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四、市场有效吗?

五、采取行动

接上篇,从上述五个方面,分别谈谈对市场投机/泡沫的解读!

一、结构因素

诱发因素

回顾上述促使近三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潜在诱发因素,我们会震惊于这些因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投机性市场定价尚无法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不可否认,我们对这些市场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入,然而,现实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还将持续,许多复杂的现象还有待我们解释。

很多导致近几次市场繁荣的诱发因素都有着自我应验的成分,如同神谕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通过科学解释予以预测和捕获。但是,很多因素对于市场的影响也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标志和迹象。比如,互联网热、在线交易的激增、共和控制的国会以及对资本利得税的削减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股市 最激动人心的飙升时期。其他因素(包括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共同基金的发展、通货膨胀下降、交易规模的膨胀等)也都与1982年般 市探底衍生的系列事件密切相关。

此外,伴随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高涨,我们的文化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比如,研究表明,实用主义在过去的一代人中不断兴起。也许最有意思的是,赌博在全球范围内风行。这些因素不仅存在于美国,也存在于欧洲以及其他 一些国家。由此,那些造成美国股市繁荣的诸多因素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应验。

放大机制

市场自身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这些机制会不断扩散和传播诱发因素的各种行为表现,甚至可能使得这些因素的市场效应变得如此巨大、如此显著和重要,让我们心惊肉跳。

放大机制通过一种反馈环(feedback loop)运行。我们将这种反馈环描述成一种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高股价带来的财富幻想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最终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在许多公开演说中,反馈机制被广泛地提及,它甚至被认为是最古老的金融理论之一。但是现代金融学教科书通常不涉及这一理论。

反馈理论往往被视为一种未被证实的假说。然而,事实上,很多证据为这种反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反馈并不仅仅存在于个人投资者:当看到过去的价格上涨,个人投资者会进行数学计算以调整自己的信心和预期。过去的价格上涨改变了投资者的思维方式,投资者思维的改变又进一步感染整个文化,文化的改变又反过来对所有投资者产生影响。

二、文化因素

新闻媒体

投机性泡沫的历史几乎是与报纸的产生同时开始的。尽管今天 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早期的报纸,但是从现有的资料看,它们大都报道了第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泡沫——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热。

虽然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以及近期出现在互联网上的 各种新的媒体形式)总是以市场事件的旁观者身份出现,其实媒体本身也是这些事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市场中的一部分人拥有了相似的想法,这种想法就可能推动一些重大的市场事件的发生,而新闻媒体则是传播这些想法的重要工具。

我考察的是媒体对市场事件冲击的复杂性。我们看到,新闻报道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复杂而不可预见的。经过仔细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新闻媒体无论是在为股市变化进行铺垫还是在煽动这种变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在股市中的作用与人们所想象的并不一样,通常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媒体是投资者的一种方便的工具,投资者会对重要的经济新闻做出反应。媒体能积极地影响公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形成股市事件发生时的环境。

本章的例子表明,媒体在使大众对新闻更感兴趣的同时,也成了投机性价格变动的主要传播者。它们通过报道公众早已熟知的股价变动来使公众对媒体更感兴趣,以此提高公众对这些变动的关注程度,或者提醒公众注意过去市场上发生的事件和其他可能采取的交易战略。因此,媒体的参与能够导致更强烈的反馈,使过去的价格变化引起进一步的价格变化,它们也能引起其他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这里指的是注意力的连锁反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媒体能将各种思想灌输给观众或读者。应该说,媒体为传播和解释大众文化 提供了一个渠道,也因此体现了大众文化有其固有的逻辑,参与了大众文化的转变过程。

我们下面研究有关文化的一些基本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并且这种转变与股市中不断变化的投机情况存在联系。

新时代谬误

投机性市场的扩张往往都伴随着一种普遍的观念,即认为未来比过去前景更好或者不确定性更小,而且,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 用“新时代” (new era)—词来描述和解释这种情形。

当然,这种新时代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上个世纪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风险对个人生活冲击力的减弱。从许多方面来看,我们的世界的确正在进入一个全新而美好的时代,但是流行的新时代思想的最主要特征表明,经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明显不是一个持续平缓的过程,而是脉冲式推进。

在大众文化中,人们对新时代这个词的引用并不规范,与之相反,经济学家以及其他一些有影响的评论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提出 新时代这一概念时都非常谨慎。通常他们似乎只有在描述一段长期的连续增长趋势时才会采用这个词。

有时候经济学家由于过分关注数据,而忽视了在最新技术和制度变化过程中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预示了新时代的到来。但更为经常的情况是,一般公众会对突然流行的关于新时代的故事反应过度,而忽视了最近的新时代故事与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类似事件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例如,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一些非正式的观察家认为这将对生产力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因为互联网对于通信和销售系统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作为通信和销售系统的互联网是否会加速经济增长,我们就需要将它与过去类 似的系统进行比较,例如邮政、铁路、电报、电话、汽车、飞机、收音机以及高速公路。所有这些网络对于当时的经济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有助于简单经济结构的升级。我们很难证实互联网对今天经济的重要性高于上述设施对过去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也就没有理由预计将会产生比过去更快的增长。然而一般公众通常不会从比较的视角来思考过去的经历。

事实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类似于美国股市的大幅波动,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机会。从全球范围看,“新时代”理论与投机性 泡沫(其间充满夸张但短暂的投资者热情)总是联系在一起,这似乎是一个普遍规律了。

对美国股市波动产生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重要。正如人们认为泡沫存在时所做出的预期一样,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每次异常的股价增 长均呈现出反转趋势。

三、心理因素

我们已经看到,股票市场的价格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人们甚至对股市的“正常”水平一无所知,并没有多少人花时间考虑它应该达到什 么水平或者今天的股市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了。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每一天的股价水平?是什么支撑着股市?是什么决定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是4000点还是14000点?是什么最终限制了投机活动的反馈?为什么当股市价格稳定在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会突然发生逆转?我们已经看到了部分答案,但是要理解股市价格运动的基础,我们必须转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在考虑来自心理学的启示时,必须注意,关于投资心理的许多流行报道并不可信。这些报道将投资者说成在股市繁荣时欣喜若狂,在股市暴跌时诚惶诚恐。而不管是在繁荣还是在萧条时,投资者的行为都被描述成毫无自己的想法,如羊群般的肓目从众行为。用相信市场是理性的 来理解市场比单纯的流行心理学理论更为可靠。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在发生金融波动期间要比上述这些报道所显示的更为明智。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金融繁荣或萧条并不像战斗胜利或火山爆发那样煽情。事实上,在最重大的金融事件发生时,多数人都在忙于个人事务而无暇顾及。因此,很难想象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会反映出心理学理论所描述的情绪。

然而,严谨的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类行为模式表明:若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那么股市的心理锚将是不存在的。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人们无知的结果,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智慧的长处和局限性。投资者总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无法把握自己行为的准确性时,特定的行为模式就会决定他们的行为。

一项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察是:那些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他们的想法往往会很相似;同样的,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精神,并且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股票市场中,如果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都真的彼此独立,那么任何错误想法所造成的后果就会相互抵消,也就不会 对价格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非理性的,而且这些想法又都相似的话,那么它们就足以成为股市兴衰的原因了。因此,想要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和思维方式如何在市场中形成合力,进而影响价格的走势,就必须考察人们的思考方式的相似性从何而来。

处于相同时期的人们会做出相似的判断,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是在对相同的信息(大家都能获知这一信息)做出反应。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相似性,这并不一定是由于他们对公共信息做出了理性的反应。而且,公共信息也总是得不到适当的运用或合理解释。

四、市场真的有效吗?

有效市场理论反对市场不断出现过度繁荣和泡沫的观点,大景学术研究支持这一理论。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任何时候,所有的金融产品价格都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各种公共信息。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在给定公共信息的条件下,金融资产都能被准确地定价。有时价格似乎会过高或者过低,但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这只是一种幻觉。

有效市场理论将股价描述为具有“随机游走”(random walk)的特点,因为价格是随新的信息而变的,而新的信息又很难预测,因此价格的变动也是很难预测的。利用股票市场数据,许多学术研究试图检验有效市场理论和随机游走假设,这些支持性研究论文发表在金融和经济学的学术期刊上。但同时这些学术期刊也发表了许多论文在统计上拒绝了这个理论,然而,还是有一些文章解释说,这种描述是近似真实的。研究有效市场理论的某些论据显得充分有力,并且包含了许多高质最的工作。因此,无论最终赞同与否,至少应该严肃地对待这个理论。

五、采取行动

投机市场泡沫频现的总体趋势为政策制定者们提出了诸多复杂的难题。在拟定政策以解决由泡沫造成的问题时,政策制定者们不得不全面考虑投资者对于泡沫抑或高风险投资特性的不断演化的认识和理解。遗憾的是,泡沫的本质特性复杂多变,对于任何一项政策在实现我们的长期经济福祉目标方面所起的作用,专家也未必能说得清楚。

用关闭和限制交易的方法来干预市场,虽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很有效,但是在解决投机性泡沫所造成的问题时,这种方法显然不是首选之举。投机市场自身具备一些关键的资源配置功能(这一点我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故没有在本书中阐述),任何为缓解泡沫而对市场采取的干预都会阻碍这些功能发挥作用。

遗憾的是在自由社会中,政府不可能保护人们免受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不可能在完全肯定其成功可能性的前提下保护他们,也不可能完全保护社会免受不合理的乐观或悲观情绪的影响,情绪反应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处理投机波动的策略有点像应付不稳定政治的策略。我们担心诉诸不正当手段或是草率下定论的政会贏得控制权。但我们并不想通过在动荡中取缔某些政或对他们的活动征税的方法来避免这种危险,相反,我们允许各个政自由地发表意见,期望公众最终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令人欣慰的结果是通过计划及不断完善竞选和选举规则而得以实现的。

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应对投机性泡沫的首要办法是采取鼓励交易的政策,同时给人们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更广泛、更自由的市场,通过设计更好的社会保险形式和建立更完善的金融制度来更有效地控制真正的危险,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当我们每天经历着股市中投机性泡沫的时候,应牢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当为了它而分散对上述重要事务的注意力。

---------------------------------------------------------------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本资料所提供的资讯均根据或来自可靠来源,但并不保证其准确和完整性,仅供参考,不构成对读者的实质性建议,也不保证在信息发生更新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不发生变化。公司及其员工不对使用该文件或其中引用的材料或因此导致的损失而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士及机构均不应依赖该文件取代其独立判断。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投资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应当认真、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及披露的最新相关公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