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公开讲话称,要尽快推动上海科创板试点落地,统筹推进发行、上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同时深化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深化市场化并购重组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科创板发行机制被曝光

就在本周早些时候,网传上交所座谈会科创板研讨细则曝光。在研讨中,发行上市标准或分五维度。

科创板上市标准细节还未确定,最大的共识是,硬科技企业是科创版支持的重点。

《证券时报》称,科创板倾向于硬科技,以是否含有科技含量作为筛选标准。硬科技如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暂时排除商业模式创新、网络游戏、区块链、网络直播等行业。

我们先来看看划分标准的五个维度:

第一种即为市值-净利润标准:市值不少于10亿,连续两年盈利,最近两年扣非后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0万;或市值不少于10亿,最近一年盈利且营收不少于1亿;

第二种是市值-收入-研发投入标准:市值不少于15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2亿,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营收合计比例不低于10%;

第三种则是市值-收入-现金流标准:市值不少于20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3亿,最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1亿;

第四种为市值-收入标准:市值不少于30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3亿;

第五种则是维度较新也较模糊的一种考量:市值不少于40亿,主要产品或市场空间大;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投资;医药企业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实验批件;

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符合一定标准。

A股上市条件的核心是利润。主板的核心条件是最近3年度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创业板的核心条件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但在以往的过会案例,创业板IPO的企业净利润都远远大于1000万元。坊间流传的是,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元。

从财务角度看,净利润1000来万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监管层担忧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

必须引入战投 投资者门槛较低

除了发行上市标准之外,座谈会还研讨了发行数量和发行对象和配售机制方面。

在发行数量上,其提到,新股发行数量不少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超过4亿股的,不少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老股发售数量按“不得超过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份的数量”的要求。

同时,不得超过新股发行数量的60%;超配不得超过新股和老股发行数量总和的15%,超配应来自于参与本次发行并同意做出延期交付安排的投资者。

而发行对象上,包括网上、网下、战略和发行人高管与员工;明确以网下机构配售为主,将网下发行初始比例由现行的60%调整为80%;允许发行人高管和员工认购;为主承销商自主配售留有制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要求发行人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至少认购发行股数的20%,持有期限5年,每年减持不超过认购数量的20%(战略投资者认购不足的,则中止本次发行)。“这与现在的发行制度不大一样,现在即便是实控人锁定期也才3年。”一位投行人士分析,如果期限比较长,对于基金而言有时间周期问题。

座谈会还提到了科创板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除了50万门槛之外,还加上了6个月A股经验的要求。

预期的科创板投资者门槛远低于新三板,有利于活跃流动性。相对于新三板投资者需500万金融资产的门槛,科创板的投资者资产门槛大幅降至50万元,虽然增加了6个月A股经验的要求,但还是比新三板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的要求低得多。

新三板还需自身改革

根据申万宏源的筛选,剔除上市公司子公司,剔除传统行业(农业、金融、纺织、有色、交运、影视剧和游戏等)和ST股,符合预期中的科创板上市标准的新三板公司家数仅117家。

目前申万宏源证券的持续督导企业数量最多,有629家,其次则是安信证券和中泰证券,分别有500家和450家。不过,更换督导券商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对于科创板与新三板之间是否会直接形成竞争?

1月10日,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张梅公开表示,设立科创板是中央对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民营企业的主阵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中必然不会缺位。

新三板作为公开市场、场内市场和独立市场,与科创板之间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不同的市场生态、运行机制和服务对象;完全可以与科创板多元互补、错位发展,合力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服务的企业群体不同,科创板不会与新三板产生太多竞争。但一部分在新三板挂牌的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可能会选择摘牌,并谋求在科创板上市。

同时,深交所创业板改革也呼之欲出。

短期内,对于新三板来说,势必会受到影响。新三板接下来需要酝酿和推出实质性的改革举措,同时2019年也需要担心和考虑头部企业流失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三板改革的密集推进,未来市场的发展情况仍受期待,相应机构的业务调整亦将有所作为。

“预计新三板今年的改革会日益明朗,推出重大举措的可能性很大,增量改革措施落地可期,我们也更关注精选层的后续运作情况。”某券商负责人表示。

(部分内容来源于国际金融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来源:直通新三板的财富号 2019-01-11 22:1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