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 来自米筐投资 00:00 08:32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12M

昨天,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对今年的城镇化建设、人口落户、城乡协调发展等重要问题做了明确部署,对今后的城市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定调。

少啰嗦,来看干货!

01

1亿人落户总目标

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市落户,是早已定下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因此,2019年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年。

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今年再提升1个百分点,即要达到61%。按照2018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速度,完成这一目标应该不在话下。这样就能提前一年完成60%城镇化率的目标。

从区域上来讲,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像河南、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也才刚过50%,而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还不足50%,任重道远。

02

抢人大战更激烈

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这是文件的重点,也是引起媒体热议的一点。

先说一下中国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2014年国务院调整了划分标准,将原来的四类调整为五类七档:

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接近目标,但城市中很多人都是外来人口,人常住在城市户籍在老家,造成了“人户分离”的现象。

中国的大城市有哪些?按照下图标准排名研究院的统计,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有13个,Ⅱ型大城市有65个,城区常住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合计92个。


图片来源:标准排名研究院

但像青岛、济南、合肥等城市,早已在2017年就提出了“抢人策略”,比官方定调早走了一步,这份文件的出台也算是对各地吸引人才政策的肯定,此后的抢人大战也势必更加激烈。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也意味着北京上海的落户条件会有所松动。但说实话,“撵人”的北京落户门槛依旧很高。

此次放宽甚至取消落户限制推进到大城市,意味着过往“铁板一块”的中国户籍制度,再次松动。而人口要素的自由流动,是经济向前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03

服务要跟上

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全面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线上结算率,推进远程医疗和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

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指导各地区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面提质;

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盖范围。

城市的公共服务跟不上,人来了也留不住。

文件从教育、医疗、保险、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保障。比如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政策的调整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公办学校开放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04

人地钱挂钩

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

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在安排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探索落户城镇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由输入地使用;

落实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城镇倾斜政策,完善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这算是很明显的“奖励”政策,把三个“奖金”——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中央基建投资,都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哪里落户的人多,给钱给地,对地方政府来讲,诱惑性十足。

从这点看,未来的“抢人口大战”也会更激烈。

05

成渝城市群地位上升?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

有序推动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协商机制;

加快出台实施天山北坡、滇中两个边疆城市群发展规划

在城市群的发展上,文件重点提到了11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较特殊的是成渝城市群,文件单独拿了出来,要“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意味着这是在三大国家战略之外的第四个重要增长极,对引领西部发展极其关键,可见高层对成渝城市群的重视程度。

据一财报道,最近四川和重庆正密集对接,召开了多个有关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的研究专题会,两地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甚至呼吁,成渝城市群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

野心不可谓不大。

06

都市圈协同发展

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

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应体系,强化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同;

关于都市圈的解读,笔者在文章《中国迈入都市圈时代!34个竞争者谁能胜出?》中已经说得很清楚。

而这里新加了两个关于房地产的指示。都市圈内的用地指标可挂地区调剂、楼市调控政策要协同,也就意味着中心城市的调控政策,在都市圈内的卫星城也要同步实施,同紧同松,避免出现调控乱象。

这对都市圈协同发展,是一个很好地补强作用。

07

中小城市要看清现实

中小城市发展要分类施策,都市圈内和潜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稳步增设一批中小城市,落实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设市。

建立规范纠偏机制,逐年开展监测评估,淘汰错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镇、滥用概念的虚假小镇、 缺失投资主体的虚拟小镇。

这点也很有意思,笔者刚刚写过《消失的城镇,扩张的“鬼城”》,对人口收缩的中小城市,却还在扩张建设规划这一矛盾有过探讨。

而发改委则明确给出了办法,“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言外之意是,看清楚现实吧,人口在收缩,就不要再规划扩建新城了,如何盘活存量人口,激活城市产业和服务,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在近年来火热的特色小镇建设上,发改委也提出了纠偏机制,错用概念、虚假小镇、虚拟小镇乱象横行,必须要整治,把特色小镇还原到本来的面貌。

总结:

总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路径,依旧沿着“做大做强大城市、中心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这其中的巨大红利,首先就给了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人口落户是仅仅是第一步。

有意思的是,整个文件对房地产提的不多。但不少人还是认为,这是对楼市的利好政策。

放宽落户限制,一方面能完成城镇化目标,另一方面,变相松绑了楼市限购,去了库存,可谓皆大欢喜。

不管如何,户籍制度的进一步突破,对中国城市的发展,都是有利无害的。

(来源:A股方向盘的财富号 2019-04-09 09:3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