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则提出,到2020年,我国在关键技术、计算能力、通信能力、车辆智能化平台相关标准等领域都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正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像水和电一样,正渗透于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从“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到无人超市现身中国的街头,再到汽车驶入“无人驾驶”新时代。AI不是一个符号,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梳理人工智能关键要素时,借鉴制造业领域质量管理方法,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进展的”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模型,具体而言将各方面要素概括为:人才储备、计算设施、数据积累、技术算法、应用场景。

从源头来看,几乎可以认为是计算设施、数据积累和技术算法三者共同推动了这一轮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爆发。

而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三巨头的BAT,也纷纷默契地在AI领域发力。在AI领域,可以说,百度布局最早,阿里紧随其后,而腾讯最后入场。有人说百度是一骑绝尘的实用主义者,阿里是浪漫洒脱的重商主义者,而腾讯则是尚处起步的蹒跚学步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百度:全面押注人工智能

根据百度在今年7月份开发者大会的相关资料,在“All in AI”的基调之下,未来关于AI开放生态的布局将主要以百度大脑和智能云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DuerOS智能语音交互平台和Apollo智能驾驶开放平台。其中百度大脑和智能云的平台架构如下:

计算设施

在硬件基础方面,百度从云计算中心到服务器、智能芯片等方面均有布局,率先推出基于FPGA的云服务器。

在平台建设方面,除了开源分布式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此外百度最主要的技术输出平台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以及智能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数据积累

作为搜索起家的互联网巨头,基于互联网积累的线上数据是最大优势,同时由于在本地生活、泛娱乐以及游戏、教育等领域的扩张延伸,同样积累起海量的用户数据。其中:

1、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国内份额第一的百度搜索、份额第二的百度输入法,2013年7月以18.5亿美元全资收购移动应用分发入口91无线;

2、本地生活:百度外卖、地图,2014年1月完成全资收购团购网站糯米网、2015年战略入股百姓网,10月份与大众点评共同领投排队应用“美味不用等”5亿元C轮融资、2016年4月参与链家60亿元融资;

3、娱乐:视频、音乐、小说、爱奇艺,以及2013年1月投资乐彩网、5月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并与爱奇艺合并、12月以1.915亿元全资收购纵横中文网等;

4、游戏:百度爱玩、多酷游戏中心以及投资的蓝港在线、07073游戏网等;

5、教育:百度教育、文库、知道、作业帮、百科以及2013年6月1000万美元入股传课网、2015年2月1亿美元投资沪江网等。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先技术后场景”的思路正在改变,百度开始聚焦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的商业化。除了用AI拉动旧业务(如信息流)的增长,还将AI用于金融领域,并且部署了DuerOS、阿波罗计划,聚焦汽车、家居等场景,形成新的远景型业务。

 

阿里:场景落地后来居上

以电商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在AI的布局上远没有百度那么高调,但其实阿里巴巴很早就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电商、物流等零售服务业务体系内。

除了AI用以支撑体系内的零售业务,近几年,阿里巴巴陆续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业AI”方案,如果说百度还是“远景”型AI,阿里的AI已经富有成效。以ET城市大脑为例,在杭州,它不仅能将拥挤路段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5.3%,在萧山地区还对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实现优先调度,到达现场的时间节省一半。ET城市大脑作为首批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的成员,相比百度的阿波罗、腾讯的医疗影像,是唯一一个落地且见到成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成立的“达摩院”向全球顶尖人才发出邀请,并在未来3年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阿里云三款人工智能产品

据悉阿里的三款AI产品由阿里云与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联合自主研发,已经承受了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复杂业务场景的挑战,旨在为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1、图像搜索商业化落地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阿里云发布的图像搜索以深度学习和大规模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通过图像识别和搜索功能,实现以图搜图的智能图像搜索产品。图像搜索服务在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应用和业务场景,帮助用户实现相同或相似图片的搜索。

与通用搜索主要依靠字节不同,图像搜索被主要定义为“以图搜图”,可支持以下商品图片搜索(通过输入商品图片,进行商品库精确定位同款或相似款)以及通用图片搜索(通过输入具有相同元素或主体内容的图片,在海量图片库中查找相似或相同的图片)。

据悉,该方案包含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支持百亿级数据的向量检索引擎等方面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

2、智能语音自学习平台

智能语音自学习平台是一键式语音智能自助优化方案,突破了语音识别优化依赖于语音供应商专家服务的局限,可以让不懂技术的人员从此也可以快速显著提升自己业务的识别准确率满足业务需求。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智能政务、智能导航、智能催收、智能音响、智能家居机器人及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语音智能高级专家周躜表示,“自学习平台的目的是向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提供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智能语音优化平台,使得我们的客户摆脱对AI科学家的依赖。”

3、机器翻译:每天翻译单词数超2000亿

阿里云机器翻译提供多类的翻译和语言服务,具有高性能高并发服务、多模态服务等能力,可帮助国际化企业提升业务价值。该机器翻译平台已经沉淀了优质的跨境语料数据库,充分利用先进的机器翻译算法技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深度打磨机器翻译质量和产品体验,并积极拓展机器翻译业务的产品形态,将各项机器翻译技术产品化,如语音翻译、会场同传、实时沟通等新产品和服务形态。

官方信息显示,机器翻译在阿里巴巴内部可以达到每天翻译出几十亿量级的产品信息,每天的线上翻译请求到达数亿次,在双11时每秒钟的翻译请求大概有几万次,每天翻译的词语个数超过2000亿,而根据Google2018年披露的数据,其每天翻译的词语个数大概是1400多亿。

目前该技术已为阿里巴巴集团十几条业务线提供机器翻译和本地化支持,覆盖了Alibaba.com、AliExpress、Lazada、钉钉、阿里云、优酷、支付宝、菜鸟、天猫精灵、高德、飞猪等众多产品。

腾讯:实现从学习到领跑的跨越

近年来,腾讯在不断加大对AI的布局,先后推出了围棋AI应用“绝艺” 、智能语音 “小微” 等产品。2013 年至今,腾讯相继投资了搜狗、Scaled Inference、Skymind、Diffbot、碳云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公司。

2016年,腾讯才开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和百度、阿里的人工智能普遍和具体业务相结合不同,腾讯的人工智能更多呈现了实验的性质。前段时间在日本围棋 AI 大赛中夺冠的绝艺就是例子。

腾讯三大研发部门AI Lab、腾讯优图和腾讯云

腾讯的人工智能基础研发部门包括腾讯AI Lab、腾讯优图和腾讯云,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大数据存储及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探索。

腾讯AI Lab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不断提升AI的决策、理解及创造能力,同时为腾讯各产品业务提供AI技术支撑。AI Lab的愿景是“让AI未来无处不在”(Make AI Everywhere)。

腾讯AILab 有游戏、内容、社交及工具平台型AI四个应用方向。目前其产品已应用在微信、QQ及天天快报等上百个产品。

位于上海的腾讯优图实验室立足于腾讯社交网络大平台产生的海量人脸和图像数据,优图进行了完整的研究和应用布局,积累了人脸识别等一整套技术方案。

优图的AI服务则接入腾讯内部上百产品业务线,日调用量数十亿。像腾讯的明星产品QQ,QQ空间,P图,QQ音乐等,目前都有深入的产品合作。大家熟悉的QQ音乐的哼唱识别,空间直播中的智能美妆,天天P图这些产品的背后,都是优图AI技术的落地。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有云端的大脑”,腾讯云在人工智能上也展开了基础研究,也在深度学习等领域布局,还推出了深度学习平台DI-X平台。

在集团层面上,腾讯的想法是,基于腾讯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形成不同的业务体系在人工智能方面突破,推出小微、优图人脸识别、QQ物联、微信硬件平台、腾讯叮当语音助手、绝艺等一系列智能软硬件产品,最后达到全集团各产品的AI化。

腾讯进入无人驾驶领域

2017年,腾讯买入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 5%股权,此举使腾讯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特斯拉在无人驾驶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前腾讯已向无人驾驶行业投资,包括中国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和地图集团Here。拥有众多的人工智能投资项目,为腾讯的人工智能战略寻找更多盟友,并通过投资人工智能研发和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来增加战略纵深。

要做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四大关键因素:丰富应用场景、海量大数据、强大计算能力和一流科技人才。过去18年,腾讯在此有丰富积累,这是AI Lab重要的发展基础,也是其未来潜力所在。

腾讯大量积累的数据和用户,这将是腾讯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数据,有需求。然而腾讯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务实和优秀的产品能力,将人工智能将产品落地,业务驱动,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目前BAT都在发力布局人工智能,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最早,布局最成体系;阿里倚重电商数据,构建阿里云全产业链生态;腾讯则是“内部业务嵌入+外部投资”并举。人工智能的路还很长,能否打一场漂亮的AI战,还需要更大的决心、以及耐心。

(来源:财经公民的财富号 2018-12-28 18:0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