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组委会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协办的中国交响音乐百年作曲家手稿展在青岛乐都音乐谷交响乐博物馆隆重开幕。

交响乐,一般指专门为交响乐队演奏而创作的大型管弦乐曲,特质在于音乐内部具有对立与冲突,可以表现重大题材与深刻哲思,是人类音乐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的艺术形式,被誉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交响乐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民族与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最重要标识。交响音乐作曲家手稿通常指的是作曲家在创作交响乐作品时所书写的各种乐谱(包括总谱与分谱等)与图文。

"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一是为了礼敬音乐经典,通过在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中国重要交响音乐手稿这种具有象征性与仪式性的行为活动,纪念那些为中国交响音乐做出贡献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二是为了普及高雅艺术,通过了解交响音乐手稿背后的故事而增进大众对交响音乐的理解;三是为了积淀民族交响文化,没有音乐作品就没有音乐文化,通过对经典与精品交响音乐手稿的搜集、整理、展陈、收藏与研究成果积累,实现中国交响音乐文化的积淀、建设与完善发展。"策展人丁旭东博士如是说。

本展览通过合作借展、邀展和征集的方式搜集到39位作曲家近49部百年间较有代表性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包括手稿原件、复制件与作曲家本人手抄件),这些作品分为:1916——1948、1949——1977、1978至今三个时期大线条地勾勒出中国交响音乐百年的历史进程。展陈中国交响音乐的开山之作,如中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萧友梅,1916);中国第一首在国外公演的交响乐《怀旧》(黄自,1929);中国第一部为电影配乐的交响乐作品《都市风光幻想曲》(黄自,1935)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优秀交响音乐代表作,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何占豪,陈钢,1959)、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王西麟,1963)、《第二交响曲"地平线"》(叶小纲,1985)、钢琴协奏曲《春之采》(杜鸣心,1987)、管弦乐《炎黄风情》(鲍元恺,1990)、唢呐协奏曲《唤凤》(1996)、《第十交响曲"江雪"》(朱践耳, 1998 )等作品 手稿以及相关出版物、节目单、总谱与音像文本等。

"这次手稿展是中国交响音乐诞生百年以来的第一次,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在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史与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如是说。

(来源:国智网的财富号 2019-08-15 10:5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