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科技界最为炙手可热的概念莫过于人工智能,包括BAT、华为、小米、搜狗等科技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争抢这一高地。而其中,被称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讯飞则更是重点中的重点,科技界奉若神明,投资者趋之若鹜。最高时,其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名副其实的科技黑马。

不过,就在上周五,科大讯飞发布了2018年年度财报,虽然营收和盈利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投资者却对此并不感冒。

根据财报,科大讯飞2018年实现营收79.17亿元,同比增长4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24.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25.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8亿元,同比增加216.53%。

业绩发布当天,深证成指涨了1.27%,科大讯飞却逆势下跌了0.28%。

原因何在?分析认为,尽管科大讯飞2018年营收大幅上升,但净利润增幅却仅仅刚超过营收增速的一半,政府补助又占了净利润的一半,扣非后的净利润比2017年下滑了四分之一。

但从数据本身来看,一家标榜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竟在市场大好的情况下,净利润下跌四分之一,实在有些匪夷所思,股价的下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如果仅仅因为这一份财报就否定科大讯飞的前景与现状,难免有失偏颇,但如果看了科大讯飞的盈利之路,我们就会得出与投资者撤离相同的结论——科大讯飞的未来在哪里?

1999年12月30日,刘庆峰在合肥成立了科大讯飞,在招徕投资时, 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甩下一句,“看起来很热闹就是不挣钱”来评论科大讯飞的商业模式,也正是这句话,成为了科大讯飞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的商业模式是“平台+赛道”,所谓“平台”即为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能力,令开发者可以在讯飞的开放平台上简单便捷地使用其AI能力。赛道,则是在教育、医疗、司法等行业提供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

一位长期跟踪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人曾表示,科大讯飞的主要优势在教育行业,在医疗、金融等行业还尚未建立起绝对领先的优势。

“语音开放平台”想象空间巨大,2015年6月,京东和科大讯飞合作推出智能音箱叮咚,比阿里和小米整整早了两年。

但先发却并未给科大讯飞带来多少优势,其在京东商城的销量,受到小米和百度的威胁;天猫商城也看不见它的踪影,被天猫精灵和小爱同学占领。

就在去年12月份,京东推出自己的智能硬件品牌“京鱼座”,已经甩开科大讯飞开始单干。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开放平台收入占科大讯飞总营收的比重为9.7%。

实际上,科大讯飞的业务结构主要分为三类:向客户提供通用的语音合成软件;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语音合成服务;信息工程及运维服务,可以理解为提供软硬件的集成服务。

但这其中,含金量较低的信息工程收入始终是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这块业务收入仍然占比20%左右。

而更可悲的是,科大讯飞行业应用横跨多个行业,服务多为单一行业解决方案,很难实现规模化复制。也就是说:科大讯飞没有找到真正的核心产品,更不要谈基于此建立竞争优势。

就在这种情况下,科大讯飞在2018年竟然实现了千亿市值的记录,这对于扣非后净利润只有3.59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堪称奇迹,市盈率超过200倍。

科大讯飞的真实前景如何?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语音是所有AI技术中最不成熟的,这或许解释了科大讯飞所面临的的技术困境。

“相较于视觉技术,语音技术目前确实商业落地的场景有限。”一位科大讯飞员工曾悲观地表示。

这或许是科大讯飞未来一段时间不得不面对的行业天花板。

注:图源自网络,侵删

(来源:听财网的财富号 2019-04-22 14:4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