查。这种调研虽然管用,但工作量极大。于是费雪找到了一种应对方式——减少研究公司的数量。




















费雪的理念是:宁愿持有少数优质公司的股票,也不会持有大把平庸公司的股票。费雪认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能降低风险”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这样做的风险在于投资者在自己不懂的企业里投入过多。




















巴菲特也深受费雪的影响:“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不仅要认清自己懂多少,理性对待知识范外的投资也很重要。









参考资料:《巴菲特之道》,罗伯特·哈格斯特朗著。






















兴全福来日



































<完>


文:黄可鸿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观点和预测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



相 关 精 彩 阅 读






投资总是不赚钱?芒格的小秘密让你更有灵感!


多赚266%,还是少赚116%?只是一步之遥


金融民工上班服装选购指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