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贯的认知是,工作清闲,对人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作者|Sylvia


图片|原文

996早就不是新话题了。

但最近又屡被提上头条,原因是国内一群程序员不满这种工作制度,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后来一度被各种国内浏览器打压。

本就是针对互联网公司,巨头们欲盖弥彰,本是想把这股来自民间的怒气压下去,没想到越演越烈。

到了后面,更有互联网大佬们纷纷站出,为996做最后辩言。马云说年轻时有996是福报,刘强东则说不拼不是自己兄弟。

大佬们说得没错,一提起工作,没人敢跟他们比勤勉。早有王健林的时刻工作表,后有许家印的凌晨开会。

看看这些马不停蹄的大佬们,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还有什么脸面出来抱怨?

不过,可能还真有。

1

很多人忘记考虑的,是第一个问题:

马云们口中的“996”,与程序员们说的“996”,到底是不是同一个996。

福柯曾说,“权力的无所不在,是因为它不断地产生出来,在每一点中,不是因为它包容万物,而是因为它来自所有的地方。

长辈晚辈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之间,各种企事业机构等,都存在一种权力关系。

福柯甚至悲观的认为,正是这些无数的权力关系在一起,编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网络,现代人就陷身于这种权力之网,成为日渐丧失主体性的人,“开始踏上生命的不归路”。

所以,公司无论是初创阶段还是成熟阶段,CEO被迫拼命工作的原因,是压力,而员工被迫拼命工作的,是权力。

不要小看二者的区别。

我之前说过,压力之下所能激发出的,才是一个人的自主能动性。

而权力之下,则更容易使人丧失自主性。

也就是马克思说的:

“人以为自己正在全面占有人的本质,却不料一切都受到权力的(知识/文化工程)的暗中操纵。”

就像一提到工作时间,马云们会不自主的代入自己的创业记忆,口水横飞的指点江山;

 而非马云们,只会想到老是改不好的工作与上级的责骂。

大佬是大佬,员工是员工,就算再让员工们意淫自己是创业者、构思未来蓝图,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谁也不是充满想象力的文艺工作者,ok?

过去一贯的认知是,工作清闲,对人不是一件好事。

而与之相反,现在很多人,反而觉得本职工作清闲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也才能有本质意义上的自由。

 

2

也有人会说,马云们年轻时,也不是没干过机械苦力,谁不是一边含泪搬砖,一边腾出更多时间思考?

当然,我也很佩服这种极有毅力的人,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想两者兼顾,还是太难了。

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本就有限,就像很多成了家的人,也要纠结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再旺盛的精力,每天耗在琐碎、重复性高的工作事务上,日复一日,那种向上的心性,很容易就会被时间磨没。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工作中始终发挥自主性?

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还很难实现。

虽然现代人,整天都喜欢把人工智能挂在嘴边,但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还只是在非常浅层的阶段,从苦力中解放全人类更还是妄想。

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问题,至今,也并没有多么明显的区隔。

很多看起来不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领导、教授们为了节约成本,不愿买一体化的数控机器,也要让“高材生”们去做廉价劳动。

据我所知,即使是外人看来高大上的高校科研,完成一项课题,除了自己设计之外,也有70%的时间,属于学生的重复性劳动,毫无创造可言。

很多学生抱怨的问题就是,导师想要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实际上,可供学生用来真正做科研攻坚的时间其实很少。

而象牙塔内外的窘境也差不多:既想让马儿快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一些学校连科研机器都非常少,一个课题组的很多学生,经常要排队等待使用机器,有的机器由于不常更新,还会出现故障,当然,这些都会算在科研时间里。

在各大高校科研里,有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

一场科研算下来,用在真正发明创造的时间很少,而纯粹消耗的时间更多,更不用提因为人工误差导致的各种实验失败。

所以,对于之前,有上海高校的教授在群里对一帮研究生们责骂“蠢猪”,什么科研成果也做不出来,要求学生加长实验时间,甚至天天来实验室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

综合看来,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个人,都是一种浪费。

这样的结果,与996很大程度上也有共通之处:

即使从表面上看,都在利用公司资源,不仅只是发挥自己体力劳动不说,工作价值也依旧非常低,更难有什么自主性。

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能够创作价值的工作者,在发挥劳动力之前,单位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却并不完善,导致还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做底层。

以上对最终工作产出皆有影响,如果结果不好,短期内挫伤工作积极性,长期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失去创造能力,彻底沦为“工具”。

3

两眼一红的鼓吹奋斗,说起来当然很容易,当然,也更容易变成一个笑柄。

在我看来,目前想解决员工与老板就工作时长的分歧,也不太现实。

因为即使再喜欢某项工作,也难以避免工作的琐碎,更难以避免身为“员工”的权力桎梏,这一点,与老板们理解的工作时间就完全不同。

所以,才有更多的人选择创业。

即使知道创业会更辛苦,但某种意义上,也能够摆脱“为上级加班”的黑洞。

除非能有高工资支撑。否则,谁都不愿看到,自己延长的工作时间,还是替重复性的劳动力背锅。

从马云最新一次对996的回应上,我倒是看到了从一个成功企业家角度,没有将梦想强加在别人身上,没有“不知食肉糜”的高贵姿态,还是有着对普通员工很真诚的同理心:

“企业负责人应该思考的是,你的成功是否就是员工的成功?你的快乐是否就是员工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

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

拿写作来说,我见过很多写字的人对这种工作的疯狂,最关键的一点是,没有写作者说自己不是无时不刻在思考的,甚至很多人一从睡梦中醒来,就会立马投入到一种生产状态——思考与写字,一天除了睡眠的10多个小时,无时不刻,都在进行一种高密集的脑力劳动。

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没有人逼迫,全靠自己内心驱动。

在人工智能还远未发达的现代,的确,年轻一代从事的大多数工作,也总是避免不了搬砖性质。

如何自我平衡体力与脑力劳动,如何平衡搬砖与创造,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与996无关,与老板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你喝的进口葡萄酒只值5元

(点击上图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众筹之家官网的财富号 2019-04-16 19:1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