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民基民在2018年熊市里损失惨重,但也有几个人跟Miss摩嘚瑟,去年还小赚了一些,因为他们发现股市虽然变化无常,但还是有些规律的:

 

当市场持续下跌时,一些板块可能会“过度反应”,但跌出深坑后性价比更高,反而跌出了布局机会。等后面反弹起来,可能涨得更猛。

 

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那么,是不是只要盯着前面大跌过的买就一定能赚钱呢?一起听听Miss摩家分析师是怎么说的吧~

专栏:市场涨跌中的些许规律

 

一般意义上来说,市场的持续下跌也是一个估值调整、去泡沫化的过程。因此在一个充分下跌的市场中,任何享受过市场系统性上涨机会的资产都难以避免被抛售的命运,直至其价格调整到位、估值水平重新趋于合理,或许才再有机会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不过,即便是整体的去泡沫化,不同板块或个股之间的表现也是会存在显著差异的——至少从下跌的幅度来看。比如,前期上涨幅度更高、泡沫化更严重的板块或个股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调整幅度更大,而前期涨幅靠后、泡沫化水平不高的板块或个股则相对要安全一些。

 

与市场的非理性上涨会形成价格泡沫相对应,市场的持续下跌则可能导致价格矫枉过正,进而形成价格洼地。那么同样的,如果未来市场存在整体、阶段性的上涨机会,前期跌幅更大、估值调整更充分的板块或个股也就自然具备更大的上涨弹性。这或许也是我们观察到的,近期中小盘股票相对于市场整体出现显著超额收益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同的板块或个股在受到市场的系统性影响之外,还会在自身逻辑的演绎和变化中实现价格的动态平衡,所以无法将不同的板块或个股划入到完全相同的市场阶段中。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不可能等同于只是在做一次次简单的选择,只要决定买入估值更低,或是动量更强的标的就好了,而是要结合市场的整体趋势,和不同板块或个股所处的特有阶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过去两年代表中小盘股票的中证1000指数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市场并不是一味的倾向于市值更大的蓝筹、白马股,而是会在房地产、消费、医药等板块中反复轮动,也就是说我们即使能够有幸回避中小盘股票的大幅调整,也很难简单的筛选到最有效的替代品。

 

不过从统计结果来看,不同的板块或个股之间还是具备比较明显的统计差异的。以中小盘股票为例,其预期收益和风险都是要显著高于大盘蓝筹的;其次,中小盘股票的贝塔也更大,即中小盘股票可能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下跌更多,会在市场上涨的时候上涨更多;此外,中小盘股票还可能具备更长的正向或负向反馈期,也就是说中小盘股票相对于市场的阶段性上涨或下跌耗时更长,绝不仅仅是一两个月就能调整到位的。当然,诸如此类的统计特征还有很多,相信这些规律能够为我们的投资决策带来些许帮助。

(本文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数量化投资部 王联欣)

风险提示:本文中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中的观点、分析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立场。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担保。本公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敬请谨慎选择。

(来源: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财富号 2019-01-16 14:0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