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漏洞百出、用户诟病

 

据金山办公官网及招股书,金山办公拥有办公软件领域30余年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而WPS Office最早诞生于1988年,系金山办公的核心产品。然而,深耕多年的WPS Office却漏洞百出,用户体验惨遭诟病。

 

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及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2016-2018年,金山办公的WPS Office曾多次被公布存在安全漏洞。

 

其中,2018年11月1日,金山办公WPS Office被公布存在“金山WPS Office EQNEDIT.EXE缓冲区错误漏洞”,CNNVD编号为CNNVD-201804-1517,危害等级为“高危”。而其他被公布的安全漏洞,类型包括了“缓冲区溢出”、“通用型漏洞”、“权限许可和访问控制”、“输入验证”等,危害等级均为“中危”。

 

据deepin论坛公开信息,WPS Office也遭到用户“吐槽”,内容亦涉及不稳定、兼容度不够、异常退出、打印传输速度慢、卡顿等问题,其用户体验堪忧。

 

据官网公开信息,WPS Office还曾多次遭到用户投诉,内容涉及经常崩溃、不稳定、打开出现错误等问题。另据媒体报道,WPS Office的广告推送甚至被指“流氓”设置,不仅弹窗广告频繁、没有明显关闭按钮、关闭后再次开机弹窗依旧,而且广告内容虚假、低俗泛滥,严重影响用户上网体验。此类负面信息,或对金山办公的口碑产生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在与竞争对手Microsoft的“竞技场”上,WPS Office也面临着性价比不及微软的尴尬境地。数据显示,对于全球图文办公软件领域,Microsoft Office正版市场份额占60%以上,WPS Office市场份额则在30%左右。

 

而在盈利模式上,金山办要盈利来源包括办公软件产品使用授权、办公服务订阅和互联网广告推广,办公服务订阅又分为机构客户办公服务订阅和个人用户服务订阅;互联网广告推广模式,则是针对免费用户,采取的“免费 广告”盈利模式。

 

在此商业模式下,2016-2018年,金山办公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7.53亿元、11.3亿元,2017-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8.84%、49.97%。同期,金山办公的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2.14亿元、3.11亿元,2017-2018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4.97%、44.94%。

 

尽管金山办公收入额逐年上涨,但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时代,核心产品的漏洞百出,用户的诸多诟病,对于要基于核心产品实现盈利的金山办公而言,这无疑将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2

 

隐忧显现的金融服务

 

与诸多互联网巨头一样,在办公软件领域拥有着庞大用户量的WPS,也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布局自己的金融梦。但是,似乎在金融这条路上,金山走起来有些吃力。

 

日前,有用户称,自己在WPS办公时,发现了一个叫做金山贷款的借钱口子。“看宣传说极速放款,新用户秒过,之前没听说过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好用。”该用户表示。

 

网上关于金山贷款的消息,少之又少。小编尝试登录发现,金山贷款是金山集团旗下信贷产品,运营主体为武汉金山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武汉金山小贷由成都金山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雷军担任成都金山数字娱乐科技执行董事。

 

在填写完个人信息,授权通讯录之后,经过审核,小编未能获得授信额度,换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尝试仍未获得授信额度,提示30天之后再做尝试。网上也有不少用户表示:“金山贷款审核十分严格,连续几次都未能成功。”

 

而依靠自身累计的数据、技术、流量优势,自营现金贷业务外,金山办公曾在贷款超市上也早有布局,通过WPS金服的设立,借助自己的流量为其他现金贷产品导流。后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部分现金贷平台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利率畸高,二是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三是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

 

迫于政策压力和平台风险,WPS金服发展到半路就夭折了。目前搜索“WPS金服”已无法找到对应官网,WPS官网的产品中心中,金融业务只有金山贷款,WPS金服身影全无。

 

此外,在金融方面,金山持续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客户提供服务,布局新型互联网银行,与小米金融、新网银行联合打造全新的金融科技服务模式。

 

有网友戏称:“都是雷军系的金融服务,金山和小米估计也是半斤八两。”

目前与金山联手打造金融科技生态的小米金融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其P2P网贷业务接二连三出现状况,一度被市场质疑。大致情况是,日前,有小米金融用户反映,“小米金融正常还款后还上报征信”,无独有偶,多名用户都在办理小米金融的快贷业务后,正常还款的情况下,却在5月14日收到了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甚至面临被征信留下“污点”的风险。此后小米金融对该事件的回应也是模棱两可。

 

“小米金融官方语焉不详的致歉声明,依然让许多用户表示‘看不明白’。”正如新华社对此事件的点评,企业失误让用户上一次征信,用户可能会让企业一辈子“上征信”。

(来源:价值线新媒体的财富号 2019-09-24 13:5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