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航空杂志3月刊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小区就在做垃圾分类的试点:原本的垃圾箱房被清晰地涂成了几种颜色,街道和居委的工作人员又是上门走访,又是办活动,希望大家能把垃圾做到分类投放。

所有需要改变生活习惯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对一些城区来说,“垃圾袋装化”就已经不错了,再让他们分门别类,家里还得备几个垃圾桶,可乐罐和鱼骨头都要分开扔,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老百姓的响应力还是很不错,因为这个做法是“为了环保”——关爱环境,人人有责。虽然不方便,但大家还是努力适应。

所有的“适应”,在一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垃圾车开来,把所有分好类的垃圾捣鼓到一块儿,突突突开走了。

这件事情很人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其实环保,只有全链条、每个环节都去执行,才是有价值的。某个单一环节做得太认真,概念再漂亮,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电动汽车。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就是比燃油汽车要环保”——从尾气排放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整个汽车生产链里,“尾气排放”其实只是一个单一环节。

例如,电动汽车是用电池的,电池充电使用的可能是火力发电的电源,火力发电就是烧煤的;电池在报废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有害有毒物质,污染土地和水资源……如果你站在全链条的角度看,你会发现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都有环保优点和环保缺陷,你必须把所有的因素都综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知道“谁更环保”。

所以准确的说法不是“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要环保”,而是“有品质的电动汽车可能比燃油汽车环保”:它不仅仅是尾气一个维度,还得包括电池的耐久性、回收处理甚至可降解性。只有把所有的维度放在一起,去做环保比较才更为公正。

所以我一直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实是一个高门槛领域,它的卖点是“环保”,但倘若你技术不过关,可能是“伪环保”。在今年的市场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能走向市场的新能源品牌其实都有着很强的传统造车基因,并不是所谓的“外行颠覆者”。例如像沃尔沃这样的车企,一方面打造新能源车,另一方面也强调自己的既有车辆“内饰材料优,车内空气好”的环保理念。这些人显然知道,如果要打“环保牌”,“不用油”绝对不是核心指标,它一定是一个综合维度。


这样的判断方式其实可以放到很多“环保风口”里:很多项目提及的“环保”其实只是单一环节上的分析,总有人说可以砍更少的树,可以用更少的水……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便会发现有些项目可能只是“污染项目的转移”,我们看到的只是“被转移走”的那部分,但实际上它的环保作用相当有限,至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

在投资领域,“环保”是一个长期风口,也更容易得到政策的扶持。因为有了环保的理念,所以用户也常常愿意做一些品质的让步。但这种扶持和让步,一定要在每个环节里都得到验证,否则这种信任感一旦被击破,非常容易陷入崩塌——正如那些做好分类垃圾的家庭看到一古脑铲的垃圾车一样,在那个瞬间,他一定会觉得过去一段认认真真做的事情非常可笑,你再对他讲“垃圾分类意味着环保”,说服成本必然会更高。

作为一名财经信息的观察者,我发现“环保”一直是搅动资本兴奋点的要素之一,也更容易被理解为“绝对正确的事”,但事实上,一个环节的正确不代表整个项目的正确,就算是环保,做到“绝对正确”,又谈何容易。

(来源:财经马红漫的财富号 2019-03-09 20:3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