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不算什么,有些80、90后的父母,已经开始为子女准备养老方案了......

父母都还没开始养老,怎么就帮子女规划起晚年生活了呢?为此,小编采访了一些长辈,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

去年,女儿女婿在上海置办了一套房子。两个小年轻刚工作没几年,积蓄不多,上海房价又那么高,首付主要还是我们和亲家四个老人支持的。两个孩子觉得房价长期会是下跌趋势,不赞成买房,但在我们老人眼中有房才是家,租房子就像是一直在漂泊,我们看着心疼;所以即使房价真会下跌,也想赶紧给他们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住着舒心,也算是在上海扎根了。今后外孙出生,我们还打算支持他们换套学区房,为后代置办家业我们是非常乐意的。

我们很早就给女儿买了保险,叫做“一生幸福险”,从出生的那年一直到18周岁,每年交360元的保费,18-22周岁她每年领取到1620元,现在已经回本;然后在她55周岁退休后每月还可以领取375元。当年周围很多朋友都给孩子买了这款保险,主要是想着既可以满足孩子大学四年期间的部分生活费,又提前给孩子储备了部分养老金。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不划算,1994年的360元不算小数目,当时觉得收益率不低,主要是低估了钱贬值的速度,在18周岁开始领取年金的时候,发现只能满足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要是能回到过去,肯定不会帮她买这样一款产品。

我们住在台湾,台湾的保险业是非常发达的。孩子小学那会儿,因为工作上接触的客户经理推荐,就帮他买了一份储蓄险+寿险的保单,当时的约定利率大概在4%,主要考虑是父母未来若有什么万一,能在财务上给小孩有些保障。后来因为身边家人的生病经历,感觉医疗保险非常重要,就陆续帮孩子保了重大疾病险、防癌险;孩子长大后,在外地工作,想着担心,就又帮他保了意外险。

我们给他提供的帮助主要还是保险,对于投资理财,孩子其实懂得比我们还多,他小时候就对这块很感兴趣,现在金融机构工作;他自己也有理财,主要投资于基金和股票,有时会和我们分享一些观念和知识,总是让我们很受启发,要是年轻时能够早些知道,应该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些机会。

现在我们老了,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把自己照顾好,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了。对小孩的期许就是希望他能平安、顺利地成长,以后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快快乐乐的。

我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你每个月比同学多读一本书,几年积累下来差距就很大了,养成的习惯也会让你终身收益。等到本科毕业时,她很激动地告诉我,根据图书馆的读书记录,她是同学中读书量前十之一,太惊喜了。

养老投资其实也一样,像我们现在50多岁才开始思考养老已经有些来不及了。你年轻时做出的选择,其实都关乎人生的大事,比如什么时候买房、如何教育孩子、怎么做养老计划,人总是要早些考虑这些,才有更多时间去不断完善计划。

那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如果你得了癌症,你会希望我告诉你吗?”。我很感动,这是她第一次那么主动地去关心我,思考我的养老生活。影片中很多问题,包括“老了和谁住?”,其实是每个人以后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不需要用很严肃的方式去给他们灌输知识或其他人生道理,可能就是生活中的某件小事引起了很自然的讨论。比如这次她提起我的养老生活,我就会想我能通过这件事教会她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她养老可以通过买基金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做投资,同时可以约束现在的消费,把生活过得更简单节俭一些,这种自立的生活态度对人生是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引导女儿用压岁钱做基金定投,如今收益已经超过200%了,对她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这次她也决定把5万元零花钱作为初始投资额,把每个月做家教赚的500元拿去定投养老目标基金,我承诺她未来每个月的500元如果有断档,我可以先支持她。

我理解这笔“养老投资”对她来说是一个储钱罐,其实我希望她至少坚持到40年后才真正用得到这笔钱,甚至根本用不到。这样就说明她未来这40年能够自食其力,并且发展得不错。这笔钱是身为父母可以提供给她的一个选择,让她的未来多一个选择,也多一重保障。

大多数80、90后年轻人的父母出生于在五六十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人口红利释放、中国经济30年腾飞、GDP两位数增长的黄金时代,有些因此积累了财富;但他们也经历过社会动荡、贫穷饥饿的日子,所以深知生活的不易,普遍有着居安思危的心理。

再则,当前的房价水平和过去相比也是有着天壤之别,想要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得得到父母的“倾囊相助”、并且勒紧裤带多少年才能付完房贷,想要像过去十年那样通过投资房产赚资本收益也几乎是不可能了;再加上孩子教育成本的上升,学区房、补习班、兴趣培养、定期旅游……。在父母看来,80、90后这代人过得确实并不容易。

(来源:兴全基金的财富号 2019-01-17 18:2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