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长沙,记者李拥军)讯, 从新三板退市4个月后,天智航8月7日出现在科创板受理名单。作为中国唯一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制商,天智航此前已经获得万千宠爱于一身:首届进博会中国馆里唯一出现的中国医疗产品;“国际原创”拿到众多补贴,国家部委倾力支持协助推广;先进制造基金和京津冀基金等“国家队基金”投资加持。

备受宠爱之余,作为类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备“国际原创”水平的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天智航也面临着市场化的成长烦恼。其第三代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从2016年底推出至今年6月底,总计销量为47套。

公司报告期内没有实现盈利,科创板申报走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计划发行股份不超过4190万股,拟募资45200万元。

背靠中国最牛骨科医院,招股书着墨不多

天智航的主打产品天玑骨科机器人,2016年11月在国家药监局注册获批的官方名称其实叫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型号:TiRobot),为简便起见以下统称骨科手术机器人

这套由主机、机械臂、手术计划与控制软件、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和导航定位工具包组成的骨科机器人,相当于给医生在做骨科手术尤其是脊柱和骨盆手术时多了一双“透视眼”和“稳定手”,解决传统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难题。有效保证螺钉置入的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损伤,减轻患者损伤。

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在6年前的一篇媒体访谈中谈及,他是在2005年创办天智航,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基础上,带领团队开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制、产业化之路的。

不同于张送根此前创业依葫芦画瓢所做的B超设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原创性要强得多,难度也大得多。幸运的是,还有一个人对通过机器人为骨科手术提供导航定位充满兴趣。

这个人就是作为田伟,中国排名第一的骨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院长。田伟教授在2002年即开始着手导航手术,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脊柱外科专家。1997年,田伟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脊柱外科。

积水潭医院官微去年底的一瓶报道中提及,2002年起,田伟即率领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专业团队,从临床视角出发,联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智航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启“医工企联合攻关”模式,在首创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的基础上,花费十余年的时间,研制出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TiRobot系统,完善并规范了影像导航的临床应用,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

2015年的8月6日,田伟及其团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辅助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手术,为一名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植入6枚椎弓根螺钉。

前述可知,田伟不止对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第一个将其投入实际手术应用的医生。值得一提的是,田伟当时还是在任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国内骨科医生的意见领袖。

2017年6月,在第17届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术年会上,田伟教授当选为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协会(CAOS-International)主席。他的另一身份是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嘉兴、天津等多个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临床中心的启动仪式上,田伟都亲临现场并作学术报告。

而通过在多个省市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区域中心)的形式来将产品落地,正是天智航最主要的市场推广方式。

不过,在天智航的招股书中,对积水潭医院及田伟团队着墨甚少。从股东构成来看,也鲜见积水潭医院相关方的身影。

科创板日报记者问及天智航与积水潭医院田伟团队的关系,公司回复说:该司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以“产、学、研、 医”方式组织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研项目。

其中,高校与研究机构专注于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产品开发提供支撑;医院及医院的医学专家负责提出临床需求,进行临床应用验证;天智航负责突破产品研究的关键技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各方通过协议对职责、权利义务和知识产权归属进行约定。

两部委发文推广,“中国版达芬奇”拓展依然不易

8月12日,科创板日报记者问及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话题时,一家三甲医院的骨科负责人直接告知所在医院没有用此设备,“产品太贵了,买不起,用不起。没有收费标准,也没有收费项目。”

骨科医疗器械从业人士代君(化名)告诉记者,医疗收费项目是由省级物价部门审批,“新增非常难,没有收费项目对医用设备的推广会形成非常大的障碍”。

实际上,这也是张送根多年的心病,6年前就曾如此诉苦:“医疗项目收费标准目录,很多年才更新一次,而进入该目录是进医保的前提条件;进不了医保,患者用的少,医院就没多少钱可赚,用的积极性也不高”。

“中国不缺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缺的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张送根当时在媒体访问中还抱怨,“医疗器械创新涉及人体健康、涉及的环节多,许多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这几年虽然有了许多改进,但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近年来,国家重视对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扶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095 号),提出“改进各地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管理,鼓励研发创新,促进医疗新技术及时进入临床使用”。

天智航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属于创新技术,目前配置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疗机构相继依规申请进入收费目录,不少省份已经成功进入。不过招股书并没有披露进入收费目录的详细情况。

此外,为了帮助天智航推广其骨科手术机器人,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在2017年的5月和11月两次联合发文,分别是《关于组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工信厅联装函【2017】301号)和《关于同意北京积水潭医院等 21 家牵头医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工信厅联装函【2017】638号)。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工信部官网并没有查询到638号文的具体内容。301号文显示,工信部和卫健委鼓励各地申报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应用中心采用“1+1+N”联合体形式搭建,即1家生产企业(天智航)+1家牵头医疗机构(如积水潭、301等骨科为临床重点专科的三甲医院)+N家联合医疗机构(N不超过15,如天津医院、嘉兴第二医院)等共同组成。

自然,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必备条件是要采购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301号文并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方政府制定支持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应用中心健康持续发展。

前述骨科医疗从业人士代君表示,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样的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医院需要花费上千万元的投入,没有收费项目进不了医保,注定只能应用于负担得起的部分高端病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球临床应用最成功的案例。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研发的首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2000年通过FDA审核以来,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截至 2018 年底,共计实现 4986 台销售,累计实施超过500万例手术。

不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针对软组织手术部位,广泛用于对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针对的则是骨科,应用范围要窄得多,招股书数据显示,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有3800多例手术应用。

代君说“如果投入大,使用次数低,就会影响科室效益及科室人员奖金,客观上也会形成门槛。估计政府要给应用医院补贴才有动力。”

如同代君所言,天智航在招股书中也表示,“由于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大型医疗设备,单价相对较高,销售对象主要为公立医院。在立项和招投标程序之间,部分医院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补助资金。”

数据显示,第三代天玑骨科机器人2016年11月正式获得注册以来,从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各年分别销售了3台、16台、20台和8台。代君表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将近3年时间总计47台的销量,一方面体现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市场的不易,另一方面可能也跟产品的定价有关系。

产品卖价差异甚大,投资耗材浮亏九成

依据招股书,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销售平均单价分别为 364.10 万元、346.39 万元、493.62 万元、492.21 万元。

不过,科创板记者从公开渠道整理的各个医院采购预算和中标价来看,比其招股书所列的销售平均单价普遍要高出多倍。比如,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11月采购的中标价为1474万元,广西百色人民医院2019年6月采购的中标价为1455.9万元。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今年1月底发布的单一来源的招标预算价则为1800万元。

在今年1月初开标的东北某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采购招标公告中,预算价为1200万元,由广州某医疗器械公司作为单一来源的供应商。这家广东医疗器械公司出现在今年上半年的天智航前五大客户名单上,天智航与其发生的销售金额是422.41万元。

针对平均销售价与医院采购价差异的问题,天智航回复记者说,医院在招标采购时,除采购骨科手术机器人外多同时配套采购其他与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的设备,如手术床、C型臂等。医院的招标价格中除骨科手术机器人外往往还会包含其他配套设备的价格。因此, 随着医院采购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否采购其他配套设备以及配套设备的不同,医院的采购预算或中标价格也会有不同。

虽然卖价昂贵,但天智航目前并未盈利。2016 年、 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 1-6 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471.98万元、2166.95万元、-85.60万元和-5966.22万元。

同期,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 822.86万元、2885.61万元、 5021.75 万元和588.91万元。截至 2019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9784.53 万元,公司存在未弥补亏损。

张送根曾在一次题为“手术机器人的中国机会”的讲座表示,手术机器人研发和市场培育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回报高。

招股书也对报告期内的亏损进行了解释,表示公司所从事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存在前期研发投入高、获批上市销售流程时间长等特点,在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前,公司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好的一面是,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公司营业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已成为核心产品。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骨科手术机器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2.31万、5542.22万、9872.42万元和3937.71万元,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42.87%上涨到91.12%。其毛利分别占毛利总额的 81.08%、98.61%、92.08%和 96.88%,亦是公司核心毛利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为延展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链布局,公司进行了多起产业链上下游投资。2017年,投资法国 SPW公司,涉足脊柱医用耗材业务。2018年,投资美国 GYS 公司和美国 Mobius 公司,参与移动CT领域。

不过投资法国SPW公司,目前看来不算一笔好买卖,浮亏已超9成。天智航在2016 年9 月和2017年8月两次对巴黎泛欧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法国SPW 进行投资。受业绩不佳、经营层动荡等原因影响,2018年法国SPW股价大幅下跌。

201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股价为 4.25 欧元/股,2018 年 12 月 31 日则变为 0.217 欧元/股。2018 年末,该笔交易计算的公允价值为127.04万元,相比初始投资成本2296.16万已经浮亏2169.11 万元,损失了94.46%的账面价值。

(来源:财联社的财富号 2019-08-15 15:1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