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跑了不少地方,很辛苦,让大家接受正确的投资理念太难。人们都热爱投机,明知风险很大,只要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就都愿意去搏一博,万一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呢。对短期快感的偏爱,导致大家更喜欢自己炒股,而不愿购买投资产品,将钱交给更专业的人去打理。

上周经济会议加上周末央行降准,就让股票市场蠢蠢欲动。各路大神纷纷跳出来唱多:牛市来了!市场出现了右侧机会,赶紧买入啊。市场情绪一片乐观,我却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盲目地跟随市场情绪容易,通过投资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太难。

投资是对未来进行可能性的配置。哪些是值得长期关注的大概率事件,哪些是需要审慎决策的投资风险?上周参加了一个国际投资研讨会,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咖们的核心观点。

一、世界未来政经环境

美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认为自己是自由世界的价值标杆,致力于将自己认定的“普世价值”推广到全世界。中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认识到自身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美国认为其利益遍布全球,国内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都适用。司法的长臂管辖权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华为的“大”也深受其害。总体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全球遏制不可避免。中国内部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作为过去支持中美合作主要力量——美国公司,却没有充分享受到收益。这让很多美国公司抱怨不断,甚至转变了立场。

美国的某些抱怨是有道理的。中国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税率高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税率,中国市场也未如期完全开放。中国之前在市场互惠性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最近也在积极改变。中国制造2025政策宣传在淡化,不断加大各领域的开放力度,更加强调国际合作。

对于美国大选,中国在静观其变。特朗普喜欢用推特治国,容易冲动,内容前后冲突。他是一个政客,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对中国来说,有着完整施政纲领的民主反而更难对付。

中美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实质性影响。从PMI指数看,东南亚是受益方。东南亚国家国际政策遵循的原则是:经济上跟随中国,安全上跟美国。在经济发展的快车上,东盟想要坐在驾驶位,握住自己发展的方向盘,但无奈有时作为一个司机,还是要听从后排大BOSS的指挥。美国利用东南亚牵制中国,却无法给出实质性承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与沿途各国合作共赢,未来机会将会很大。

巴西外长说希望在房间里面有会更大的空间,而不是拆房子,代表国际社会仍然普遍认同美元现有国际地位。但WTO是电气化时代制定的全球贸易协定,现在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规则也要做相应修改。

世界在现有体系下度过了70年的和平时光。新的体系在失衡和再平衡的构建过程中,孕育了大量的冲突和风险。新世界体系的在构建过程中的动态不稳定性,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

二、中国经济的状况

中国整体经济短期受中美贸易纠纷影响不大,是因为国内消费者拯救了中国。中产阶级购买力强大,构成了中国消费的主力。45岁以下的人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衰退,储蓄率低,消费意愿更强。房价上涨增加了财富效应,减税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消费在升级,旅行,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儿童教育和护肤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消费需求占新增GDP的70%以上,这和十年前完全不同。1989年到1998年,全球增长引擎40%来自美国,而过去十年40%都来自中国。

对内,中国推出了六方面稳定政策:1.将股市稳定在2600点以上;2.在不影响国内信心的前提下,人民币适当贬值应对关税压力;3.稳定房地产市场;4.稳定就业;5、适度增加基建投资;6、减税降费刺激生产消费。如果上述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中国经济将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对外,中国在加快开放。这既有战略层面的原因,也有战术层面的原因。从战略层面来说,开放有利于团结中国最大盟友——美国公司,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快金融市场开放进度,通过利益捆绑让高盛、苹果等公司站在中国一边,使美国大型金融、高科技公司成为制衡美国鹰派的强大力量。从战术层面来说,中国养老金收益率太低,与中国经济增长不匹配。引入外资管理公司,可以提升养老金收益水平,给退休人员更多保障。中国金融领域将更加开放,保险公司,银行,资管等领域放开对外资控股的限制,资本市场越来越机构化和国际化。

三、中国未来的重要投资机会

受美国竞选的影响。特朗普也必须选民面前保持强硬态度。

出于对经济安全性的考虑,中国会更加看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减少对核心电子元器件的外部依赖。中国要建立起自己技术体系,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技术标准的制定,配套产业的崛起,都会涌现出无数产业机会。

经过这次,都会导致供应链的重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采购的同时,也会更加重视地缘风险。供应链重组带来成本提升,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要求供应链迅速做出反应,但完全替代需要3到5年。中国也应借机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全世界先进水平比,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商业化落后五到十年,很多经验需要积累,技术工艺需要突破。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行业的落后,加大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支持。掀起的美国或许没有意识到,中国这次技术一旦完成觉醒,将会埋葬美国的高科技行业。

未来依然看好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日本台湾的技术公司,如果不能成为全球公司就很难成功。而中国不同,14亿人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我们最大依靠,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就能孕育出伟大的公司。未来中国对于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不会严格的区分,大部分领域内会重点扶持两到三家公司。假以时日,我们会培育出自己的高通、英特尔和苹果。中国极有可能创造出技术行业的全球冠军。

中国经济仍会稳定增长,本次政策调整成功可能性非常大。美日已经给我们足够多的警示,不能屈从于外部压力,不能放弃经济主权。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不需要核保护伞,政策调整的主动权仍然在自己手中。中国经济的抗压性一向很好,越是遇到大的风险,越能体现制度的优越性。每一轮经济危机的幸存者都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强者恒强。

以上就是国外投资专业人对于中国未来投资的分析意见,字字珠玑,我从中受益匪浅,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资往往依赖于政经环境的演变,需要具有大格局。如果受情绪影响,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会有太好的投资回报,所有长期超额利润一定来自于对于风险收益的把握。为了控制风险获取收益,我们只在世界政经发展大趋势中,寻找确定性的机会。我们坚定的认为中国权益类资产是未来最重要的战略资产配置,强大的消费能力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科技相关的优质资产也有巨大的投资机会。但科技行业的市场机会目前尚不成熟,需要通过两三年时间的认真研究,寻找真正可以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龙头公司。消费类资产是基础,科技类资产是未来,金融类资产是润滑剂,这就是中国未来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大逻辑。

中国权益类资产战略配置价值是确定的,但资产配置的价格必须合理。未来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股票市场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建议大家对此保持谨慎:

1、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境外专业投资机构对于A股市场定价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未来经济整体下行是趋势,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聚焦于不超过100家的核心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确定性,他们可以接受更低的风险收益回报。但当这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持续上涨超过一定程度后,专业投资者也会减持。因为他们的投资理念很简单,股票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波动,当股票价格明显高估的时,就是减仓的时机。

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工商银行的H股股价水平长期低于A股股价,以当前汇率来算,大概相当于86折。在香港成熟市场,工商银行的股价取决于其每年的分红率。投资者比照固收产品对工商银行进行估值,是他们专业谨慎的投资理念的表现。

2019年大部分白马股已经涨了很多,短期存在调整的压力。中国股票市场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公司如果不能提升自身长期价值,就会被边缘化,成交量萎缩。而优秀的长期成长型公司股价将保持每年15%到20%的上涨,受到大资金更多的青睐。香港股票市场将会是我们未来一个很好的写照。

2、国际政经环境短期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尚需要观察10月份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的相关政策,定向降准并不会短期刺激经济大幅提升,只是为了降低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最近的猪肉价格基本达到历史高位,过分刺激经济有可能带来过高的通胀压力,这是货币政策必须避免的底线。中美两国的争端有长期化趋势,经历一年多的博弈,对彼此的底牌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中国旺盛的内需市场短期对中国经济构成强大支撑,但我们得观察冲突是否会升级,评估争端长期化的影响。明年一月的台湾选举是会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3、科技类公司是中国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未来。但从存量看,中国的科技类公司估值水平整体偏高,高速增长的业务终究会存在天花板,却少有几家公司能构建其强有力的护城河。

软银公司花费310亿美金私有化英国芯片架构厂商ARM,投资逻辑在于未来ARM未来应用场景的大幅度的延伸。受益于物联网的搭建,身边万物互联互通,都需要ARM芯片的支持,其内在价值将会大幅度提升。中国未来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估值跨越性增长,将会是几何级数的,而这类投资机会还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和研究才有机会获得。中国科技类投资机会短期是泡沫,长期比拼的是投资机构的专业化眼光和能力。

这就是我们对中国权益类市场投资未来的看法:短期谨慎、长期乐观

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自己购买股票,投资未来的中国权益类市场越来越不适合。单独的个体缺乏完善的行业研究,很难对个股风险收益定价作出正确的判断。筛选好的权益类产品,把财富交给值得信任的专业投资机构去打理,是个人投资者参与权益类市场更好的选择。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未来绝佳的长期配置机会,如果不改变过去惯有的投资方式,依然沉迷于多巴胺分泌的快感中,这一切将与你们毫无关系。

转载  黑老虎说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基金投资有风险,本材料不作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仅供渠道内部交流使用,基金相关信息以《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为准。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与本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材料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安信基金的财富号 2019-09-10 16:0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