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编刚讲了减税红利,就有小伙伴偷偷私信诉苦:虽然起征点上调,到账工资增加了,但是多出来的钱给娃买了两罐进口奶粉,咣当一声又没了,这养娃可真是烧钱啊!更有朋友说,一个娃还好,要是两个那真是活生生两台碎钞机啊~

但是养娃真的是只出不进吗?好消息,2019年1月起养娃有减税福利咯!自去年10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进入实施阶段后,个税改革第二波“红包”已在路上:千呼万唤的个人专项减税大招终于落地了,而专项扣除的子女教育部分,不禁让人大呼:养娃也能减税啦!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其中子女教育扣除部分规定如下: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万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其中,学前教育为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学历教育覆盖小学到博士研究生。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由子女的父母等法定监护人扣除,父母双方可分别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也可由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

此外接受境外教育的也包含在个税专项扣除范围内,纳税人需留存子女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小迷糊”,上期刚get到了起征点和税率的知识,这里的专项附加扣除又是什么呢?别急,让小编跟您慢慢道来:专项附加扣除指的是,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等六项费用。

而新个税法实施后,折算到月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又要“更新”咯,快来Mark收藏下吧: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上期我们减税小课堂里的黄先生也恰巧是个宝爸嘿嘿,起征点上调后他每月的工资入账多了1080元,那么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落实后,单从子女教育这一部分,有一个5岁宝宝的黄先生具体到账工资里每月又能多一些~

                 育娃,如何拉近几百元和几百万的差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这“育儿经”却格外地难念,甚至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以一普通工薪家庭夫妇来说: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按照各年龄段让我们来算一下养一个娃大概要花多少钱~出生前各种产检医药以及保养,至少需要花费2-4万;宝宝出生之后,奶粉等婴儿用品至少花费10-20万;上了幼儿园之后花钱更是如流水,保守下来估计10万;小学阶段如果就读公办小学再加上辅导、兴趣班的费用至少要10万;如果读私立小学的话,花销将会翻一番差不多20万的开支;中学阶段需花费8-45万;大学阶段需花费约15万,如果供孩子出国留学则需花费80万甚至更多!这也意味着,养一个娃的保守费用差不多在50W-100W左右。

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父母,付出的远远比上面的数字来得更多!在这笔养娃的庞大账单面前,每个月子女教育抵税增加的这几百大洋真是杯水车薪啊。此题怎解?

好在孩子是一天天养大的,钱也可以一点点赚进来。如果我们每个月将钱包里多出的这几百元进行基金定投,那么情况又会有什么不同呢?上期小编介绍了长期坚持定投的奥秘,那么这期我们就来看看定投有哪些“小技巧”:

1.及时止盈是关键。定投不是只投不卖的,选择合理的收益目标(比如:10%)及时的止盈是定投的关键。

2.不要轻易按下暂停键。市场行情不好开始下跌的时候,不要因为短期的亏损而暂停定投甚至赎回。因为这种做法失去了在基金净值下跌时,以相同金额获得更多基金份额的机会,错失了基金定投平摊成本的优势。

3.资金收入的配置需合理。对于“资金充足”朋友,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了。而对于配置工资的朋友,一般来说的话,最好控制在每月收入的20%以内。

4.定投要长期坚持。定投要求定期投入一定量资金,因此稳定的收入流很重要。长期坚持很重要,莫心急,静待微笑曲线微笑的一天。

(来源:上投摩根基金的财富号 2019-01-15 19:1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