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红火半年凉,去年最受瞩目的医药板块,当前的估值已跌至三年低位。

不仅如此,受政策的持续影响,2019年第一周医药生物板块继续下跌,周跌幅2.1%;第二周虽然上涨0.99%,仍跑输沪深300 约 0.95%,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位居第27位——妥妥的“后进选手”。

不明就里的朋友,可能以为老娘舅这段话是写来劝退的。恰恰相反,我的意思是,医药这个近20年收益几乎完胜食品饮料之外所有行业的板块,现在又进入了考虑买入的区间。

(数据来源:wind)

考虑买入的依据之一是估值

首先数据显示,当前中证医药估值24倍PE,百分位0.37%——这是个统计学指标,代表当前的估值低于历史上99%以上的时候。

以医药这样一个长期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行业来说,这样的低估时点可遇而不可求。与此同时,低估的信号还带来了第二个参考依据:机构的买入

对于布局长线投资的机构资金来说,医药股的性价比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三季报显示,社保资金多个组合都在买进医药生物板块。

老娘舅还留意到,年底的时候,同样以稳健著称的险资也被报道在大力挖掘超跌标的,医药就是为他们所看好的方向之一。

当然,逻辑严密的朋友会问:低估的行业不止一个,被机构看好的行业也不止医药一个,为什么必须抓住的低估机会是医药而不是其它?

这是因为社会格局已经变了。

在2000年就已迈过老龄化社会门槛的中国,在2014年就已经是全球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4%——我国在老龄社会的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加深了对医药行业的需求,而医疗卫生水平的持续进步,又会继续加深我国老龄化的程度。

老龄社会对所有的行业都有影响,但医药影响最深,因为刚需。

同样,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加速老龄化的进程,我国近年持续发布政策,扩建医院、普及社区医疗、鼓励创新药……持续强化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其中尤以创新药为首,正在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政策加持

当然,谈机会也要谈风险。

2018年的医药行情掉头向下主要来自两大原因:连续爆发的个股“黑天鹅”,以及“4+7”带量采购对仿制药企的打压。

站在当前的时点来看,风险是否已经充分释放?

引发疫苗安全疑虑的*st长生已经进入退市流程,同类药企股价在剧烈调整后已经逐步企稳。在冬季流感疫情的影响下,部分龙头企业获券商大力推荐。

再说带量采购,带量采购政策打击和压制的主要是仿制药企业的估值,连带了整个行业进入第二波股价下杀。但从逻辑上来说,创新药、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受带量采购的影响不大,这几个子行业中的优质龙头股有机会率先实现估值修复。

这是老娘舅认为当下可以重回医药的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则与行业内生逻辑相关。前面说过,医药行情受政策影响至深,在政策重点关照下的细分方向比如创新药国家从审评到支付多维度支持创新药发展,将是接下来最具确定性的方向。美国创新药占医药整体市场的规模为67%,日本也达到68%,而中国占比还不足20%,发展空间巨大。

创新药是个长周期投资,领先者可以长期获得巨额收益。周期和专业性实现了投资人最渴求的“护城河”。而要获得制药业的长期高回报,就得在恰当的时点介入。

说实话,我看不出哪还有比当下更好的时机了。

当然,投资创新药是个专业的工作,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筛选个股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基金去投资。

但是,医药指数基金、医药主题基金虽多,以创新药为主题的基金却相当稀缺。据老娘舅所知,近期有一只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代码:006228)刚刚进入认购期(2019年1月11~1月25日)。它的拟任基金经理葛兰不仅是同行里唯一一个有美国医学博士背景的基金经理,而且她执掌的中欧医疗健康在过去两年在医药类基金中排名第一,可谓战功赫赫。

这只中欧医疗创新又是“A+H”两地均衡配置,不仅把握A股港股优质龙头机会,还要抓住港股的创新药投资机遇,港股的新政,暂未盈利的科技生物企业可以赴港上市,这对创新类药企和投资创新药企的资金无疑是重大利好

同样的利好还体现在创新药获得了前所未见的支持:从去年开始优先审评、临床试验默许制等都大幅的缩减了创新品种获批时间,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动力和研发效率。

说实话,看得到机会在创新药领域是一回事,但深入研究早期介入,持续跟踪并长期持有来充分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这却是十足十专业人士才能做到的,老娘舅相信葛兰的团队确实有此实力。

经济内外交迫,2019注定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但站在未来的立场上,又未尝不是万象更新、打下基础的一年。中国的创新药或将因此远航,而基民的长远收益,也正是始于足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