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18年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2018年11月CPI同比上涨2.2%,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2%。

主要观点:

食品项非食品项均出现回落。统计局报告显示,从环比来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在食品中,蔬菜市场供应充足,鲜菜价格下降12.3%,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部分产地为避险加快出栏,猪肉价格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3%和2.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考虑到2016年价格下跌促使羊存栏下降及草场退化带来养殖成本攀升等效应,预计羊价后面还会进一步上涨;鲜果价格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4.9%和5.2%,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与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来的国内成品油下调有关;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5.0%、3.3%和2.3%,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与节日因素消退有关;衣着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整体而言,工业品价格环比下跌与月初PMI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下跌是相呼应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3%,与环保限产弱化因素有关;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1%,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0.4%,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上涨0.1%。后续走势还是取决于政策托底力度及环保实施力度。

物价并不构成货币政策掣肘,关注政策逆周期调控。在上个月的物价点评报告中,我们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信用紧缩的经济环境才是最主要的矛盾,而由于供应暂时中断的某些消费品价格上涨很难演变为整体性的价格压力”。从目前来看,物价的回落也只在预期之中。在更早前的报告里面,我们也指出过,物价并不构成货币政策掣肘。在12月3号的中国金融杂志上,央行行长易纲撰文指出,人民银行一直在强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银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2015年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下行压力,既保持政策定力,又适时预调微调,积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从学术上来讲,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问题,然而不管怎么讲,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央银行就一直在有意识地向民营及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尽管效果还很难断定。既然总体政策基调维持“逆周期调控”基调,那么政策的积极动作还是能够继续期待的。

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观察近期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利润的行业都遭受了政策的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医药的带量采购政策对行业高毛利产品价格的打击,还是教育行业里面的幼儿园教育的去营利性规定及民促法的出台。我们在这里无意于列举中国的教育及医疗支出财政占比,仅就政策导向来看,我们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到,在财政吃紧的当下,高利润行业正在遭受越来越严厉的政策环境。

(来源:鑫元基金的财富号 2018-12-10 10:2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