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只尔

昨日,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 跟投比例最终落在2%-5%区间,锁定期为24个月。尽管符合市场预期,朋友圈还是瞬间被刷屏了,有几个投行同事的朋友圈显示正在连夜学习研读《指引》。缘何这一规则如此受关注?笔者认为,跟投模式这一创新举措在为科创板IPO护航的同时,也拉开了投行业加速进化的大幕。

短跑过后是长跑,严选企业成趋势

投行是资本市场把好“入口关”中的关键角色之一。面对科创板这个热点新事物,投行为了抢占先机提升影响,火速上马赶进度,存在保荐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个别申报企业的“科创含金量”低于市场预期。但在科创板跟投模式的长效机制约束下,终将会回归“长跑”竞技场上。跟投模式对投行实力提出更高要求,保荐环节更注重科创板IPO质量。从单个项目看,跟投比例不算高,而且设置了根据发行规模分档的机制以及跟投金额的上限,减少了投行承销大型IPO项目的资金压力。但投行保荐多个项目后,总体的跟投资金不少,能有效防止投行不加以严格把关 “撒网式”保荐,再加上24个月锁定期,“撒网式”保荐最终会导致跟投资金的回收压力。同时,科创板严格的退市力度,还会为投行今后的声誉和效益“埋雷”。

是约束也是鞭策,行业将加速进化

跟投模式会产生投行业的“马太效应”,加速行业自我进化。跟投模式实际上就是投行用真金白银为被保荐企业做背书的模式,促使投行各显神通、发挥所长,改变以往投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随之而来的便是“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实力强劲的投行通过“跟投—获取资本回报—做大业务”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而实力不佳的投行则在跟投后产生资本回报较少甚至亏损的局面,愈发落后于对手。跟投模式加速了整个投行业的优胜劣汰,对投行既是约束,也是鞭策。

这样一来,科创板的市场化准则会不断进化投行业,投行势必会越来越审慎自己保荐的企业,保荐企业的质量将得到有效保证。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讲,投行业的进化是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体现。行业进化中大家将会更加敬畏规则。从长远看,科创板势必会为那些具备科创实力的企业注入资本动力、插上腾飞翅膀。

(来源:河马财经的财富号 2019-04-17 13:46)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