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指定制研发生产业务,主要为跨国制药企业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临床新药工艺开发和制备,以及已上市药物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服务。侧重于临床及商业化阶段制药工艺的开发和药物的制备。强调制药工艺在放大生产及规模化生产中的运用,解决实验室研究成果无法放大的技术难题,及在商业化阶段利用优化制药工艺解决环保、安全、低成本等一系列难题。CMO以技术驱动制药工艺的升级,相较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合同研发组织",一般称之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拥有商业前景更为广阔的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市场空间。

在一个药物的研发和销售过程中,CMO企业跟药企的合作有两个阶段,分别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生产。研发生产阶段的工艺难度大,时间要求紧,对价格敏感程度相对较低,毛利率较高,但产品产量小。商业化阶段工艺要求较高,监管严格,技术附加值高,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毛利率相对临床阶段低,但产量巨大,CMO企业在与药企完成研发生产合作后,更在意获得后续商业化生产订单。

驱动CMO行业发展有几个因素,其中最重要是CMO企业能为药企降低成本。根据Chemical Weekly的统计,生产部分投入占到药品总成本的30%,将这部分成本外包转移给CMO,可以有效利用其规模效应扩大生产,减少药企固定资产投资压力。CMO企业降低成本的逻辑如下:外包定制研发生产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同时为多个药企服务,对上游形成议价能力;

2、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大药企的某个重磅产品需要10条大规模生产线,但生产周期仅为8年。如果药企自己生产,8年后面临生产线的闲置,但CMO企业能利用设备继续为其他药企生产。再例如CMO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完成生产高峰错开的两种药物的生产。

CMO企业的第二点优势是提升药企研发效率。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质量无明显差异且促销费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因为创新药有一定专利保护期,如果创新药上市推迟两年,其顶峰销售水平也只能达到34%的份额,所以,全球首发优势对大型药企至关重要。CMO拥有现成的灵活生产能力,为药企节省投资建设生产线的时间,同时CMO掌握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设计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迅速生产外包方的产品,使药企能够迅速回笼资金,投资新的研发项目。

根据Business Insights数据,全球CMO行业市场近几年CAGR约12%。而CMO行业分研发生产阶段和商业化生产阶段,前者的直接驱动力是药企的研发投入,后者直接的驱动力是药品行业的消费增长。

首先,行业集中度会继续提升,未来几年药品行业收入和研发支出的大头还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大药企。过去10年医药行业集中度在不断增加,在创新门槛继续提高的背景下,大药企有望保持强势竞争力。另外,虽然新兴国家的药企增长更快,但全球前50大药企中只有3家来自新兴国家,边际增量不大,所以他们不是未来几年行业需求的主导因素。

其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大药企还有继续提升研发外包程度的空间。据行业专家估计,全球医药研发外包的程度不到50%,目前全球医药市场的专业化外包从临床阶段新药的开发延伸至商业化阶段已上市药物。以全球几大著名药企辉瑞、GSK、梯瓦和默克等研发外包进展为例,默克是步伐较大,按公司计划还至少需要3-4年才能把大部分的研发外包计划完成。

第三,大药企研发成本继续增加,激发研发外包需求。根据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研究,过去10年研发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制药行业越来越重视研发用于慢性和退行性疾病或与这些疾病相关病症的治疗药物。由于通常需要更为复杂的患者护理和监测,药效观察需要更长时期,确立疗效需要更大的临床试验规模,因此,用于这些病症的治疗药物的检测,通常更为昂贵。

2、由于监管机构制定更严格的检验程序,导致公司更经常地针对已上市的竞争产品检验其药品,比以前针对安慰剂的检验更加昂贵,临床试验也可能需要更高的统计效能以建立统计差异。展望未来,新药研究的领域肯定会更多的针对慢性和退行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领域市场更大,机理更复杂导致需要研究领域也更多。同时,FDA的新药程序基本不存在放松可能。所以未来新药研发成本会继续增加,导致大药企保持迫切的研发外包需求。

研究员认为CMO行业未来几年供给端的最大趋势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CMO企业保持成本优势,不断缩小与欧美同行技术工艺的驱动下,产业区域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

首先,新兴国家CMO企业成本优势突出。据Chemical Weekly估计,生产环节占原研药全部成本的30%左右,如在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生产,成本有望下降40-60%以上,即可以减少约15%总成本。

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共占CMO企业营业成本的50%-80%。其中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中国基础化工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且精细化工市场极为分散,约有17000多家精细化工企业,可生产十六大类2万种精细化学品,充分竞争、税收不规范和环保成本等也使得制造成本较低。

在投资成本方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Informa的统计,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每建设3-4万升反应体积的医药生产线需要固定资产投入在3-4亿美元,而且每年还需要额外0.8-1.2亿美元的维护成本。而根据博腾股份上市募投项目初步测算,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建设相同体积的反应容器的固定资产资产额投资少50%以上。

同时,我国的研发人员和产业工人的薪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以某上市公司为例,研发人员的人均工资不超过18万元/年,而推算全球龙头Catalent的研发人员人均工资为45万元/年,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20%。

成本优势是一方面,大药企更注重制药工艺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保证及时供应质量良好稳定的药品。医药寡头在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上非常谨慎,对新供应商的考察期普遍较长。医药CMO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体现在技术研发能力、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管理等方面与跨国制药企业的无缝对接,能满足不同客户的沟通模式,并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持续考核方能获得下游客户的信任,进而成为其核心供应商。

一般来说,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与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要经历“初步测试”、“合格供应商”、“优先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四个阶段,其中,初步测试阶段和合格供应商阶段分别需要1-2年,优先供应商阶段需要2-3年。也就是说,一般需要4-7年时间,才能从与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到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产业区域在技术工艺上进步体现为两个方面:上游化学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和CMO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首先是上游化学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CMO企业的核心原材料为基础化工品,基础化工品品类的多样性和质量稳定性对药品质量非常重要。中间体是精细化工的细分行业,我国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产业规模上升至全球第三位,目前份额在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可生产十六大类,2万种精细化学品,不仅品类齐全,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还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

其次,CMO行业技术水平进步快速。CMO技术水平具体包括两方面:制药工艺的改善升级和GMP质量体系的完善。在制药工艺方面,近几年国内CMO龙头公司的进步非常明显,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综上而言,在外包比例不断提升驱动下,CMO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而中国CMO企业在成本优势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有望持续提升在全年的市场份额。(本文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 赵伟捷)

风险提示:本文中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中的观点、分析仅代表受访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立场。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担保。本公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文版权归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引用或转载。投资有风险,敬请谨慎选择。

(来源: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财富号 2019-05-22 17:3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