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slogan

每次指数回落的时候,我都喜欢看那些还坚挺的票,因为我想知道背后支持其涨停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是否能持续。昨天按照这个思路,我发现氢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从三月初就一直有资金异动。前期炒作的几个科技股概念的时候,就中国能源集团高层表态,氢能源将在未来国内清洁能源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只要能上会,有官员出来表态就能给市场联想的空间呢?还不是因为补贴!锂电池的整个产业链推动,是国家强大的行业补贴政策催化了商业化进程,而且可以说三元锂电池的应用早就完成了商业化,全面替代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那么用这个逻辑来看氢能源电池和氢能源车是否能讲的通呢?

与题材相比,更能令市场产生联想的是产业机会。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现有新能源行业最近的政策导向,当然,目前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车依旧是这块盘子里最大的蛋糕。

政策代替补贴,是未来中国产业政策落地的一种风向的转变(科创板推出其实也是这个方向上的延伸)。这次红墙内开会明确海南省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意义重大。

1

1、海南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身没有太多重工业,环岛公路基础建设完备,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发展定位。在海南推广新能源产业就像是在国内造了一个日本韩国这样的国中国,算是大型实验室。前面提到的氢能源车也在海南有基地;

2、2020年整个新能源行业会迎来突破,就是路权(上路权)代替补贴。现在深圳已经实现了乘用车化新能源车,广州今年年底之前也会实现,从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全部新能源化。这个速度会使得2021年会成为真正的爆发,因为各地的法律法规都会效仿;

3、市场对锂电池产业的担心,主要来自是否存在产能过剩?菠菜到是建议大家参考一下光伏产业。可以说光伏曾经是前几轮牛市热炒的题材,也是有国家补贴和产业引导的,但后来市场发现这种能源并不便宜,于是泥沙俱下,产能过剩的出清后市场会发现光伏的成本降下来了,这种能源变得比之前便宜了。我想说明一个道理,补贴断奶后,新能源行业只会越来越好,东西会越来越经济,因为市场竞争使然。

再来看看氢能源整个产业,由于篇幅的限制,我说几个核心问题:

1、氢能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氢能源属于二次能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清洁能源。我问个问题,电解水需要电吗?氢能源发电后后的电能是否需要蓄电池来储存?因此,搞能源替代的思路是对的,但不是新能源就能解决环境问题,它解决的是成本和石油能源依赖问题。为了省钱和能源独立,贫油国都会去推动能源革命,但看电视和新闻的时候自己心里要有数,这些不会帮助地球变得更干净和美好,除非人类自己绝种;

2、氢气终究是要液化放到储氢罐里存放、运输,这里就涉及一个安全隐患。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你在海南建加氢站容易,你搞到西藏高原成本就不一样了,更何况西藏本来挺干净的地方,不搞工业污染就是最大的环保。因此锂电车比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广,这也是为啥在新能源领域头部的企业都是以做锂电车为主流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日韩研究氢能源也是由于其本身的条件允许。我国能源补贴政策一直在倾向锂电池也是由国情决定的,不过在区域范围内应用氢能源车也是有一定市场前景的;

3、不要忽视乘用车市场。很多新能源车都可以开,但乘用车和家用轿车最大的区别是你不会开出太远(长途车也是有公里限制),这种短途需求就会催化一些对续航能力要求不高更经济的方案,比如董小姐投的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就是很适合乘用车和物流车。氢燃料电池车真正性价比高的领域菠菜认为正是大型车,充一次气能跑1000km(脑补一下吹气球)那种,因此适合没有隧道的平原地区(比如郑州);

4、国内本身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有限,制氢环节成本太高。最近股市上炒出来了一个“核能制氢”重大科研突破……插一句,只要牛来了,股市上每天都有科技突破。这年头发表的论文总体上比二战时多太多了,可惜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种牛人却越来越少,问题在哪?这种突破倒是能加速核电建设,相关核电工程的公司到是有联想空间。问题是核电制氢的成本需要规模才能降下来成本,目前没有产业化。我4年前看到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反应效率最高的是金属铂,白金的成本高而且一些交换膜的专利也在外国,成本高。这些年估计会有突破,但对于科技本身菠菜自己是相当谨慎的。

2

关注一个产业的整体机会,比关注具体一个技术概念终归要靠谱很多。但研究行业就必须有耐心陪着一个行业来成长。最怕怀着一颗短线盈利的心,去买一个长线的产业,你就输了。新能源车属于制造业重资产,你认为有可能短期内形成极高的利润增长吗?如果这么容易,马斯克就不会三天两头闹要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骂华尔街黑嘴了。

考虑能源产业,一定要考虑能源的单位成本。举个栗子,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假如32.63美元/桶,国际油价降到30美元/桶时,谁会去买页岩油?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行,那么新能源产业的挑战也会加剧,因为你比人家石油贵,谁买?目前人类的地缘矛盾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的竞争,这是全球贸易的主旋律。

因此,我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产业的上游龙头企业,只要研究供求关系就能找到机会,而下游的车厂则更依赖政策和订单。这个思路看氢能源,投上游的公司也更加安全。

(来源:星空财富的财富号 2019-03-15 12:5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