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9年1月16日,中国核武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告别了2018年的“死亡下半年”,我们送走了很多童年的记忆,金庸先生的江湖豪情,“彩蛋名嘴”李咏的欢声笑语。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阔别我们的生活,就像是阔别多年的老友,万般不舍与难耐。

 

他们是有名字的人,陪在我们的生活里。而生活之外,世界之中,也有着这样的人,隐姓埋名,以卫祖国安康,供民众享盛世太平。

 

于敏先生便是这样的人。

 

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隐姓埋名28年。终于在1967年研发出中国首枚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再创佳绩。

 

于敏与合作者提出的原子弹想干结构模型更是填补了我国原子弹理论的空白,为之后核武器的研究埋下了一步步坚实的理论基础。

 

30天前,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今天,改革先锋在天堂继续着他的未燃的热血与未竞的梦。

 

 

从2018年11月7日,程开甲去世,到今天于敏的离去,我国昔日“两弹一星”元勋仅余三位在世。

 

这些曾经奋斗在第一线的先辈,撑起了中国之所以自强自信的脊梁,而他们的存在,却并没有那么让我们耳熟能详。

 

如果不是读文章时偶然遇到,也许只是多年后在热搜里随眼瞥见的一阵感伤。

 

在这个社会中,其实更多的人,都是他们这样的人。

 

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何许人也,但是他们的存在于我们而言委实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国防、教育、卫生、安全……

 

这些人遍布在生活的每一处,也许你每天都在和他们擦肩,但是却始终没有感知到他的存在之于你的意义。

 

这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

 

他们可以为时局隐姓埋名,但是理应被时代中的人铭记,而非只是在去世时才掀起波澜。

这便是所谓的留心生活细节,常怀感恩之心。

 

一代人的离去,也许印证着新一代人的成长。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调的加快,但为这社会助力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为他们印下姓名。

 

可能是驻守边关的士兵亦或是医院执勤的大夫,以诚心待诚心,方为将心比心。

 

 

 

英雄不孤独,因为逝后也有人为他们的名字献花喝彩。

 

孤独的是每一个社会中每一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平民英雄,生前无人感念,只能将名字刻在死后的石头上。

(来源:为民财经的财富号 2019-01-16 18:0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