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ETF等指数基金大爆发的背景下,多家公募开始积极布局指数化投资工具,出现了不少创新型产品。业内人士认为,Smart Beta(聪明贝塔)指数基金有望成为指数化投资的下一个风口。

为什么Smart Beta基金比其他指数基金要优秀,我们从它的定义开始说起。

什么是Smart Beta?

在投资领域中,收益分为 收益和 收益,其中:

(阿尔法)指主动投资收益,来源于选股和择时,超越市场收益。

(贝塔)指被动投资收益,来源于组合和市场相关的收益,跟随市场收益。

而所谓的 Smart Beta,顾名思义,就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一些 Smart 的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在被动指数投资基础上,又加上点筛选指标,添上点主动投资的逻辑,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益。

Smart Beta投资正当时

根据广发证券研报显示,FTSE Russell的《Smart Beta: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调查报告》基于194家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2万亿美元)的调查发现,2018年,有48%的受调查机构采用了Smart Beta。

Smart Beta产品从诞生至今,仅仅1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市场热门产品之一。根据晨星统计,从Smart Beta产品的绝对规模来看,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共有1320只Smart Beta ETF产品,累计资产规模达7069亿美元,总资产增长率达到28.3%。亚太市场的Smart Beta产品的数目虽然只有147只,累计资产规模为169亿美元,但总资产增长率高达61.4%,是全球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市场。

在海外Smart Beta指数备受关注,Smart Beta相关产品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内各大指数公司纷纷推出各类Smart Beta指数,各大公司也随之相继推出相应跟踪Smart Beta指数的产品。目前,国内共发行了45只Smart Beta ETF产品,累计规模达到150.06亿元。

Smart Beta策略之所以能够兴起、壮大和发展,一是因为Smart Beta产品可以长期战胜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选择。二是因为投资者在不断的成熟,对于指数化投资和量化投资的理念也开始容易理解并愿意接纳。

Smart Beta长期来看有望战胜指数

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长期来看都可以战胜对应的指数。下图(来源于中信证券研报)展示了美国市场两种Smart Beta策略与标普500长期的表现差异。

在中国市场,大多数Smart Beta策略相对基准依然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下图显示,基于单因子的Smart Beta策略长期都跑赢了基准沪深300指数。

Smart Beta往往是众所周知的策略形式,溢价现象长期存在且容量大。主要对应于风险补偿、结构限制以及行为金融所引起的固定的定价误差,溢价并不会因为更多投资者的参与而衰减和消失。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Smart Beta产品是一种非常好的长期配置工具,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长期来看都可以战胜对应的指数,时间越长,其超额收益的表现会越突出,这正是此类产品的价值所在。

公募"Smart Beta龙头"崛起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Smart Beta是将主动投资引入被动投资的一种尝试,在成熟市场,指数基金因为价格低廉、投资透明越来越被当成基础投资工具,Smart Beta基金相对指数基金又因为具有清晰的alpha方向而发展迅速。在她看来,Smart Beta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华夏基金能把21年在主动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提炼成有效的规则和逻辑,将成熟的投资框架用指数语言进行表达。

目前华夏基金已经推出华夏上证50AH优选指数、创蓝筹ETF、创成长ETF、华夏AH经济蓝筹指数基金4只采用Smart Beta策略的公募产品。李一梅强调,华夏基金不断创新前行的动力就是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来源:华夏基金的财富号 2019-08-14 18:1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