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几个投资大佬猜:从4000多点到现在,国内不加杠杆的主动管理股票类公募基金,跌到了多少钱?

一个私募大佬说,你这表情,估计得很惨,不会跌成6、7毛吧。

他自个儿管的产品,5000点至今仍赚20%,但去年跌了5%,食不安,夜不能寐。

再让一个公募大佬猜,他严谨地说,不能看面值,万一人家是从7毛跌到6毛呢,还是说跌幅吧,是跌掉一半了么?

哼哼,你们太小看宇宙系基金公司了,亏这么一点怎么行?

宇宙行旗下的基金公司,挖坑也是宇宙级的。

不加杠杆,近200亿基金从1块跌破2毛5

所有主动管理型、非杠杆基金股票类基金中,净值最低的,工银瑞信互联网基金稳居C位。

(注1:本文中的股票类基金是个简单打包,包括灵活配置型、偏股型、混合平衡型、股票型等股票仓位可以超过60%的基金,下同)

(注2:如果没有标注,所有数据均为截止到2019年1月3日)

原价1块钱的基金,跌到0.248,这要是私募基金,早该清盘了。

它还活着,活得还挺滋润。

有人说,2015年5000点附近发行的基金,情有可原?

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自己买了试试看?

某知名理财APP这只基金下的讨论区里,每天都有众多巨亏者在打卡,甚至谩骂。

小A是其中的一员。他不是2015年第一批上车的人,而是在这只基金0.55元才买入,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为跌一半到底了,结果满仓进去还能跌60%,真是无底洞。”

如今,小A和其他基民一起,在这只基金里挣扎,大概因为这只基金跌的太厉害了,下面有人劝他继续加仓,小A的短短一句回复让人顿感绝望:“满仓了,没钱加了。”

他在讨论区里哀叹:“也许100年也回不到1元的面值了。”

谩骂不理性,也不管用。但有些难受,真的是只有轮到自己,才会知道有多痛。

“聪明投资者”统计了5000点之前3个月内成立的基金,240只基金(A、B、C类分别计算)中,有109只是赚钱的。

买了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的投资者,看到下面这些“别人家基金”的表现,估计会感觉极度不适。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一路向下的净值走势图)

三年半经历5个基金经理,常年跑输基准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前后经历了5位基金经理,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只基金只有一天赚过钱。

2015年6月12号,净值到了1.015元。但如果扣除申赎费,基民应该还是亏的。

而且,这一天它还在建仓期,你也不能赎回。它的赎回起始日是2015年7月6日。

换句话说,这个基金发行时买入的投资者,没有一个人赚过钱。

当时,到底有多少人买它呢?

首募是每份1元,接近200亿规模,超过31万户的基民大军!

现在呢?

根据工银瑞信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净值26.33亿。

三年半的时间,这只基金用数据证明了一件事,它不止平庸,而且很烂。

有人会说,人家只是运气不好,撞在了互联网暴跌的枪口上,说它烂是不是太过了?

拜托,公司选择在这样的时点发行互联网加基金,理财专家们当时是认为多么合适。

现在,基金用三年半亏这么多钱,是实实在在的。

你有一万个理由解释巨亏,对于投资来说,就是血淋淋的巨亏结果。

更何况,公募基金最基本的评判标准——跑赢基准,这只基金用了三年半多时间,跑输基准-34.87%。

下面这两条线,可别看错啦~~通常,公募基金的基准线在下面,上面是业绩曲线。

但这只基金,业绩曲线被压在基准曲线的下面。

如果这都不能评判投资能力,还要基准来干吗?

像这样常年跑不赢基准的基金,希望基民们也能跑得远一点。

请不要在垃圾桶里找基金!

挖大深坑、广收粮仓批量生产低价基金,照样发百亿新基金

一只基金表现如此,可能是基金经理能力有问题。

但一家公司有一群基金在坑害基民,就很想请这家公司做个解释了。

看看这组数据先:

这些,仅仅是净值在6毛以下的境内主动管理型股票类基金。

即便亏成这样,到2018年年底,这些产品资产净值总计还有118.95亿元,从2018年中报数据来看,这9只产品共83.47万用户。

换言之,被坑的资金量很大,人数众多。

投资能力差、业绩差,最多是深坑,未必是大坑。就怕发行渠道占优,一挖坑就活埋很多人。

没有宇宙行的股东背景,这些产品卖不到这么多基民手上。

来看看工银瑞信14年来的成长轨迹:

2014年、2015年,是大跨越的年份。

牛市里大扩容,对基民不是好事,对基金公司是好事。

很多公司都会在牛市里大发展,不过,工银瑞信绝对是跑得最快的之一。

下表按照2014年、2015年资产规模变化最快的公司排序,工银瑞信两年都入围前列。

2015年上半年,在6.15股灾前的5个半月时间里,工银瑞信迎合市场情绪,发行了10多只新基金,募资超过600亿,比一些基金公司干10年的规模更大。

这么疯狂的圈钱,是没有看到疯狂中的风险?还是管它有没有风险、先圈一把钱再说?

2015年4月,A股处于疯狂杠杆牛市,原兴全基金公司总经理杨东(现私募机构宁泉投资创始人)在所有基金一季报里高喊警示风险。

这样的疯牛里,有些基金公司暂停了热门基金的申购或者做了大额限购。

还有些基金公司想拼命扩张,却没能力扩张。

工银瑞信在拼命扩张。

宇宙行旗下基金公司有意愿扩张,也有发行支持,却没有足够匹配的管理能力,这是可怕的。

有能力纵容欲望者,容易让欲望把自己吃掉。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曾鼓励资产管理人,在正道上放胆地往前走,而正道就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东西。

庞大的管理规模和管理费是不是工银瑞信应得的,放在当时不好说。回头从结果来看,过去三年多,显然,工银瑞信的投研能力没跟上规模增长。

但哪怕管理能力不行,背靠宇宙行股东,工银瑞信基金的募资能力照样行。

2018年12月7日,工银上证50ETF成立,首募113.5亿。

这样的市场环境,能发行百亿基金是个奇迹。

无论有多烂,都有人把钱主动送上门,更是奇迹。

这个新时代,奇迹不仅仅是权健卖保健品创造的。

请教三个问题

看着一组组数据,想请教工银瑞信三个问题:

1, 工银瑞信作为国内第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有渠道,有钱招募人才,当年成立时,各路投研英豪积极投奔,为何落得如此投资业绩?

2,工银瑞信的投研考核标准是什么?考核周期又是什么?

从工银瑞信历任基金经理的情况看,旗下众多基金经理一、两年做了调整。

比如,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三年半轮了三届、用了5个基金经理。

工银瑞信互联网加的基金经理黄安乐,算是工银瑞信相对稳定的基金经理,但5年来,公司多次为他调换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相对稳定的投资经理,有些基金因为投资经理跳槽,不得已换人,黄安乐相对稳定,却频繁更换其所管理的产品,不知作何考虑?

下表是黄安乐任职工银瑞信基金经理的情况:

3, 2015年的疯狂中,工银瑞信撒了大把银子给渠道,募了很多钱,这么多基民被深坑活埋。

坐拥基金牌照,收着巨额利润,努力圈钱,投资结果是如此难看,不知公司是如何为投资者利益考虑的?

作为宇宙行旗下公司,工银瑞信怎么看“(发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

想起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的一段台词: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

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

我们所有的昨天,

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

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打拙劣的伶人,

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他是一个愚蠢人所讲的故事,

充满喧哗和躁动,

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公募基金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基金公司成为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打拙劣的伶人”。

去年,证监会曾公布一个数据:截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也就是说,持有5年就翻倍。

但基民感受却很差,大多数人在5000点、6000点买入,在1000多点、2000点割肉。

只是基民自己的责任?

当宇宙级基金公司5000点疯狂扩张时,巨大的雾霾,挡住了众多行业参与者的光芒,杨东们的提示风险,在雾霾中显得微不足道。

宇宙第一大行旗下基金公司,存在的意义,不该是套牢一大批基民。

作为基民,我们只想说两句话:

一、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赚钱是硬道理。请把投资内功打打好,回撤别跟比特币攀比。

二、市场波动中,既然号称专业机构,就请理性克制欲望,别再推着投资者高位站岗了。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来源:聪明投资者的财富号 2019-01-05 12:3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