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大湾区,坚守四五线。

碧桂园:“增质提速”一年后

撰文/ 蔡真

编辑/ 缪凌云

01

手握现金2000亿,不靠负债维持规模

作为行业龙头,碧桂园的一举一动都被市场关注。

8月22日,碧桂园 (2007.HK)交出了2019年中期业绩成绩单,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多项财务指标继续稳健增长。

财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819.5亿元,对应权益销售面积约3129万平方米。近年来,碧桂园一直主动披露自己的权益销售数字,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装饰,将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市场。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相比规模,发展质量越来越成为碧桂园和他的投资者们关注的重点。

报告期内,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2020.1亿元,同比增长53.2%,创历史新高;毛利润548.6亿元,同比增长56.9%;净利润230.6亿元,同比增长41.3%;股东应占利润156.4亿,同比增长20.8%;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159.8亿元,同比增长23.4%。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2.87分,同比增长23.5%,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

如此大的规模,仍能保持各项指标的迅速增长,足见碧桂园基础打得扎实。但亦有人发问:“这和早前碧桂园提出的提质控速岂不是相悖?”

答案同样藏在财务数据里。

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58.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换言之,碧桂园对借款的依赖越来越小,已经实现了自我造血。这也是碧桂园连续第12年,将净借贷比率控制在70%以下。这并不容易,Wind数据显示,2018年A股30家样本房企平均净负债率达148.16%,H股30家样本房企平均净负债率达115.32%。

负债换规模的游戏,在中国房企里司空见惯,但这种发展并非可持续。碧桂园的提质控速,门道就在此处——现金为王。

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款约2659.4亿元,回款率高达94.3%,连续第三年在年中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可动用资金222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2.8%,对于短期有息负债的覆盖比例达2倍。

自我供血,并不意味着失去助力。相反,低杠杆的稳健企业在如今大环境收紧的情况下更容易获得机构和银行的青睐。

报告期内,碧桂园的账户还另有约3133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碧桂园上半年加权融资成本仅为6.13%,与去年持平。在国内房地产融资前景黯淡,海外融资受汇率影响,时有房企破产新闻传出的现实下,这个成绩颇为难得,显示出资金方对于碧桂园的认可。

业绩会现场,有媒体提问:“有关注到莫总对公司股票有增持,因为18年开始次数比较多,增持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下半年是否继续做增持?”莫斌称:“我对公司充满了信心,我只要有钱我就增持。”

02

大湾区土储之王,依旧看好四五线发展

碧桂园是国内地理覆盖上最为广阔的房企。随着2018年下半年碧桂园项目首次进入西藏,集团完成了进驻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落子。

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园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地级市、1235个县/镇区,有超400万业主选择碧桂园。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都有碧桂园的参与和见证。

但这往往牵扯到地产界的老生常谈,即所谓“一二线和三四线之争”。

总裁莫斌在业绩会现场表示,预计下半年权益可售货量达4820亿元,公司将以销定产,合理调节可售资源的投放。其中,有55%的货量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可见碧桂园1-5的布局是均衡的。

行业内不乏对三四线城市去化率低的担忧,但是碧桂园并不这样想。

5个月前的碧桂园2018年度业绩会,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回应媒体质疑未来三四五线市场去化时,表示看好三四五线城市。

莫斌同时表示,三四线城市由于政策调紧之后压力会大一些,但是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做了那么多年,非常有经验,将采取有效货量的供应做好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在之前的集团管理会上,杨国强直言,碧桂园近几年业绩稳步增长,就是因为老百姓收入提升后希望在城里买房,把父母孩子接到县城里居住。“中国有60%以上的县碧桂园还没进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目前,碧桂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17587亿元中,目标为三四线城市的权益可售资源为803亿元,占比47.78%

当然,眼下整个行业的核心焦点,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

发源于佛山,深耕广东市场多年,碧桂园的土地储备规模在大湾区遥遥领先,权益可售资源建筑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权益可售货值达到3721亿元,此外还有潜可售资源约5554亿元,加上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9275亿元。克而瑞统计,2018年碧桂园国内权益合约销售前十城市中,就包括粤港澳城市惠州、佛山、东莞及广州。

碧桂园:“增质提速”一年后

(来源:克而瑞数据)

而今,碧桂园正在从一家房企龙头向国内企业佼佼者迈进。

2019年6月17日,公司入选香港恒生国企指数,这是继香港恒生指数、富时中国50指数等之后再度入选重要指数。7月22日,2019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碧桂园集团第三年上榜,排名177,较上年度的353位提升176名,为入选企业中排名飙涨最多的一家。

03

机器人和现代农业,把握经济脉搏

2019上半年碧桂园研发费用约6.2亿元,这一费用指标首次出现是在2018年年报的时候。这个数字对碧桂园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反映其对新业务的探索。

近年,碧桂园逐步把定位从“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商”转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今年初,杨国强在集团管理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碧桂园“三驾马车”新的业务架构:地产、机器人、农业。

2018年5月,碧桂园宣布进军现代农业,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条;同年7月,碧桂园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中期业绩发表后,外界对于碧桂园的多元化业务有了更多的认识。

8月20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广东篇》特别直播节目,其中顺德的直播现场就展示了博智林最新研发的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

碧桂园相关人士向野马财经透露,目前,博智林机器人研发中心已递交申请专利近500项。博智林现在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款,其中有9款建筑机器人已经投入工地测试。它相继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已吸引了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数百名博士和科研专家加盟。

选择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作为新业务拓展并非碧桂园的博眼球之举,事实上它们契合了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两种生态的未来发展思路,和碧桂园看好四五线、关注美好生活的逻辑相匹配。

莫斌在业绩会上的发言也阐释了副业和主业的协同作用:

机器人和农业是我们新增的两个板块。这个和我们主业是相关的,协同的,我们首先做的是建筑机器人

因为杨主席也是从事建筑出身的,公司在建项目面积达到2.8亿平米,每年交楼面积差不多达到1亿平米,所以在建筑方面,特别建筑工人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做,还有建筑机器人一旦研制成功,它对安全和质量是绝对有保障的,弥补了建筑工人的缺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建筑成本。

最重要的可以把整个建筑项目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工地,对生态环保都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杨主席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试制过程中。”

从九十年代初到2019年,杨国强和碧桂园穿越多轮周期,眼前的得失固然重要,但是波澜远方的未来风景更值得关心。从教育、扶贫到农业、科技,“社会责任感”在碧桂园的企业文化里并非空谈。

截至8月23日发稿,碧桂园报收9.6港元/股。中报发布后,摩根士丹利维持碧桂园增持评级,目标价12.82港元,中银国际对碧桂园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20.84港元,广发证券也首次给予碧桂园“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03港元。

(来源:野马财经的财富号 2019-08-24 20:4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