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投行圈子,做有深度有品位的投行人

作者:投行圈子特约实操专家 罗垚

一、资产管理业务定义

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等。(《资管新规》)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委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资管新规》)

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就是匹配,匹配资金端(募集资金)和资产端(投资项目),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商业银行发行非保本理财、券商资管发行资产管理计划、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发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私募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计划。



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端即资金来源,穿透至最终投资者,无非是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基于之前对资管产品投资者并未进行穿透至最终投资者,不少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等资管产品的嵌套。


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端即资金运用,资金运用根据资管管理产品承担的权利义务可分为委托投资和通道业务,委托投资是主动管理型,通道业务是被动管理型,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债权、股权、公募、货币市场工具、衍生品、非标等等,投资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机构产品模式相对较多元化。

二、不同资产管理产品发展情况

资管产品根据业务种类划分可分为八类:银行非保本理财、券商资管计划、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私募基金、保险资管计划、期货资管计划。近两年资管行业各细分业务规模具体如下:

资产管理产品

2017年(万亿)

2016年(万亿)

银行表外理财

22.2

23.1

信托计划

21.9

17.5

公募基金

11.6

9.2

券商资管计划

16.8

17.6

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

13.9

16.9

私募基金

11.1

10.2

保险资管计划

2.5

1.7

2.1银行非保本理财


银行业务根据是否会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可以概括为下述表格(《金融监管研究院》):


表外业务不形成现实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但会影响损益表的变动,根据银行是否承担信用风险可以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类和中介服务类。(《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非保本理财是表外业务,根绝是否保本可以分为银行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据统计保本理财占比约20%-20%,但《资管新规》发布后保本理财不能再发型,银行非保本理财再百亿资管规模中位列首席,占比约在20%以上。作为资管产品,银行非保本理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理财资金和同业拆入及卖出回购,资产投向包括了现金及存款、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债券、理财直融、非标、权益类投资、公募、及表层为私募、资管、委外的资管产品等等。

2011至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2016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有所下降,为23.63%。2017年,银行业理财产品增速进一步下降,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目前全国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年增速同比下降21.94个百分点,同业理财和机构理财受到监管政策影响主动收缩规模,个人理财稳健增长,其中,非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2.1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05%。(《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年)》

2.2资金信托计划


信托计划包括资金信托计划和财产权信托计划,是委托人将财产的处置权或管理权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到融资企业,信托财产的特点是所有权、管理权、受益权相分离。相较于其它资管业务,信托业务是唯一能够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投资的金融机构。


信托业务可分为自营业务、主动管理业务、信托通道业务:自营业务是信托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主动管理业务是委托人的资金和投资范围由信托公司决定,信托通道是指委托人的资金和投向由委托人自己决定。

2011至2016年,信托规模快速提升,平均每年增长率为8%,截至2017年底,信托规模约为26.24万亿,根据信托计划类型来分,单一资金信托规模约为12万亿,集合资金信托规模约为9.9万亿,财产权信托约为4.3万亿元,根据信托投资模式来分,融资类信托占比16.87%,投资类型托占比23.51%,而事务管理类信托(通道业务)15.65万亿,占比59.62%,2017下半年信托规模增速开始回落,主要是自2017年二季度开始,银监会相继下发政治银行业乱象等一系列监管文件、信托公司也在其中,主要是针对信托通道业务、银行委外投资、同业投资。2018年以来受到监管政策影响规模压缩,截至2018年6月信托规模为24.2万亿,相较于2017年,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事务管理类信托下降最为明显,反映了信托行业增速下台阶、告别粗放式增长,回归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

2.3 券商资产管理计划


券商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2018年统计的券商营收中,自营业务占比30%,经纪业务占比24%,投行业务占比15%,资管业务占比10%。相较于其他券商业务,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最小。2006年,资管业务仅占证券公司业务总收入的1%,2016 年这一比例已提升为 9%,而至 2018年一季度已增长至 11%。(2018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


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定向资管计划、集合资管计划和专项计划三种,从资金来源来看,券商资管计划资金端主要来自于机构,根据国泰君安测算,机构资金占比 88%,其中80%以上是来源于银行或信托:具体而言,71%是通道业务(机构资金),主动管理机构资金占比 17%,主动管理个人资金占比 12%。

从资金投向来看,券商集合产品与公募产品类似,以投资标准化产品为主,定向资管以通道类产品为主,投资非标超过80%,由于定向资管通道费率低,带来的收入贡献相对不高,同时信贷类非标、股票质押等券商资管非标业务已受到严格监管,定向资管占比在降低。

2012年以来券商资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监管及投资限制的松绑,2012年资管新政实施前,以创新为主导的集合资管业务规模最大,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在50%以上,但2013年大集合产品被取消后作为非标融资通道的定向资管计划规模迅速扩张, 2011年末到2016年末,券商资管规模从2818.68亿就快速增长到17.82万亿元,五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45%。


2015年之后券商资管开始进入监管收紧的阶段,开始针对券商资管降杠杆、去通道和防范资金池风险,券商资管增长的速度开始逐步放缓。截至2017年底,券商统计的资产管理业务存续产品资产规模约为16.9万亿,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产品规模2.1万亿,定向资管计划产品规模14.3万亿,其余为专项资管计划及直投基金。2018年证券公司及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13.4万亿,规模同比下降20.24%。

2.4公募基金


1998 年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募基金产品不断创新,种类越来越丰富,由 1998 年仅有的 5 只封闭式股票基金发展到 2018 年8月末的 5382 只基金。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了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市场等多种类型,交易类型包含传统封闭 式、ETF、开放式、LOF 以及创新封闭式、分级基金等多种交易方式。


近两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扩张主要归因于货币基金,占比60%,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25%左右。截至 2017 年末,基金总管理规模 1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5 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 为 6.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3 万亿元,几乎贡献 2017 年公募基金规模全部增长量;而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率仅为 5.95%,混合基金规模出现负增长,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

2.5基金子公司产品


基金子公司业务起源于证监会2012年9月和10月发布的“资管业务试点办法”和“子公司管理规定”,指出公募基金可成立基金子公司进行专项管理,成立的初中是支持公募基金进行非标业务的投资。基金子公司投资范围很广,除了不能进行贷款业务外,投资范围几乎和信托一样,在通道业务方面占很大优势,但相对银行和券商的销售能力有限。


根据中基协发布的数据,2016年4月份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达到峰值12万亿,之后受到《关于建议加强基金管理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对净资本的影响下降,2017年管理规模为7.31万亿,截至2018年底规模约为5.3万亿。


基金子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资金,2016年银行委托资金占比为63.1%,投资方向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通道或嵌套以实现向限制类企业投资或资产由表内转表外,截至2018年非标债权投资规模约占比80%。基金子公司通道类产品占比约为70%,主要是基金子公司通道费率较低,但是2016年对净资本约束的新规发布以后,通道费用提高,同时受制于资管新规及证监监管体系下双25%的集中度限制,基金子公司的业务需要转型,由通道业务向一级市场PE、ABS、FOF转型。

2.6 私募基金


私募特指狭义的私募,非持牌金融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基金产品,截至2018年底,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规模12.8万亿,规模同比增长15.32%,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数量24448只,同比增长8.92%,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537只,占比59.46%,其次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873只,占比36.29%,其它私募基金管理764只,占比3.13%。


2004年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认为是国内首支阳光私募产品,2009年1月银监会印发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指引》被认为是监管对阳光私募的认可,2012年《证券投资基金法》首次对私募基金作出规定,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得到认可,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提出了基金备案制,同时私募基金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

2.7 保险资管计划


保险资管计划属于典型的负债端带动资产端发展,2003年我国首家综合性保险资管公司成立,保费收入、委托资金和保险资管计划共同驱动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但是保险资金监管较为严格,发展较慢。


保险资管的资金投向:一是为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二是从事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债权计划或非标债权;三是与金融同业合作及其它投顾、咨询等业务。2017年底保险资管规模为2.5万亿,保险资管整体规模较小,受制于资管新规的影响较小,主要是非标业务受限。

三、资管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资管产品号称是百万亿规模,但是由于资管产品统计是各个产品从权益端统计,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资管产品交叉投资、重复计算较为普遍,约占比60%-70%,如果剔除多重嵌套的资管产品,粗略估计我国资管产品的规模约在40-50万亿,其中: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主动管理的规模相对占比较高,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主动管理规模约占三分之一,而券商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较低,通道业务较多,占比约60%。


在资管新规出台前,资产管理产品最初设计初衷是代客管理资金或投资,而在发展逐渐变为变相融资的一种方式,凭借着刚性兑付、杠杆运作、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多层嵌套等产品设计运作迅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同类资管业务监管制度和标准不统一;


(2)不同资管产品多层嵌套以规避监管,实现套利,互相嵌套难以统计可能导致普通投资者购买高风险产品或者配资杠杆高,期限不匹配等问题;


(3)刚性兑付。

监管机构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拟对百万亿规模的大资管进行统一规制,实现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统一,避免避免通过搭结构绕监管,消除套利空间,同时督促资产管理机构业务发展回归本源,履行对投融资项目的资产管理的职责以及提高募集资金的能力,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落地,随后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基协分别下发了相关细则落实资管新规的指导精神,统一监管指标与要求。


在资管新规体系下的各监管政策在第二篇详细梳理。

文章未完待续,投行圈子下周将继续分享。


 - MORE | 推荐阅读 - 

(来源:投行圈子的财富号 2019-05-24 15:1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