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景林以32%的收益率在百亿私募中拔得头筹。而厂长从2月开始,就开始在星球里鼓励大家买入景林等价值派绩优私募的产品。


因为门槛高、手续多,定投这一简单粗暴的投资利器虽在公募领域大行其道,但却始终难以挤入私募江湖的大门。不过,这两年还是时不时有打着私募定投旗号的产品冒出来,这不,平安和招行又有动作了。那么,作为最接地气的投资策略,定投和私募的不期而遇,究竟是场如鱼得水的完美邂逅,还是彼此将就,徒作鸡肋的噱头?

私募定投来了!


对于择时这个经典问题,定投无疑是体系最完备、也是最被认可的策略方法。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理财小白来讲,门槛低、操作便捷的公募定投就是其“发家致富”的“入门第一课”。

但是吧,在“段数更高”的私募领域,由于产品规则限制多多(开放日、封闭日),且追购步骤过程的繁琐冗长,很多投资者不胜其烦,使得那些原本适合长期分投的私募产品成了买定离手的一锤子买卖。

针对这一现象,平安银行于近期率先“出招”,推出了专属“土豪”的私募定投产品:

厂长看了下,此类私募定投产品,亮点有四:

其一,申请便捷,省时省力。

相比原先的认购流程,平安的私募定投只需要六步,即设置定投-签署协议-视频验证-信息确认-输入支付密码-申请成功。不但如此,新产品还没有重复的追购流程,其后续操作都是系统自动扣款,相当于隔壁公募的“一键定投”

其二,追购门槛降低。

在首次认购100万后,后续追加的金额门槛,可视产品类型,从10万到最低5000不等

以平安的首发产品“淡水泉优选X号”为例,该产品的首次认购不低于100万,而追加认购不低于10万,还比较常规;但如果投的是混合型产品(比如股 债),那么在首次交易完成后,定投的追购门槛将低至5000元起,按1000元整数倍递增。

不过厂长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新产品的门槛虽低,但本质也是私募产品,其客户仍旧是合格投资者,并且还得是成功做过私募产品首次认购的合格投资者(起投100万)。不过据说招商银行的混合型定投产品,虽然追投门槛不低于1万,但投资起点才40万,也不知道有没有“合规性”上的风险。。。

其三,费率优势。

以招行(暂定)为例,其申购费为0.5%,管理费不超过1%,均低于私募1%及1.5%的大众水平;而在业绩报酬上,招行给出的浮动投资顾问费为12%,远低于私募普遍的20% 。

其四,入选的首批私募“质量”较好。

当然,上述优势,其实都只是产品销售相关的边边角角,私募定投只是一种渠道创新,其标的的质量才是产品成功与否的核心。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首批入选平安定投的私募机构有重阳、拾贝、淡水泉及泓澄等,均是私募江湖里知名较高,风格较稳的优质私募。其中淡水泉、重阳产品的历史平均累计收益分别达到了639%和443%,更是稳坐钓鱼台多年的百亿巨头。

但目前平安只开通了淡水泉的相关集合信托,至于其他的明星私募还要等到10月以后。

虽然新产品噱头十足,但投资者似乎并不是很买账。截至到前一个交易日(9月17日),这只8月31日开始起购的产品,5亿额度还剩下4.6亿,200个名额里只有33个人率先试水。。。由此可见,“高净值韭菜”的钱并不是那么好赚的。

收益几何?


实际上,私募定投这玩意也并不是什么新花招。早在2017年的时候,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私募投研机构“私募排排网”,就和多家FOF、私募、券商联手,拿下了这碗头啖汤。并于17年的7月推出了国内首只私募定投基金——知方石份额宝X号:

从产品要素可见,该定投产品不设封闭期,每月1号开放一次申购赎回。其采取多因子量化选股策略,并配合打新等现金管理方式,对标的是小票较多的中证1000指数,应该就是一只中证1000的指数增强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路演,该产品策略的历史回测表现极佳,其过去12年里跑出了近8倍(中证1000超7倍),平均年化50%的超额收益。而考虑到17年发行时中证1000的PE还处在历史低位,这原本该是个比较合适的定投位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都没想到开门连阳的2018居然走出了极其折磨的慢熊。而该产品也不小心建仓在了高点,两年来几经蛰伏,对标的中证1000累计下挫30%,增强产品的收益也仅为4.23%。(数据来源于私募排排网)





尽管标的本身收益不佳,但熟悉定投的朋友应该知道,即便前后都是3000点,只要微笑曲线存在,那么定投操作依然可以让你赚钱。

还是以这个产品为例,如果我们首投100万,每月5万跟投,2年之后反而靠定投赚了11%(数据来源于知方石路演),比一次性投资多赚了2-3倍:

总的来说,定投收益的大小,主要还是要看标的曲线的趋势。短期看跌、长期看涨为最优,其次是震荡向上、震荡向下(开始出现小于一次性投资的亏损)。。。而“短涨长跌”这样的倒微笑曲线就不要布局定投了,越买越亏。

创新还是噱头?


话虽如此,但厂长要提醒大家一点。相比隔壁公募,私募定投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大破绽”。

要知道,在定投的盈利体系里,平摊成本是其能够做到无视择时的核心;可对于私募来讲,其首次认购就要有100万以上的投入,占总成本的比例太高,除非你的后续投资能够不减力度,使得总定投资金至少在首批资金的3、4倍以上,那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投资分散效果

反之,如果仅仅按照最低门槛,首次100万,后续跟投10万那样操作个一年,那你微笑曲线前端的成本均值一定会“过度左移”。

参照下图,公募定投的平均成本可以做到F-G一段,而“头重脚轻”的私募定投就可能还在B端徘徊。。。像知方石的那个例子,其实还是运气好,它在今年年初蹭上了一波疯牛(今年涨幅50%),否则其现在的定投效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除此之外,定投虽好,但也不是所有的标的都适合做定投

对于单只产品来说,产品本身起码要有三年以上的业绩曲线参照,风格上不要变动太大。其平均年化收益率要保持在10%-15%以上,同时最大回撤也要控制在这个比例之下。在此基础上,净值波动可以更大一些,像“单边稳涨”的蜗牛债基、及部分量化产品就没有什么定投的必要,反而会增加投资成本。

在品种上,指数增强和FOF组合更好。

前者的业绩表现有具体参照对标,更为直观,而且从趋势上指数自带波动,也容易把握长期看涨的趋势行情。

对于FOF来讲,其原本就是自带风险分散的可长期配置标的。。。其实在厂长看来,此类产品未必真要定期定额,做“双不定”、长期坚持投就行。

说了这么多,厂长最后还要和大家明确一点。私募定投产品只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渠道,而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及方法,定投优势明显 ,但缺点也依然存在。

因为初期门槛高,无脑定投的收益就未必可观,相比公募定投,它更讲究止盈方法,尤其在单边牛市的行情里,私募定投可不是时间的玫瑰,而是时间的毒药(成本被平摊高了)。

厂长建议是,做私募定投的话,准备好300万到400万的后续资金(可以先买债基等固收类产品),之前讲的定投1210退出策略(12个月后观察,年化收益达到10%后退出),改为半年后观察账户,年化收益达到12%后退出(管理费较高,适当提高预期收益)。


(来源:私募工厂的财富号 2019-09-18 20:5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