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5点20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1、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2、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总的来看,我认为本次降准的亮点是:

1、力度非常之大,除了2018年10月份那次降准1%,其他的多数是0.5%,而本次是1%;

2、一次降准分两次实施(1月15日和1月25日),这是以往很少见的(分别是0.5%),主要考虑应该是春节期间银行客户取现,市场流动性压力比较大;

3、过往为了应对春节期间流动性紧张,央行多数是临时降准,但本次是正式降准,非常罕见。

3、央行负责人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这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2019年来说值得关注。

现在我们来全面理解本次降准!

一、什么是降准?

关于降准的含意我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在这里再重复一下,降准的意思是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谓法定存款准备金即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在每吸收一笔存款后,必须在央行账号里留存一定比率的资金。比如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商业银行吸收100元的存款后最少需要将10元人民币存入央行账户,10元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但如果最终存入的准备金不是10元,而是11元呢?那么多出的1元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1、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调配的资金,可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2、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有一定的利率,比如目前超额准备金利率是1.62%左右。

如果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比如从原来的10%降到了9%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原来每吸收的100元存款有10元被锁定在央行账户,现在只有9元,银行可以获得比原来多1块的流动性,别看这只有少少的1块钱,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6.48万亿元,哪怕是降准1%的幅度然后乘以这个数值,释放的资金量都是过万亿的。比如本次降准累计释放的资金就约1.5万亿元。

二、本次降准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央行最近一次降准是在2018年10月,和当初的降准相比,本次降准的市场环境发生四大变化:

1、外部货币政策收紧压力明显降低,11月2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次讲话中明确表示:(货币)政策没有预设路径,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加息影响可能需一年左右体现。而在10月份他是这样说的:(当前的利率距离中性利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也就是说相比10月份,美联储内部对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出现很大的分歧,市场预计,今年12月加息1次,2019年加息一两次就会提前结束本轮加息周期,而原来的预计是还会加息5到6次。

美联储可能的暂缓加息大大减轻了中国被动加息或收紧货币的压力,有助于为本次的降准,仍至于为未来的降息打开空间。

2、本次降准是今年第一次降准,结合去年几次降准的情况来看,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作用有限,表现在虽然作为衡量市场资金价格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月份的3.345%降到目前的3.320%左右,但是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增反降,这就说明此前央行降准释放的资金可能淤积于银行体系内,而未到流入到实体经济。

3、2018年中美博弈、金融强监管、房地产降温、前期累积的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数据显示,三季度的GDP是6.5%。

4、高层对民营企业有前所未有的重视,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银保监会提出的125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央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为什么要降准?

1、在目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当中,降准的空间是最大的,在本次降准之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3%、14%左右,这是非常高的水平了,目前很多国家对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作强制性规定,比如英国、加拿大等,而保留准备金制度的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体,它们的准备金率都非常低,比如美国的准备金率在0-10%,日本的是0.05%到1.2%之间,欧洲期限长于两年的存款,准备金要求为0%,印度的是4%。

太高的准备金率一是没必要,二是浪费。

A、没必要:法定准备金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银行过度放贷,储备资金枯竭,在严重的期限错配以及坏账下,一旦客户大量取现银行可能产生流动性危机。很简单,A在银行上存款100元,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需要,肯定想把100元资金全部发放贷款,但是如果A突然取现,银行1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

但是这几十年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证明,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真的发生这些危机,银行百分之十几的储备资金其实满足不了客户的兑付需要。

B、浪费:一般而言,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央行一般会通过逆回购、MLF的货币工具借钱给商业银行,一年期MLF利率是3.3%,而商业银行在央行准备金利率是1.62%左右,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本身就有大量的资金存放在央行账户里“保管”,但却得要以更高的价格向央行“借钱”,导致了准备金的浪费。

下面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其中红色方框处里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里的准备金(含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018年10月准备金是21.17万亿,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有将近21万亿的资金被冻结。

2、稳增长需要央行降准,2018、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不亚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1998年,也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稳增长需要降准:

A、降准与货币供应的的关系: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一般用广义货币M2来衡量!

a、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b、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也就是上表当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一般一来说降准对基础货币不构成影响。

c、货币乘数可以简单看成准备金率的倒数,也即准备金率越低,那么货币乘数就越大。

所以在其他条件没变的情况下,央行降准有助于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B、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关系:我们用公式来表示,MV≡PY, 其中 M 为货币供应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平均价格水平,Y 为实际产出。

M可以理解为M2,P可以理解为CPI,Y可以理解为GDP,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M2与CPI、GDP是一种正比关系。可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定的货币供应量有助于经济增长。

四、降准后央行会降息吗?

降准可以投放资金,降息可以降低资金的价格。

从空间的角度上说未来继续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否降息则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降息有助于引补降准的不足,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当前资金市场面临的情况是,降准虽然投放的资金,但只是降低了银行体系的成本,而实体经济的成本仍然高企,而降息可以整体拉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现在的基准利率水平确实非常低,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5%,中国10月CPI是2.5%,也就是现在银行存款是“负利率”,未来如果利率过低不利于对储户和债权人的保护。

五、我们的准备金制度是怎样呢?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差额存款准备金率(2004 年4月25日起),说白了就是对不同的银行实行不同的准备金率,在本次降准前,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是14.5%,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是12.5%。

六、降准对缓解企业融资难有何意义?

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0%左右,中小民营企业从金融系统获得的债权类融资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非标,二是中小银行贷款。

1、非标:非标的意思是不能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的资产,过往非标资金多来源于影子银行,即银行表外融资,但是今年资管新规发布,银行系统的资金融出变化如下:

A、央行-表内人民币贷款-实体经济;

B、央行-表外影子银行融资-实体经济。

资管新规后,表外影子银行融资被抑制,银行资金回表,表现上述的“B”下降,“A”上升,虽然这一过程有助于抑制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但也切断了部分从银行表外流向民营企业的资金。

2、中小银行贷款:众所周知,相比国企,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并不占优势,一般是从中小银行获得。但是当前中国货币供应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货币供应方式如下:

A、以美元换人民币(外汇占款):中国的国际收支有两个账户(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顺差是进入中国投资(股市、楼市、债市等)的净流入资本(主要是美元),经常账户顺差主要是出口企业在海外赚取的美元利润。当机构和个人将持有的美元向商业银行兑换人民币时,商业银行转而将美元继续兑换人民币,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相当于中介。央行给付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就是外汇占款,商业银行只是中介,最终这部分钱会进入出口商或居民账户,增加市场上的货币量,这就是“以美元换人民币”的印钞方式。

2、债券换人民币:即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国债向央行抵押,借入人民币,最终市场上的人民币也会增加,即我们平常在新闻报道里见到的逆回购以及MLF操作。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美元换人民币(外汇占款)是当前主要的印钞方式,当前市场上差不多有71%的货币是外汇占款创造的。但是随着2014年开始,我们的对外贸易开始下滑,以美元换人民币(外汇占款)创造货币的方式逐渐下降,转而是央行不断通过逆回购以及MLF操作投放货币(债券换人民币)。

但是一直以来能够通过逆回购以及MLF操作从央行获得资金的一般是一级交易商(大型银行),原因有二,一是从央行借钱资金需要以国债或其他优质债券作为抵押,而中小银行由于规模小抵押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二是一级交易商一般要经过央行的考核,比如资本充足率等符合条件,而较为容易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是大型银行。即资金的传递方式如下:

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实体经济

我们可以把央行比作为厂商,大型银行比作为批发商,中小银行是渠道商,实体经济是消费者。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层层转手过会抬高资金的价格,比如大型银行从央行拿到资金的利率是3.3%,中小银行从大型银行拿到的利率可能就是3.6%。

也即央行印钞方式从“以美元换人民币”切换为“债券换人民币”后对中小银行不利,也对民营企业不利。央行降准的作用是不仅可以给大型银行释放流动,也能中小银行释放流动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

七、如何看待本次降准后股市楼市的表现?

1、人民币汇率:去年央行虽然多次降准,但每一次降准都非常谨慎,制约央行降准最大因素来自于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如若中国相向而行,一紧一松容易导致资金外流。11月16日,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倒挂,也就是1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于1年期中债收益率,这是2008年来首次。

我在11月16日《2008年来首次!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倒挂,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一文当中说过:降准有助于压低国内市场利率,国债是资金价格定价的瞄,一国的利率高低,资金价格往往会反映在国债收益率上,所以当一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时候,其他的国家的资金出于逐利的目的往往会流向该国。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中美利率倒挂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其原理是美债收益率走高,国内资本开始购买美债,结果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相向而行且维持汇率稳定,则需要在资本流动上加强管理。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中就提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并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二季度报告是这样的: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看到了吗?今年三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对汇率的提法是“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二季度的提法是“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事实上央行已经在做了,比如外汇风险准备金上调、逆周期因子启用。总的来说,未来两三个月内,人民币跌破7的概率不大。

2、股市:与10月份的降准相比,本次降准股市环境最大的变化两自于两点:一、国家决定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二、受制于美国减税以及经济的悲观预期,美国股市可能见顶回落。这两个情况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无论是科创板还是注册制可能的推出都有扩容的意味,如果股市泡沫过大,一旦注册制推出极易出现风险,所以整体来说,虽然政策底、估值底可能已经出现,但指数上行的空间有限。

3、楼市:2018年楼市降温的幅度比预想的要大,原因在于监管层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比想象的要大。近期虽然个别地方不断被爆出房贷利率下调、楼市松绑,但都还是少数且幅度有限,这就说明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地方确实有激活楼市,拉动经济的冲动,但是从最高层的角度上说,继续高压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我在12月29日《2019年,楼市的9个猜想!》一文当中说过:但整体来说,1、在央行不断降准以及定向降息的情况下,房贷利率基本见顶,并微微下调是大概率事件;2、三四线城市棚改的降温,以及货币化安置的逐渐退出是大概率事件;3、少数城市以引进人才为名,变相放松调控继续存在。未来的中国楼市会继续向大分化演变,即长线看好一二线城市的房子,看空三四线城市的楼盘。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点击文中“关注”按钮,关注作者的财富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来源:小白读财经的财富号 2019-01-04 19:1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