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晓鹏 唐郡

编辑 刘肖迎

A股史上最牛造假公司新鲜出炉。

8月16日,证监会一则公告揭开了康美药业300亿现金失踪之谜。实控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艺高人胆大”,用假发票、假存单、假回单炮制了一出精彩的“假白马现形记”。

康美药业从号称最难做假的现金入手,一边虚增营收、利润扮靓业绩;一边偷偷给实控人夫妇“输血”,三年累计虚增货币资金高达887亿元,规模之大,冠绝A股。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随着造假规模越来越大,夫妇二人这匹“纸上白马”终究吹破了皮。

01

相对高明的造假手段

从闪崩、被质疑、调查到自曝再到处罚,2019年8月16日,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事件终于有了结论。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的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创下A股历史之最。

经调查,2016年—2018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合计虚增营业收入275.15亿元,占同期公告营业收入40%以上,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元,占同期公告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

为了配合虚增的营业收入,康美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伪造销售回款的方式虚增货币资金。

相比于以应收账款挂账方式虚增营业收入的造假手段,有现金流入配合的造假稍微高明了一点。但不管是高明与否,造假都会导致相应科目虚高,前者是应收账款,后者是货币资金,总会露出马脚。

2016年年报,康美虚增货币资金225.49亿元;2017年年报虚增299.44亿元;2018年半年报虚增361.88亿元。

2018年年报,虚增的内容变成了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虚增的数额也骤减至36.05亿元,康美甚至承认了2017年底账上有299亿的货币资金不见了。

突如其来的“知错认错”,大概也是因为2018年底已被立案调查,立正挨打总好过顶风作案。

所以,要看康美虚增货币资金的动机是什么,这么多资金对应的是什么,还是要从2018年半年报看起。

2018年半年报,康美虚增了361.88亿元的货币资金,最可能对应的科目有二:

第一,虚增的营业收入。

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75.15亿元,大部分虚构的货币资金由此而来。收入是假的,现金流入自然也是假的。

第二,未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的其他应收款。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康美药业在未经过决策审批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累计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16.19亿元。上述款项被用于购买股票、替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偿还融资本息、垫付解质押款或支付收购溢价款等用途。且上述款项并未公告。

直到2018年上半年,这些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一直以现金名义挂在公司账面上,成为虚构货币资金的一部分。下半年,康美药业遭立案调查,公司年报中首次出现了对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其他应收款88.79亿元,这笔被挪用的资金才首次浮出水面。

账面资金被挪用却未入账,自然成为虚假货币资金的构成部分。

02

实控人夫妇掏空上市公司

康美药业为何要财务造假?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股东缺钱,于是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上市公司。

实际上,康美胆大包天的财务造假行为中,实控人马兴田夫妇几乎是唯一的获利者。

马兴田

首先,上市公司的116.19亿元货币资金全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挪用。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其他应收款共计92.28亿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该数据为93.95亿元,说明大股东仍未归还占款。

其次,2016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75.15亿元,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元。同期,其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79%、22.34%和27.88%,营造出一种业绩蒸蒸日上的表象。

靓丽业绩带动康美药业股价稳步上涨。2016年年初—2018年上半年,公司股价几乎翻倍,远远跑赢大盘。

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起飞,一时风头无两,实控人马兴田夫妇及关联方却开始疯狂质押所持上市公司股票。

Wind数据显示,当前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合计未解押股权质押数量为19.76亿股,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99.46%,绝大部分质押起始日在2016年5月—2018年3月之间。也就是说,在公司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他们几乎将手中全部股权质押套现。

造假的甜头当然不止如此,靓丽业绩掩护之下,上市公司融资简直不要太容易。

2016年—2018年,康美药业通过取得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吸收投资等方式取得的现金分别高达320亿元、340亿元和347亿元,扣除当期偿还债务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之后,该部分仍然是上市公司最大现金来源。

凭借融资得来的资金,上市公司也能活得相当滋润。

造假一时爽,露馅火葬场。马兴田夫妇迟迟不将挪用的现金归还,本就泡沫严重的账面现金无法产出与之相当的利息收入,上市公司还不停借钱维持运转,终究还是被有心人抓到了马脚,夫妇双双踩翻船。

03

脱水之后,或资不抵债

摘下面具洗掉妆,真实的康美什么样?

按照公告的虚增资产数据,我们给康美脱脱水。

去掉虚增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工程之后,康美2016年、2017年、2018年半年报和2018年年报的总资产分别为322.75亿元、387.77亿元、425.5亿元和710.23亿元。

即使是脱水后,2018年半年报和年报的总资产还是有种不真实感。

短短半年的时间,总资产增加了约285亿元。2018年下半年,康美债务总规模的变动不大,也没有进行股权募资,在这种情况下,总资产激增几乎不可能。

因此,市界认为康美需要进行二次脱水。

市界查看了2018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造成总资产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是存货的增长。

今年4月底,康美自爆299亿元现金消失时,董事长马兴田就提到了存货,称货币资金的减少不是一笔勾销,而是大部分转为非常有价值的存货了。

康美的意思是,存货入库却未入账,资金已付也未入账。此时账面上会出现存货少计,而货币资金多计的情况。

因此,康美2017年的存货由157亿元更正为352亿元,增加了195亿元。2018年年报上存货仍然有342.1亿元。

市界仍然认为342.1亿元的存货是有水分的。

首先,康美连年虚增收入,如果不虚增成本,势必导致毛利率变动异常,而康美的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并不大。

而虚增成本大概率会涉及到虚增原材料等存货。当然,也有不虚增存货的,比如康得新,作为一家制造企业,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还不足3%,也是引发质疑的原因之一。

其次,存货上升的原因是漏记账之后的更正。市界在上一篇文章《一场辱人智商的财务造假》中提到,漏记账而未被发现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更正后,康美的存货增加了195亿元,有超过170亿元被计入了库存商品。库存商品,即放在仓库里的产品,可以随时销售。

2017年更正前的库存商品价值74.68亿元,更正后的数字是252.92亿元。在库存商品没有发生较大单价变化时,两百多亿的库存商品的体积是七十多亿库存商品的三倍还多。

一位审计行业的人员表示,库管虽然不会每个月盘点存货,但公司理应在年中组织全面盘点,年末会和审计人员一同盘点。

三倍,单用人的肉眼看体积,都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而康美自查没查出来,审计也查不出来,这170亿的库存商品真的存在吗?

因此,市界认为康美的存货就像海绵里的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如果是虚增的,康美总会想办法洗了这个大澡。比如借由一些中药久置失效、莫名起火,或者雨水破坏贮存条件等,顺势搞个大减值,这些不知真假的存货就能洗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

如果这195亿元的存货根本不存在,2018年康美的总资产将会骤降至515.23亿元。

2018年年报中,总负债为463.28亿,一般来说,企业不会虚增自己的负债。那么康美的真实负债率已经接近90%,距离资不抵债仅仅一步之遥。

事实上,2018年半年报脱水后的总资产为425.5亿元,总负债为453.04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这恐怕才是康美的真实状况。

04

“罚酒一杯”

“康美之恋”夫妻档一顿操作猛如虎,联手炮制A股史上最大规模现金造假案,留下一个300多亿元的资金窟窿,犯罪成本却低得惊人。

据公告,证监会拟对康美药业及实控人马兴田等22名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并对6名当事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始作俑者马兴田及妻子许冬瑾分别被处以90万元的罚款,以及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康美药业市值一高达1300多亿元,马兴田夫妇合计持股超过35%,此前质押套现少说也有数百亿元,90万元的罚款无异于“罚酒一杯”。

不过,闯下大祸的夫妻俩可能也没那么容易脱身。

证监会公告中提到康美药业涉嫌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虚增营业收入。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市界,马兴田夫妇作为主要责任人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王律师已代理超过50位投资者向康美药业发起索赔诉讼,初步测算索赔金额超千万。


(来源:市界Newsseeker的财富号 2019-08-18 11:0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