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信信用卡中心副总王宁桥曾预言,中信银行以前没有成为发卡量最大的银行,以后也不会从数量上取胜。2018年,中信银行在零售银行建设的潮流下却开始进行跑马圈地般的扩张,短短半年时间,却在短短半年中使得信用卡不良率涨了近一倍,不良余额涨了150%。

中信银行“过度发卡”的代价:半年不良翻倍

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让刚经历过民间金融洗牌的市场再度一凛。

根据中信银行2018年年报,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81.95亿,不良贷款率1.85%,较去年年末涨了0.61个百分点。

一个更惊人的现实是,中信银行信用卡即便是在中报时各项风控指标还呈现整体好转的状态,短短半年,形式急转直下。

根据半年报,中信银行上半年末信用卡坏账31.96亿,不良率0.98%,比2018年年初时还低,且尚未披露逾期率。而仅仅过去半年时间,中信信用卡坏账余额就涨了156%,不良率涨了0.87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速在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行成熟后,尚属罕见。

据悉,中信银行2018年根据监管要求,对90天以上逾期贷款计入不良,导致不良贷核算范围变大。但同时中信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致使全年整体不良贷款率微增。

在不良率爆发的6个月中,中信银行究竟经历了什么?中信银行是如何在年报信誓旦旦夸耀自己的风控实力的同时,出现不良的返潮的?

发卡量坏账同时“爆炸”

零售转型是银行业近年的热门词汇。而因对公贷款在经济着陆阶段会充分暴露风险,而零售业务整体绑定个人永续信用,加上公民提前消费意识的提升,各家银行自然打起了自然人生意的主意。

根据年报,中信银行于2018年合计发卡1748万张,同比去年增长35.27%,同比增速加快至43.44%。作为对比,“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8年发卡增速34.98%,新晋零售玩家平安银行2018年发卡增速34.4%,新增发卡同比增速加快15.1%,速度均不及中信银行

除此之外,2018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达20,815.83亿元,同比增长39.48%;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4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信用卡贷款余额4,420.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63%。

信用卡狂奔时代,背后是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引导——信用卡不仅能产生手续费、年费收入、也能产生信用贷款客户,加大银行个贷整体收益率,并转化客户至银行其他服务甚至接触对公贷款。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思路下,中信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达到442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1%,其增速远高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17.13%的涨幅。

不过,这两位发卡大户的不良率也远不及中信银行,两者的不良率分别为1.11%和1.32%,分别较上年持平和增加0.14个百分点。

而从细节观之,平安银行借助账龄分析得出的30天信用卡逾期占比,从2015年0.48%已经下降到了2018年的0.29%,侧面印证总体核算不良比较保守,风险暴露相对充分。

中信银行2018年披露的不良贷款逾期158亿,逾期率3.59%,比上年末上升0.84个百分点,其甚至一倍于信用卡不良率。而由于信用卡信贷认定逾期的范围低于90天,大部分实质逾期的信用卡信贷,未被计入不良。

讽刺的是,2018年半年报中,由于信用卡不良率下滑,中信银行誓旦旦的夸耀其信用卡风控能力,自称信用卡质量在国内银行同业中排名前列。

共债风险?

对于坏账堆积的原因,中信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由于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P2P、小贷等行业的规范性监管,相继出台了整治互联网金融、 肃清行业乱象的一系列政策,对肃清行业乱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受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影响,共债客群资产质量出现一定恶化迹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业。

上文中的关键字“共债”,是指持有多张信用卡,或在民间融资平台进行融资的客户,场年采用“借旧换新”方式偿还卡债的群体。在平台资金链断裂时,由于获取借款能力打折扣,自身偿付能力出现断裂,从而波及信用卡的还款。

可是,如果“共债”能够解释个人坏账的频出,那么零售不良余额与不良率(不包含信用卡坏账)的双降,则恰恰能证明“共债”并未导致存量客户的资信状态产生波动。

根据中信银行年报,公司2018年零售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进一步提高 2.62 个百分点至 41.14%,零售信贷不良率(不含信用卡贷款)0.64%,比上年末下降 0.17 个百分 点,对全行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形成了有力支撑。

为何零售贷款与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出现反向波动呢?共债现象到底是群体现象,还是中信银行的个别现象呢?

从高端到下沉

中信银行是最早一批涉足高端信用卡市场的股份制银行,也是信用卡中心最快实现条线收入为正的股份制银行。

2008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王宁桥曾经接受采访,留下预言:

“中信以前没有成为发卡量最大的银行,以后也不会从数量上取胜。所以准备在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多做工作,将定位特点调整为高端、有责任感、时尚、服务好、盈利强。”

中信银行的初期策略亦走高端路线,试图复刻美国运通模式,开启航空公司合作先河,推出个性照片卡,宝马车主卡等高端卡,与高端奢侈品牌制作联名卡等。而中信内部的高端俱乐部,私人银行建设和集团系高端产品推荐,让中信银行成为了高端客户第一个提及的信用卡品牌。

2016年,为顺应中资银行分支机构独立运营的趋势,中信信用卡开始申请独立法人,而在独立自主的法人结构下,公司治理条线短,人事量裁自主,风险也能部分与母公司切割……

而在此之前,中信的信用卡总部的人事情况也产生了深层次的变更。总裁陈劲卸任走马众安保险,而曾经说中信信用卡“不会以数量取胜”的王宁桥离职投身金融创投创业,中信信用卡门庭就此转变。

时至今日,中信银行信用卡联名卡更为“接地气”,比如与主营线下消费返利服务的返利网合作推出信用卡,免费互赠平台享物说推出的联名卡,以性价比为核心的小米推出的联名卡等等。

2018年,中信银行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了51信用卡,后者于2018年成功上市。而51信用卡APP,或成为中信银行信用卡的重要新卡用户来源之一。

然而51信用卡使用人群中以多信用卡持卡者为主,51信用卡本身提供撮合贷款业务,既P2P业务。在此基础上,51信用卡用户出现“共债”的情况,或许比别的平台更高。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的财富号 2019-04-20 12:2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