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指旺君的朋友小李生日,他为自己购买一件价格5000多的风衣。大家都在夸小李阔气的时候,小李坦言,其实自己看中这件风衣很久了,虽然平日里也不算一个节俭的人,但实在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买一件衣服,一直到生日这天,才有了心安理得花大钱的借口。

也许不少朋友都有过同样的感受,有些高价的东西我们平时舍不得买,要等到某个特殊日子才舍得掏钱。按理说,排除可能会降价的情况,小李什么时候买这件风衣花出去的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把风衣作为生日礼物的时候花钱就坦然多了呢?我们或许能用“心理账户”来解释这个现象。

null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把财富划分到的不同的账户中进行管理。心理账户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不追求理性认知的“效用最大化”,它对每个账户的钱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且默认不同账户的收入不能互相填补。

以小李买风衣的事情为例,我们可以把小李日常买衣服看作是一个账户,而生日礼物则是另一个账户,在小李心中,这两个账户是不能互通的,所以就算小李平时经常买衣服,也不影响他在生日时添置新衣,即使生日当天买风衣并不会少花钱,但对于小李来说,因为生日礼物的账户预算比日常买衣服的账户预算要高得多,所以在生日这一天买5000元的风衣也不会心痛,花钱更下得去手。

不少深谙此道的商家为了更好的出售商品,会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账户设下套路。比如有的商家为了让消费者心安理得地进行高消费,会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引导消费者将某产品放入预算更高的心理账户中。

举个例子,人们在送礼方面的预算往往要比自用的预算更高,所以在购买礼品时,花钱往往会更慷慨。有时候,一款产品可能与其他同类产品并没什么区别,但商家给该产品定位为“送礼专用”之后,有的人就会把该产品从其他账户转移到高预算的送礼账户中,然后心甘情愿地为它买单。

null

另外,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销售人员建议分拨出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购买保险产品,这就是针对心理账户的一种营销模式,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可并接受。于是一旦我们的收入增加,买保险账户的预算也随之提高,买的保险也就越多。实际上这样的建议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家庭成员年龄、健康状况、实际需求等其他因素,所以大家在听到类似的建议时,还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再做决定。

说出了心理账户的秘密,可能有不少朋友刚反应过来,原来自己也走进过各种套路里啊。今天分享这个概念,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在消费的时候,一是要认识到,你从不同心理账户支出的100元,价值其实是一样的,平时注意合理规划各个账户的支出,避免过度消费;二是是要综合自身情况来做出理性决策,以免被商家套路,买到自己不需要、或是品质配不上价格的商品。

(来源:指旺财商课的财富号 2018-12-29 15:2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