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一篇文章,此文还出自于知名投顾之手。文中试图通过股价的对比来得出现在已经是历史大底的结论,为此目的文章统计出了前面四轮熊市底部时低价股的数量,具体数字我也记不清了,也不想再引用原文数字,以免针对性太强了,但是肯定都在800到900家左右。首先不想说结论是不是可靠,其实现在市场中已经有很多大伽在喊熊市已经结束,新的牛市将要来临,这家机构持这个结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本文只想说作为一个知名投顾,不顾事实地拿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数字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得出某一个结论,这种做法是非常无知和可笑的!

在文章中他们指出2005年时五元以下的低价股数量为900家左右,而现在低位时统计的五元以下低价股数量也是900来家,这说明现在也是大熊市的底部了。对于统计的数字本身本人不表示任何怀疑,相信他们有这个本事和工具。但是时隔14年了这两个表面上看相差无几的数量还能进行比较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2005年时两市相加股票家数不足2000家,而现在是3600多家,股票的总数相差了将近一倍,也就是说一个分子式当分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分子去比较两个分子式还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吗?只要有小学三年级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两个数字没有可比性!原因很简单2005年时的998点底部900家五元以下的低价股的占比已经达到了近50%,而现在3600家的总数下900家的低价股占比仅仅只有25%。从这两个占比的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相差巨大。在这种情况下用都是900家左右的五元以下低价股数量来得出现在也是熊市底部的结论,这种东西能站得住脚吗?当然这种逻辑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也就根本不可能凭借着这个东西来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退一步说,就算2440点真的成了又一次的历史大底,那也绝不是因为现在也有900家左右的五元以下的低价股的关系而形成这个底部的。通过比较来进行分析也是一种实战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个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比较必须要有前提条件,两个进行比较的标的要有可比性才有比较的意义。面对已经相隔了14年的时间,市场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再拿两个表面相似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完全没有现实意义了!进行这种无聊的比较是很容易误导其它人的,特别是对于近几年来才入市的投资者,因为他们并不清楚2005年的实际情况,可能也没有注意到2005年时的市场规模,因此很容易就会相信这种比较的结果。可是实际上这种比较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就是一种忽悠!

回到实战层面上,大盘自2440点起来后,通过艰苦的努力可以说基本上已经确立了该点位是短中期的底部。对于短线来说从底部走到今天应当是进入了这一波段的冲顶阶段了,这个过程可能还有那么二三天时间可以操作。在这一波段走完后会有一个小幅度的回调整理,然后就是春节前的最后几个交易日了。本人也早就分析过了春节休市前的最后二个交易日应该会是个小幅上涨的过程。这种判断的走势表现在日线图上就是在长假前指数会收于本轮行情的一个次高点上,从中期角度看只要长假期间没有受到大的利空打击,那么中线走强的趋势在节后将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本轮自2440点启动的行情是中级反弹可以得到确认。但对于是否就此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行情,说实在话本人现在还没有本事得出这个结论,二十六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也还看不到新一轮牛市启动的明确迹象!现在来谈论这个话题显然是为时尚早,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具体的探讨呢?个人观点,起码等大盘指数走到2800点上方而且成交量已经明显改善的前提下。

短线从实战层面看,春节长假前只有两个交易周了。在时间节点上看要在这个地方产生连续性的上攻行情不太现实,面对长假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人们求稳过节的心态将越来越浓厚。特别是在当大盘出现较有力度的反弹后,获利盘在长假前兑现出局观望将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里没有确定性的利好支持,那么有谁会去承担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呢?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个是长假期间外盘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节后开盘国内股市的表现,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跟跌不跟涨的怪象让投资者想起都后怕。二是中美贸易谈判还没有最终结果,但据官方消息本月30日和31日双方将在美国举行高级别的会谈。自然会谈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股市的走势,但是当会谈结果出来时节前的交易也结束了。

因此总体上看在节前特别是本周的前三天出现继续向上反弹的机会还是较大的,但在后半周开始将出现较多的变数,个人认为将出现几天的回调整理,然后于节前最后二天以小幅上涨报收。也就是说春节之前的大红包行情将于这两天内提前开抢,投资者应当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实战操作策略:短线可以适当乐观,轻仓者可以适度加仓,但总仓位应当控制在六成左右为宜。短线选股标的从板块上还是多关注农业板块和军工板块,个股上以业绩较为确定的为主,对于有较好分红预期的中小盘股可以重点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江香明的财富号 2019-01-21 12:4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