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A股迎来了下半年行情的“开门红”。仅仅一天,沪深两市总市值暴涨1.5万亿元,持仓的股民们终于回了一波血。

也就在当日晚间,一则关于南北船合并重组——“中国神船”将要诞生的消息不断刷屏财经圈。对于投资军工,特别是船舶板块的股民来说,更是喜上加喜。因为这一消息意味着第二天又可以继续喝酒吃肉了。

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久之洋中国应急8家上市公告披露,中船重工与中船集团筹划战略性重组。不过,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来源:中国重工公司公告)

这一重磅消息出来之后,第二日A股的船舶板块迎来了集体高潮。其中,久之洋中国应急涨停,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科技均大涨超过7%,中国船务大涨6.33%。

重组动作由来已久

2014年12月30日,南车和北车宣布正式合并,成为中国中车。后来,该消息持续引爆整个资本市场,并在接下来不足5个月之间之内,股价上涨近6倍。

中国中车诞生之后,南船(指中船工业集团)和北船(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合并也开始酝酿。

从2016年开始,中国重工就不断推进资本运作。比如,当年2月份,中国重工把陕柴重工、重庆齿轮箱转让给中船重工;2017年10月,中国重工计划定增募资220亿左右,购买大船重工42.99%的股权和武船重工36.15%的股权;去年12月,中国重工又将旗下的青岛武船等股权卖给中船重工,卸下海工业务资产。

又特别是今年以来,南北船也在不约而同地加快各自体系内的资本运作。

一方面,3月29日,中船工业集团(南船)按照业务板块,将江南造船、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造船总装资产置入中国船舶,将沪东重机、中船动力、中船动力研究院、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等船舶动力类资产置入中船防务

另一方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北船)也开始加速推进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重工的资本运作,将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吸纳新的优质资产,同时,通过破产清算,出清旗下不良资产。

此外,今年两会期间,时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曾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

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关于南北船的合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今年5月份,中船重工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

总之,资本市场对于南北船合并也早有预期,并且概念股也纷纷大涨,不少个股已经走出了翻倍的行情,也想着来一把中国中车行情的翻版。

从今年年初至4月18日,南北船合并指数(8841080.WI)上涨85%,随后股价回调。从6月10日至今,南北船概念开始回温,南北船合并指数上涨23.8%。

特别是,涉及到合并的8家上市公司在最近一个月以来,几乎全部实现上涨。截至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而在一个月前(6月1日)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即一个月时间,8家公司总市值飙升211.45亿元。

两家船企实力如何?

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六机部135个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99年7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拆成了南船和北船。所以,两家船企可谓有“兄弟”的血缘,也都是由中央直接管理。南船集团目前位列全球500强的第364位,而北船集团位列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业首位。

北船集团拥有中国最全船舶产业链的业务布局,从军民品设计、配套、建造、到修理与改装,在舰船全寿命周期各环节中均有业务分布。旗下共有上市公司5家、工业企业48家,科研院所28家等。2017年北船集团实现营收3002.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8.41亿元。

南船集团现有六大业务板块,包括: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旗下有上市公司3家、工业企业31家,科研院所9家等。2017年,南船集团实现营收2013.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5.06亿元。

北船资产集中了中国船舶系统设计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军用船舶,在上游设计、中游制造总装、下游核心配套三块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80%-90%在北船。

而南船的建造能力相对更为突出,拥有新接订单排名全球前十的外高桥造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军舰制造厂江南造船。近年来,中国的海军舰艇多由北船设计配套、南船建造总装。

这两家船企也是中国船舶业的主心骨,代表着行业的水准。在全球船舶业上看,南北船实力也非常强劲。

南北船合并的必然?

中国船舶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船舶工业发展的70年,可谓道路曲折,困难重重,但成果斐然。

从民船方面看,建国初期,中国造船工业处于末端,只会建造简单的铁甲船。70年后,中国的商船船队数量牢牢稳居世界第一位置。民船建造能力方面,从2005年以后,全球商船建造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在亚洲中国超越了韩国和日本。2005年以后,中国商船建造能力居全世界第一。

2018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以修正总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4%和35.8%,其中新接订单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

并且,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前10家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69.8%,比2017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76.8%,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不过,近10年来,船舶工业进入“寒冬”,发展很是艰辛。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断崖式下跌。金融危机之前,BDI冲到了近12000点的历史高位,但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回落,2016年2月11日更是跌到了290点历史低位。随后,该指数缓慢反弹,在1000点上下震荡。

10年中,去产能、兼并重组、破产转型成为中国造船行业的主旋律。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除了中国经济早早爬出泥潭外,其余大多数国家还是在原地踏步,经济上根本就没有缓过劲来。

目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四处挑起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速面临下滑风险。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警告称,如果中美继续对抗下去,将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0.6%。

全球经济贸易决定着船舶业的景气度,亦是风向标。所以,全球经济增长的不景气以及不确定性,将使船舶业处于大周期底部,产能过剩的局面仍然存在。

此外,全世界范围来看,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样可以抱团取暖来增大规模,降低成本,进一步抵御风险。比如今年1月,韩国造船巨头韩国现代重工启动对大宇造船海洋的收购程序。

面对全球船舶业的“寒冬”,南北船合并重组也是顺应大趋势,并且好处多多。

一是利于优化产能资源,有效去除过剩产能。两船合并后,或将重新定位各船厂的行业定位和主建船型,有效消除重复低端产能,将资源更多集中到高端产能的建设中。有利于全行业的去产能过剩,行业将达到供需基本面平衡。

二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两船合并将有效减少内部竞争,成为和现代重工(含大宇造船)体量比肩的全球前两大造船集团,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

尾声

南北船是中国船舶业的标杆,但净利润率也仅仅不足2%,也意味着造船真的不赚钱。并且,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不确定性,船舶业还将继续在低谷周期“挣扎”。

在一个不能增大的蛋糕下,也即存量市场的博弈下,只有做大做强自己,才能去拿别人的蛋糕,这也是南北船合并的助推力。

半导体和造船是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型产业。半导体方面,中国在中兴华为事件后,国产替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造船业方面,南船、北船本身就很强,拿下了韩国船舶业不少的份额。现在,两家还要重组,韩国造船业更是忧心忡忡,但也很无奈。

(来源:格隆汇的财富号 2019-07-02 15:1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