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人性与周期不变。“水煮旧闻”选编金融投资类“旧新闻”,对照当下热点,并非扬汤止沸,未来或水落而石出。我读旧闻,君听新声;我弹弦歌,君知雅意,往事不只回味。

上周,来自外资投行野村证券研究报告中一段关于“中国央行入市购买股票ETF”的猜想引爆了市场。

当然,这个大胆的猜想被很快证伪。不过,要说日资背景的野村证券能够提出这一猜想也并不稀奇,毕竟日本央行是主要经济体中极少数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央行。

“我们将牛牵到水边,告诉它们水的味道不错,但它们并不喝。所以我们应该亲自喝水,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日本央行原委员须田美矢子(Miyako Suda)曾形容日本央行通过ETF来购买股票的行为。

只不过,在更多人来看,这些年来日本财政把自己灌了个水饱,但国内企业和个人却似乎还是无动于衷地观看财政喝水秀,依然不怎么爱喝水。

那么,日本央行到底自己在股市中喝了多少水呢?

2010年10月,日本央行启动“养鲸”经济刺激计划,提出将央行购买股票ETF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规模为每年4500亿日元,意在提高本土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权益资产的风险溢价,刺激企业进行主动投资。

2013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QQE(ETF购买被当作QQE的一部分政策举措),规模大幅提高;到2016年7月年度购买规模已扩大至6万亿日元。

2018年全年日本央行购买ETF金额合计达6.5040万亿日元,首次超过6万亿日元。

任性地买买买之后,日本央行也变成了国内市场中最大的巨鲸:

截至2016年年底,据彭博估计,在日经225指数公司中日本央行位列81家公司的前五大股东。

截至2017年6月,据日经统计,日本央行是833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

根据2018年6月26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股票分部状况调查,在3735家上市企业中,日本央行进入1446家企业的前10大股东之列;而截至2018年年底,日本央行的股票和ETF总持仓为24万亿日元,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4.4%,占交易所总市值的3.7%。

不过,事与愿违的是,尽管日本央行不断地提高ETF购买额度,但“本土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并没有按照预期那般上演。在日本央行开始购买ETF的这几年,表面上看股指的确上涨了,但散户的持股比例逐渐下降(也是唯一一个持股比例下降的主体),股价上升的财富溢出效应并未惠及日本国内的投资者。

换句话说,将牛牵到水边,告诉它们水的味道不错,但它们并不喝;亲自示范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后,牛还是不愿自己去尝试。

托市托成大股东,当下市场对于日本央妈的担忧一点也不少:一是由于日本央行的爆买计划,日经指数225家公司的浮筹被悉数吸入。一旦企业的自由流通股进一步枯竭,流动性将进一步下降,导致个股的波动性升高。

二是资金流入驱动的交易将扭曲股票市场。个股的买入理由不再是基本面,而是资金的涌入。近年来,每当日本东证指数下跌超过0.2%,日本央行便会介入买入ETF,防止可能出现的崩盘。由此,投资者可以不再关注公司的基本情况,而紧盯日本央行的日常购买股票即可。

三是市场永远高悬一把叫做退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本央行不可能永远持有大量ETF,一旦决定停止购买、甚至开始抛售ETF,难以预料其对日本股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归根到底,健康的市场依靠的是经济的基本面、上市企业的盈利估值和投资者的信心,若不然,强按牛头不喝水的故事,一样还是会上演。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的财富号 2019-01-15 08:3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