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医药行业可谓是流年不利,长生疫苗事件和 “4+7”带量采购被重创一次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医药板块又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跳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在6月4日后连续三日大跌,累计跌幅达5.88%,合计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

而这次主导医药板块剧烈下跌的“罪魁祸首”则是财政部的一个举措:对77个医药企业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列入检查的77家企业,基本能代表整个医药行业。其中,既包括赛诺菲、施贵宝、礼来等外资药企在华分公司,也包括国内药企龙头;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而且名单覆盖了化药、生物药、中药、血制品、疫苗、医疗器械、医药商业等各个领域。巧合的是,2018年上市药企中销售费用前五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医药(601607)、复星医药(600196)、步长制药(603858)、华润三九(000999)、恒瑞医药(600276),这五家上市公司都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名单上(足可见此次核查的有的放矢)。

按道理说,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应该是信息披露中最起码的一个要求,为什么这样一则消息就会让市场做出如此巨大的反应,甚至可以说是还没开始检查就做贼心虚般的自我交代了呢。这就与医药企业长达数十年的营销模式和策略有关了。

一、草莽时代的野蛮生长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于此同时,西方比较成熟的商业推广模式和“医药代表”制度也随之被引入了中国。彼时的“医药代表”的工作职责是作为药品的学术专家,负责给医生群体介绍药物功效、使用方法,以及及时反馈不良反应,进而推广药物的使用。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大批进口专利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即成为了通用名药物),国内大批的药企看到了仿制药的商业前景,纷纷加入到药品仿制的行列。然而,绝大多数的仿制药是一个门槛不高的事情,研发成本与难度都不大,且国内仿制药在质量上海往往要劣于原研药物。因此,在定价不低(原研产品因为质量高于同类仿制药而不降价)的前提下,仿制药企利用价格与成本空间进行带金销售(带金销售只是一个相对好听的名字,其实说白了就是贿赂医生,按照每盒或每支药制定出价格、给予医生提成,是一种金钱的买卖交易)。

到了2000年左右,带金销售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医药代表们发家致富了,药企们赚的盆满钵满,医生们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以至于当时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劫道的不如卖药的。而时至今日,大量的待见销售丑闻依然频频曝光,屡禁不绝。

今年5月22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孙志龙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了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志龙“兼职做药代”,受贿1600余万元的违法细节。在2007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利用担任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兼综合病区)主任、药事委员会成员等职务的便利,先后96次通过转账、现金等方式,非法收受药品回扣约1050万元。

近日,苏州附一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杨向军,被其博士生实名举报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一万元。五月一日门诊时当场被抓。涉及回扣居然高达亿元。河南还出现了一个妻子举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医生的丈夫受贿这样狗血的故事…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医药企业的崛起靠的就是销售能力。江苏有一家没有上市的药企,近些年来也一直都是国内医药工业的领军企业,便是靠着这种草莽模式称霸全国。其销售网络被老板按照“战区”来划分,内部销售人员按照业绩、资历,以“元帅”、“将军”等等称谓论资排辈,草莽气息可见一斑。

而回到财政部对于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为什么会引发医药板块如此巨大的恐慌,原因就在于此了。大量以学术推广、会议名义填报的销售费用,其实都花在了医生与医院的身上,这样的账目如果认真查起来会没有问题吗?

二、忍无可忍的国家医保

如前文中我们提到的那样,在带金销售的仿制药时代,药企,医生,还有医药代表都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入与利润。而作为支付方的患者和国家医保体系,则成为这场博弈中的“冤大头”。医保资金大量浪费在了低成本的仿制药上,对于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却无力支付。从长远来看,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医保资金捉襟见肘的尴尬现状也成为了解决带金销售,节省医保资金的充分理由。

在卫健委没有勇气也没有办法去革自己的命,医改迟迟无法推进的现状下,医保局接下了以药品改革推进医改的重任。国家机构调整之后,医保局集中了药品采购、医保资金管理等权限,成为了最为强势的买方。改革也随之真正的进入到了深水区。

于是,在药监部门稳步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质量问题得以解决之后。以消除药价虚高为目的的带量采购接踵而来,去年医药股的持续暴跌的直接原因也在于此。

此次财政部祭出的查账大招,似乎也与医保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非常巧合的事情,是几天前14省医药商业协会联名发文建议医保局审慎推进集中采购。更早些时候,国内创新药巨头的老总也曾在和中央领导的座谈会上提请过审慎推进带量采购。

对于传统药企来说,过惯了销售驱动业绩的好日子,面对这样剧烈的改革,必然是要使出各种方法来延缓甚至阻拦改革的进程。然而结果显而易见,这些可以被视为是讨价还价的举措看来是被“当头棒喝”,强势买家对于讨价还价的反应似乎是“杀一儆百”。

三、未来的政策推演与投资策略

之所以花这么长的篇幅去分析带量采购,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国家对于解决用药问题,推进医改所下的巨大决心。事实上,我们能看到一系列的政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目录、药品带量采购,马上即将推行的医疗器械带量采购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试点,都是为了服务这一目的而推行的。

站在投资的角度来说,随着医保基金规模增长的持续放缓,医药板块的整体投资性机会未来出现的可能已经不大了。这与医保扩容时代,医保支出大幅扩张的时代将成为鲜明的对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医药股就不会有牛股的出现。随着腾笼换鸟的推进,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恒瑞医药贝达药业科伦药业复星医药康弘药业泰格医药凯莱英药明康德等 )、创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健帆生物安图生物艾德生物开立医疗/万东医疗,鱼跃医疗等)、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等 ),这些具备合理高价格、高毛利率的子行业将诞生不少的牛股。

寻找这样的标的,思路就是两点:一是需要有满足临床需求产品与服务;二是产品的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从这点看,整体上创新药要好于医疗器械,而医疗器械又要略好于医疗服务)。

走在桥水的猫,研究团队是由各券商、私募、一线企业高层等组成的,医药行业研究员拥有五年以上产业和行业研究经验,继去年挖掘创新药和CRO产业链优质标的(泰格医药凯莱英)后,今年主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行业,重点标的自2月中旬至今涨幅保持在25-45%。

(来源:走在桥水的猫的财富号 2019-06-19 15:1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