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上证综指3000点这一魔咒般的数字,是很多股民心中极具分量的心理标杆,也是整个市场投资情绪的风向标。

一种说法是,市场的关注会使得投资者在3000点附近重新评估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市场大概率会震荡下行。有统计显示,自2007年2月26日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3000点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有40次突破却又最终回落。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3000点是牛市的起点。2007年和2015年的两拨行情,无一例外,都是在上证综指突破3000点压力位后一路上扬而形成的。

图:自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已有40次冲击3000点大关。资料来源:WIND

那么,这一次冲击3000点到底是意味着一轮新的牛市的开启,还是意味着一次阶段性上涨行情的终结?

实际上,从近年来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以往的“从上证综指点位来判断后市行情”的做法已经不再那么有效,这一投资理念背后的底层逻辑已然开始逐渐动摇。

投资者结构的转变

上证综指3000点作为投资者心理标杆,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者情绪所主导的。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二八定律”的另一种解读,就是“两成看价值,八成看情绪”。而这种现象的市场微观结构基础,在于我国A股是以占据市场九成以上的中小散户所组成的,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则极易受情绪所影响。

然而,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渐提升。个人投资者持有的A股市值占比从2005年的近七成下降到2018年的仅两成。

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比也从2016年开始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相反,外资力量加速流入,逐渐成为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

图:各类型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极易受市场情绪所影响的中小散户少了,具有资金实力和专业投资分析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多了,可以说,A股的投资者结构正变得更加理性。

这种投资者结构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便是以往借助于煽动投资者情绪而产生的大幅度急涨急跌的现象很难再次出现。“重情绪轻价值”的投资理念正逐渐被“重价值轻情绪”所取代。 

综合指数到精选指数的转变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上证综指反应“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逐渐弱化。

以往,由于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定价效率偏低,各成分股指数和上证综指高度相关,走势基本重合。

图:2008年至2015年A股市场各指数间走势基本重合。白色为上证综指,紫色为沪深300指数,黄色为上证50指数,下同。资料来源:WIND

而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分化,蓝筹企业盈利能力表现突出,是支撑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重要力量。

2019年上半年,上证50指数成分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90%,占总体的42.0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1%,占总体的58.27%。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占A股总体的66.33%和80.63%。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A股投资者的投资逻辑逐渐向蓝筹价值投资转变。从2016年开始,A股市场各板块和各行业走势逐渐产生较大分化,上证综指走势与上证50、沪深300,以及其他行业指数走势逐渐产生较大背离。

如果说投资者还在为上证综指突破3000点而纠结,那么上证50已经早已突破了2015年年末上证综指3000点时的自身点位,并基本接近了2015年的峰值。

图:2015年下半年以来,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之间走势产生较大分化。资料来源:WIND

从中小投资者主导到机构投资者主导,从情绪化投资到价值挖掘,从同涨同跌到行业分化,市场的微观结构和投资行为模式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000点,是起点亦是终点。改变的是市场不理性的交易理念和不完善的交易制度;不变的是资本市场发展改革的步伐和信心。

编辑:路黎明

我就知道你 “在看”

(来源:河马财经的财富号 2019-09-09 16:17)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