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百年老店的形象或将一去不再复返。

针对“过期蜂蜜”事件,12月16日,同仁堂公告称,同仁堂蜂业系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本公司持股比例51.29%。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同仁堂蜂业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

同仁堂蜂业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2.8亿元,净利润为268万元,其营业收入占本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133.76亿元的2.09%,净利润占本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净利润17.42亿元的0.15%。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

过期蜂蜜事件回顾

12月15日,江苏电视台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规生产食品蜂蜜。其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表面宣传是“退给蜂农养蜜蜂”,实际上则是送入原料库。同时,据执法人员介绍,今年10月该企业还曾更改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

12月16日上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涉及产品已全部封存,公司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若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我公司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随后,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称,北京市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北京委托方、即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16日晚,同仁堂再次发布公告回应过期蜂蜜事件。

同仁堂称,同仁堂蜂业系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同仁堂持股比例为51.29%,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同仁堂蜂业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天眼查资料显示,盐城金蜂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为700万元,主营蜂产品研发及其技术转让、蜂产品生产等。2018年9月,在另外两位股东退出后,目前盐城金蜂由周金林100%控股。

据悉,同仁堂蜂业于今年8月与盐城金蜂签订了退货处理的相关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从退货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养蜂基地进行喂养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

经过初步调查,同仁堂发现过期蜂蜜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在于公司现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对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确标识的问题,但尚未发现这些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的情形,其将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

同仁堂在公告中表示,同仁堂蜂业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

同仁堂质量问题频发

资料显示,同仁堂蜂业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2.8亿元,净利润为268万元,其营业收入占同仁堂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133.76亿元的2.09%,净利润占本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净利润17.42亿元的0.15%。

对此,同仁堂认为,本次事件对同仁堂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

从财务上来看,同仁堂蜂业的确影响不到整个同仁堂。但从声誉、从品牌形象来看,过期蜂蜜事件却能对同仁堂“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形成致命一击。

同仁堂蜂业虽不是全资子公司,但也头顶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作为消费者,最注重的就是食品安全,同仁堂同仁堂蜂业却在这一环节掉链子,无异于将同仁堂的百年字号毁于手中。

财联社还发现,过期蜂蜜事件之前,同仁堂就频频爆出质量问题,近年多次因产品不合格被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

最新一次是2018年11月,据央广网报道称,在山东省药监局发布的2018年第11期中药饮片质量抽检结果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53批次中药饮片就显示不合格。

再之前,像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指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同年,同仁堂还爆出健体五补丸被爆汞超标5倍,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朱砂超标的消息。

财联社观察到,近年来,同仁堂也在不断扩张,已由当年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变成成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五个直属子公司的主体架构,涵盖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截至2017年末,其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600余种,36个生产基地。

产业链上下扩张,本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公司护城河的加宽。可如果公司管理能力没有跟上,质量控制不严格,公司就会被扩张反噬,成为企业之殇。

对于同仁堂而言,大幅扩张,对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进行参股控股或正是其质量频发的原因之一。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同仁堂共参股或控股167家公司,其中有163家与其合并报表。而近年来同仁堂爆出质量问题事件的主体都是其旗下的子公司,像蜂蜜事件的同仁堂蜂业就是同仁堂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

(来源:财联社的财富号 2018-12-16 20:4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