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听说过2008年9月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四万亿计划”,在当时,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从农村到城市,国家的支持力度,可以说用“给力”二字来形容。



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十年过去了,打开自己的钱包或查查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你,是不是很困惑——钱,到底去哪了?





要想知道“Money去哪儿”之前,先得了解在社会上流通的这些钱是怎么产生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下面先用比较简单的数据说明下货币创造的逻辑。



假设现在印出了1万人民币,直接到投入到商业银行,银行收到这笔钱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它贷出去,而那些借到钱的人,当务之急是把钱花出去(不然贷来干嘛,还要交利息),借钱的人把这个钱花出去,钱肯定到达另外一些人手中,这些人又把钱存进银行,银行一收到这笔存款又继续放贷……如此这般循环反复。



这里要注意一点:银行拿到钱并不能够把这笔钱全额贷出去的,它必须留着一小部分,这部分被称之为“法定准备金”,假设这个法定准备金的比例为20%,以上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这个表格来说明:





如图所示,在第10天,整个社会就会有44631.29元的货币在流通,流通的货币增长到原金额的4倍多,这个4.46的倍数被称之为“货币乘数”,而如果这个法定准备金的比例提高,社会流通的货币减少,倍数自然也降低。比如,把以上的20%改为25%,最终社会流通的货币会比原来少了七千块左右。





根据央行的数据,从1997年12月到今年10月,货币乘数达到6.02;所以按理来说社会上的钱只会越来越多才对,为什么我们会感觉“钱怎么都没到自个手上?”



其实从上面这个过程你会发现,银行贷款就像是在“印钱”、“贷款越多”印钱就越多,而从近一年的行情来看,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主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向银行贷款真的是太难了!贷款审批很难、放款很慢(拖个三月半年的),以上整个过程的信贷速度降下来,整个社会流通的货币数量当然也变少(像这种时期一般称之为“信贷收紧期”)。



下面再做进一步的解说时,需要用到经济学上一个很重要的公式,这个公式是说:货币流通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一个社会里的货物总量乘以平均物价,即




MV=PY





(M指的是货币流通量,V是货币流通的速度,P是平均物价,Y是社会的货物总量)



这个公式非常重要,在后面我们在详细说明通货膨胀时也会用到,在这个公式中,假设我们的货币流通量M增加了,流通速度V和货物产量Y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物价P自然是会上升,本应该流到我们手里的钱,却被物价上涨给侵蚀掉了。



继续拿这个公式展开说明,短期内一般P和Y不变,如果大家基本不消费了、不敢花钱了,这意味着货币流通的速度V会大大降低,那增加的M到底在哪里?其实稍微想一下大家都知道了,对,就是房地产,所以也有人戏称房地产简直是中国最大的资金池。



当然啦,央行印的钱为什么没流到你手里还有很多原因,毕竟还有收购外汇、公开市场债券交易等这些复杂的流程,今天只是从货币的角度来分析整个社会货币流通的逻辑。



最后我们知道了国家发行货币的相关过程,但是三思酱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想要把钱攒到自己的口袋里, 还是有两个好方法的:



第一努力赚钱;


第二做好财富管理。








-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