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五迷投资笔记


3月1日,易会满主席签出了他上任以来的首份主席令,科创板深夜正式诞生。

至于科创板诞生的意义,众说纷纭,不看好的说,科创板会不会沦为另外一个新三板。还有的说已经有那么多菜市场了,有必要再建一个菜市场吗?看好的说,科创板的诞生将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很大的便利,为新旧动能转换、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为降杠杆作出贡献。

但是不管看好的、还是不看好的,在我看来都没有抓住科创板推出的真正意义。科创板的推出重大意义更多的是机制、规则的变化。从规定23倍市盈率发行到市场价发行,从审批制到注册制等。科创板的诞生就像在中国资本市场这潭绝望的死水中投入了一条鲢鱼,必将激起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时代。

1、科创板的要解决哪些痛点

股市本应该是居民财富的重要配置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牛短熊长,垃圾股满天飞,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价值有限,从而使得房地产成为了居民储存财富的最大的仓库,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直接融资,使得我国的融资结构过分依赖银行,形成银行一条腿走路的局面。也使得银行长期缺资本,而企业的资本也得不到补充,造成整个社会的杠杆过高的不利局面。

中国的股市之所以投资价值有限,很大程度是因为,一系列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发行价非市场定价,从而导致过度炒作,开板后的价格就是最高价。另外一个就是,审批制的问题,审批制既不能保证挑选出好公司,还会造成各种腐败问题。再加上基本没有退市制度,使得一些公司的壳价值远远高于公司本身的价值。

这当然有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历史不长的原因,第一次股改解决了股票全流通的问题,造就了2007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是剩下的机制弊病一直没有革除,这也并不是监管层不作为,而是每次一说注册制,市场就风声鹤唳,先跌为敬,从而管理层只能停止IPO,停止提注册制。然后垃圾股又再炒一遍,陷入了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弊病丛生。

由于多年来制度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国内资本市场几乎成了一潭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一些新兴行业的公司只能远赴香港或者美国上市。大家试想一下,如果BAT,网易,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公司都在国内上市,上证指数还会徘徊在跟十年前差不多点位吗?

这点我们可以从上证指数的的构成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以及日本的日经指数做一个对比:

下图是上证指数的排名前九的权重板块与权重股

下图是美国道琼斯指数的前九大权重板块与权重股:

下图是日本日经指数的前九大权重板块以及权重股:

从上面中美日指数的构成对比可以看出,道琼斯指数和日经指数的权重构成行业分布更加均匀,权重股里也含有更多新兴行业的公司。而上证指数权重板块金融和两桶油占比达到约35%,权重股里除了两桶油加茅台外,都是一些金融巨头。这并不是中国没有新兴产业,只是国内资本因为制度原因完美错过了新兴行业崛起的红利,性感的公司都在国外上市,以至于回来个三六零都能兴奋的炒上天,一个东方通都能炒十倍,这得有多饥渴。

当然科创板的诞生无疑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中国的独角兽数量仅次于美国,如果没有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资本市场,就等于将这批独角兽中的佼佼者拱手让给外国投资者。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注册制的推出既可以解决新兴公司融资的问题,又可以让国内投资者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红利。

2、科创板的鲢鱼效应

注册制和发行市场定价、退市制度喊了很多年,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里有路径依赖的问题,也有投鼠忌器的考虑。而新开辟的科创板基本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先是上市制度。科创板采用的是注册制。注册制与审批制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是企业自己决定是否上市,后者是由行政权力来决定,这个制度的变化就是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虽然是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上市,但也不是阿猫阿狗谁都可以去科创板玩一把,围绕这个注册制还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约束。

企业上市首先就需要券商保荐,这次在保荐的基础上要求券商跟投——跟投比例为2%——5%,也就是说假如企业准备上市融资10个亿,那么保荐的券商就得真金白银拿出2000万——5000万购买企业的股票,并且锁定2年。所以,券商保荐企业首先就得想一想,这个企业是否值得自己掏钱出来投资2年。然后就是退市制度+减持制度的约束。另外明确了科创板企业新股发行价格通过向符合条件的网下投资者询价确定。

科创板的设立虽然暂时没有改变其他板块,但是科创板的诞生必然对其他板块不好的制度产生摧枯拉朽的作用。

因为科创板的推出从小的方面来看会形成对创业板的竞争,君不见前几天的新闻说创业板主动请战注册制,是的,如果不跟科创板接轨,创业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想当初创业板也是带着改革任务诞生的,结果这么多年没有推出注册制,非要等到科创板打脸才醒悟。

如果创业板规则跟科创板接轨,又会带动中小板和主板的规则变动,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内的制度与国际接轨。

从大的方面来看,科创板的推出会加剧上交所与深交所,港交所,甚至纳斯达克的竞争,虽然港交所李小加先生在2月28日港交所《2019-2021年三年战略规划》的发布会上指出A股开通科创板是好事,也并不形成竞争关系。这里显然是场面话,试想如果18年小米,美团这些公司都在国内上市,18年香港的IPO金额能创新高吗?

我们来看下数据:2018年香港联交所共有205家公司IPO上市,筹资额2877.57亿港元,刷新历史记录。2018年香港本土企业上市公司家数占到了43%,但多为小型企业,集资额只占全年总量的3%;而来自中国内地企业占到了IPO项目数量的44%,但集资额却占到95%。也就是从融资额看基本是来自内地的公司。

科创板的推出无疑会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张五常教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金融中心上海将远胜香港》,香港未来只是协助作用。科创板无疑会加速这一进展。因为第一,科技公司在国内更稀缺,估值必然会更高,所以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会优先考虑国内。第二,国内的投资者多,人多力量大,交易一定会比香港活跃。第三,相对于国外投资者,国内的投资者对国内公司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成本都更低。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我相信国内的高科技企业一定会选择在国内上市。所以李小加先生也只能自我安慰了。不过至少还设了50万的门槛,可以给港交所缓口气。但是从长期来看,我觉得这个门槛会取消的,现阶段主要担心散户见到性感的公司把持不住,炒到天上去。

从更长远的未来看,在制度与国际接轨后,由于新兴的独角兽,中美占绝大部分,国内一定会有一个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金融中心,由于科创板的推出,这个中心在上海的概率更大。如果再解除人民币资本项目的管制,上海无疑马上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监管层走的似乎是渐渐放开的路。现阶段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门也越开越大了,如果再来个沪纽通、深纽通,在二级市场层面基本就打开了。

3、小结

纽约的蝴蝶煽了一下翅膀,可能会在北京掀起一阵狂风暴雨。而科创板的推出,显然会比蝴蝶扇翅膀的威力大很多,中国资本市场从此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沪深港三大交易所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不好的制度很快会摧枯拉朽似的瓦解。而伴随着这些制度瓦解的还有国内那些虚高的垃圾股的估值。

(来源:库迪研究院的财富号 2019-03-22 17:0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