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R1保本型结构性存款12月12日9:00-15:00当日有售,6个月最高年化收益率4.07%,认购起点5万元。”12月11日一早,白领蔚晨(化名)就收到了招商银行系统发来的产品推荐信息。


4.07%的年化收益率算不算高?到“双十二”当日,其他银行是否还会推出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呢?对于要不要购买,蔚晨有些犹豫。


《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双十二”专属银行理财产品难寻。


往年在“双十二”期间,银行都会放出各种收益较高的专属理财产品以招揽客户,今年为何一反常态呢?





1




“双十二”特供产品“哑火”







12月12日,记者来到一家招商银行营业网点,但并未在宣传海报、看板等显眼位置发现带有“双十二”字样的理财产品信息。


难道蔚晨所言的“双十二”特供产品并不存在?


带着疑惑,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了该网点的理财经理,对方称,“目前确实存在这款产品,在网点、官网APP能够买到,但网点方面并没有大范围推广,且额度有限,主要还是定向筛选部分客户,以短信形式传达信息。”


该理财经理还表示,其实这款产品的收益率与往常相比并没有大幅度上涨,仅上涨了0.01%。


记者从招商银行官方网站上了解到,目前该行6个月期限的保本型结构性存款普遍利率为3.68%至3.9%。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个别银行可能会存在对客户小范围推广一些期限短、收益高的产品,主要是针对其优质储户或存款级别达到百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部客户做定向推广。”


那么,沪上其他银行是什么情况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在上海的营业网点后发现,区别于往年银行在岁末、节假日纷纷推出限量款理财产品的现象,今年“双十二”来临之际,多数银行表现淡定,在门口看板处公示的在售及预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几乎都没有标注“双十二”字样,主推理财产品的类型和利率与平日相比也并无明显变化,揽储氛围并不浓厚。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称,“今年本行的揽储指标早已完成,临近年末没有太大的揽储压力,所以今年并没有推广‘双十二’的活动产品。”


“这种短期且有较高收益的热门理财产品需要等到明年初才能有,年初银行普遍会有新的揽储指标。”该客户经理表示,今年投资不景气,特别是年中时P2P暴雷事件特别多,很多企业及个人存款因此回流到银行,导致今年银行没有太大的揽储压力。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并没有针对‘双十二’推出特供产品,还是常规化产品为主。”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30日至12月6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148款,较前一周减少了74款,发行量相对稳定;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5%,较前一周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在此期间,保证收益类产品12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4%;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41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7%;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150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2%。


一位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收益率能够达到4%以上的理财产品已经不多,极少能够超过5%,而未来高收益理财产品会更少。





2




银行力推“银保理财”







在“双十二”特供理财产品“哑火”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部分网点在当日主推起银保理财产品,某些银行还私下赠送蔬果卡、优惠券等小礼品。


“目前该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能够保障本金安全,复利计息为4.2%至5.3%,期限为3至5年。如果能够存满5年,可按照5.3%来支付利息,比其他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上述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指着看板对记者推荐起产品来。



那么,如果提前支取,该理财产品还能保证较高收益吗?


对此,该行客户经理称,“如果提前支取,银行是根据期限分档计息的,一年期大约为1.75%,还是有灵活性的。”


目前市面上,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74%左右,这种收益率高出同类一大截的产品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这款产品为何即能保证保障本金安全,又能获取如此高的收益呢?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理财资金的投向时,该行客户经理才对记者称,“这其实是一款银保产品,资金是拿给保险公司来运作,虽属于保险理财,但保单是能够绝对保障本金安全的。”


仅一字之差,“银保理财”与“银行理财”究竟有何区别?


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银保产品虽然看起来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但实际上性价比较低,银保产品实际上还是保险,且承诺的高收益往往是预期收益率,产品需要较长的运作期,而在5年期间内保险公司运作这笔资金不一定年年都是盈利的。


该银行人士指出,有可能客户在提取现金时恰巧赶上保险公司业绩不好甚至亏损,那么承诺的高收益就要打个问号了。因为提前支取相当于退保,需要收取手续费,具体情况还要看每家银行的合同如何规定。总体而言,如果银保产品不能长期持有,提前支取后收益普遍非常低。


融360分析师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银保理财’与‘银行理财’看起来仅一字之差,但区别非常大,‘银保产品’是放在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产品。”


融360分析师分别从风险、收益及流动性等角度向记者分析了“银保理财”的潜在风险:


首先,从资金投向讲,银行理财资金目前还是主要投向于存款、银行间资金拆借及逆回购、债券及非标资产,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债券领域。而保险理财是可以投资二级市场的,一旦资金操作不当,亏损的可能性还是较大。


从收益的角度讲,虽然“银保产品”动辄有高达5%至7%的收益率,但收益波动较大,收益达标率要低于银行理财,也就是说到期能否获得所谓的高收益还要打个问号。


从期限及流动性方面考虑,银行理财虽然普遍有锁定期,但可选择的种类比较多,能够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而保险理财产品的存续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在刚开始会有十天左右的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不收取手续费,但是过了犹豫期后,在到期之前退保的话,手续费会非常高。















见习记者 马嘉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