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隆汇一碗青菜面

昨天看到《洪颢:论卖方研究员的自我修养》,由感而发想写这篇文章,当然,我并非卖方研究员,我是买方研究员,在一家私募,已经离职了。

打算写这篇文章还因为过完年回来的这波牛市,我身边也有一些认识的大学生在炒股,每天账目财富增加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对还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诱惑力是很大的。毕业季将来,出去找工作,工资也就七八千,过万者寥寥可数,远不如这来得爽。所以我认识的有几位就准备做这行了。

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还在大学,即将毕业。2014年赶上一波牛市,用奖学金玩一波,账上有几万块钱。2015年那段疯狂的时间里,基本上每天都有上千的收入。就如这些大学生一样,我那时也想还工作个毛线啊,直接炒股得了,也不用跟人撕逼,工作也去找个炒股的。

所以我去了私募。

三四年下来,在私募总体来说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终究觉得负了大好时光。

1

私募研究员=股民

我之前工作的私募公司并不算知名,规模也不算非常大,所以我的看法也许会片面,这点读者可以留意一下,以免因我的局限而影响了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另外,我所说的私募也仅指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私募。

就我所及的圈子来看,私募研究员其实就是股民了,唯独区别是私募研究员是有工资的股民。股民每天盯盘,盯K线图,我们也要。老板可能会说我们是价值投资,但真实情况是,我们就是趋势投资者。我目之所及,周围几乎都是趋势投资者。

所以说韭菜们看得短,其实我们也看得非常短。作为研究员,最痛苦的是无法说服基金经理买我推荐的股票,最怕的是推荐的没涨,没推荐的暴涨,工作压力山大。

然而即使工作压力这么大,也很难说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大多数时候真的是由天不由己,比如撞上2018年这样的见鬼行情,那真的是回天乏术了。

其实渐渐觉得,于大多数私募而言,请个研究员只是需要个人来看着池子里的股票,真不是指望研究员天纵奇才,宛如穿越,挑出一只又一只的大牛股。

投研,投研,其实从研究到投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决定投资能否取得好的收益,从来不是研究这一个维度,这在趋势投资风格里尤其如此。

所以,这就决定了研究员能给一个公司带来的收益是极其有限且不稳定的,那么研究员的瓶颈与天花板也就清晰可见了,并且这个天花板会来得非常非常早。极少数厉害的会选择出去自己单干(这个坑是不是一个好坑,也是不见得的,投资在外行人眼里光鲜亮丽,其实苦逼无比,早早白头者多不胜数,而很难言创造了价值),大多数沦为平庸,我属于后者。

这批人还喜欢高谈阔论,因为其工作主要是点评一家公司的上上下下,但真正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低。这或许也跟工作环境相关,私募的工作,两个字概括,极其单一,历练人的机会不会很多。

所以,私募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会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之所以这里说绝大多数,是因为我真见过天才,聪明、勤奋,再加上兴趣爱好本身,简直等于无敌了。但这位仁兄的技能点,本身并不是私募学来的,完全属于自学,这家私募想来只会是他的一个暂时栖身处。

如果只是想混个饭碗,私募会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

2

给人生多加根杠杆

我们都知道加杠杆这个词,人年轻的时候,资产不丰厚,要想迅速获得财富的增加,必须要好好利用杠杆。

简单的杠杆就是资金杠杆,私募公司基本上就只加了这一层杠杆,它创造的潜在财富与它募集的资金量有关。然后,它把它募集的资金投向激烈竞争的二级市场。至今来说,这个市场仍然讲不出什么是核心技能。

这样你可以看到,大量的资金被投到竞争激烈,又无法形成核心技术的领域,如果我们从做企业的角度看,这简直是一个不能更愚蠢的决策了(宏观上面来说,资本市场的活跃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但对多数资金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竞争激烈,没有核心技术,同时风险大,就决定了整体这个行业的资金收益率不会很高(巴菲特的十年赌注也表明了这一点)。

对于私募的管理者来说,因为加的杠杆高(如果募集的资金量大的话),即使收益率微薄,也还能有不错的个人收入。但对普通研究员来说,单一的资金杠杆,微薄的收益,摊到他(她)头上就很少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加杠杆并不只有资金这一个,劳动力才是最大的杠杆,我们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很早就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的核心秘密是榨取劳动的剩余价值。

私募公司可以榨取的个人剩余价值非常低,因为即使你加班加点,对公司来说边际效用也是非常不显著的(投资收益率不可能因为你加班加点就显著提高)。

如果你去到制造业或者其他服务业,如果你肯努力且聪明,随着你的晋升,你可以从老板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你不仅可以加资金上的杠杆,也可以加劳动力上的杠杆,这对于你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有助益。

想加更大的杠杆当然是自己去创业(注意,不是创业办家私募炒股,因为这只能加资金杠杆),但前提是你拥有操纵杠杆的能力。管理资金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资金是死的。管理人是更难的,因为“人”这一变量拥有比资本市场更大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概率来解决,而人每一个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在私募公司,你很难获得操纵劳动力杠杆这门技能,因为它的工作相对独立。除非你真的有天赋,否则,在这条路上奔走,你最多只能获得操纵资金杠杆这门技能,然后去创办一家新的私募公司,然后就是我上面说的,进入这个无法形成核心优势、竞争激烈的二级市场投资领域。

3

当然还是要投资

请注意,我否决了私募研究员的工作,甚至一定程度上否决了私募这一行业,但并不代表我否决了投资,我要表达的只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以“有工资的股民”职业获得每个月的现金流不是一个好方式。

你可以把你的才华与努力用到其他地方,提升自己操纵资金杠杆与劳动力杠杆的技能。随着你认知的提升和经验的丰富,你的工资会逐步增长。当你的工资可以覆盖掉你的开支,你就有了盈余。

你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是消费掉这些盈余(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诱惑你进行各种消费的广告),还是放到资产项里进行增值?

放到资产项里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你自己是操纵这些资产的增值,也就是创业,另一种是请人来操纵资产的增值,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就是一种。

做企业与做投资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做企业是自己去做,做投资是去二级市场上买一个团队来做。前者需要你自己拥有极高的管理技能(操纵资金杠杆与劳动力杠杆的技能),后者需要你挑出优秀的管理层。

相比之下,于个人而言,前者要难得多,因为可选项太少,只有你行还是不行两个,后者可选项就很多,毕竟二级市场公司有很多。

A股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看你怎么看。把它看成赌场,它加大了财富分配的不均匀,因为赌场要吸引赌客来,必须要让多数人的亏损去支撑起少数人的暴富(从长期看,一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基本吻合其业绩的涨幅,但是创造更惊人财富的是股价的大幅波动所造成的财富转移)。

而从股权的角度看,A股其实促成了社会的平等。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像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如果是放在过去,它只会为少数家族所垄断,平民百姓岂能染指?但因为A股的存在,许多优质的资产,大家都有机会参与。

另外,市场从来不是有效的,尤其是在A股这个市场上,因为投资者结构问题,A股的恐惧与贪婪被放得极大,导致其表现往往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往复。这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在私募三年多,最终发现,市场是个神经病,疲于奔命地追随市场,其实是在与这个神经病一起跳舞。

看得懂,上得了仓位,拿得住,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4

结语

年轻人(这个词似乎不妥,因为我毕业近四年,远称不上老司机,不过现在80后都老年人了,90年都中年了,用这个词也没有问题了),如果你只是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想摆脱钱上的困扰,唯一的答案是努力地获得“资产”。

作为刚毕业的你,你的金融资产是非常小的,指望股市一年十倍,从此奔向人生赢家,是YY。这个时候,你最大的资产就是你自己,磨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收入才会上去,盈余才会出来,金融资产才会得到积累。

但是,在一个本身就不存在核心竞争技能的私募行业,可能真的不是你磨炼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地方。

(来源:格隆汇的财富号 2019-04-10 10:36)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