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聪明投资者

做投资一直是八个字


睿远是一家新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能得到这么多客户的认可和推崇,深感荣幸,说实话,其实是超我预期的。

这里蕴含着持有人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能持续创造好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压力非常之大,做投资一直是八个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永远不知道哪里会有黑天鹅。但这其间还是有一些规律的东西可以和大家交流,来理解这个市场,理解这个投资。睿远的愿景就是,为了持有人长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投资实践者。目前的现状,投资者中真正做价值投资的其实不多,很多是基本面趋势投资,很多是博弈的。这其中一个指标就是看他换手率。价值投资的一个核心逻辑是,价格终将反映价值,但这个时间不确定,如果说你的换手在200%、300%,就是说一年有23次马上就能全部兑现的机会,这在全世界来看都是极少,它是需要时间来反映,有时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另外,从考核周期来看,许多机构的考核期都比较短,比如可能一年期,个人投资者倒可以长期,但其理念和水平决定他的换手率可能更高。

成熟市场和A股市场最大区别


中国市场的特征,长期回报好,但短期波动特别大。2005年到2017年,上证综指也有7.8%年化涨幅。从2007年到2019年,上证综指跌了一半,这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估值收缩。在2007年的时候,估值达到了约70倍PE,现在12,13倍。从2007年以来,估值收缩了80%,实际上从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利润增加了2倍多。波动极其巨大,核心有几个原因。许多参与者都是线性思维,线性外推,仅仅根据过去经验来推测未来,涨了还会涨,跌了还会跌,跟风严重,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做价值投资者的相信均值回归,便宜的时候买,贵的时候卖。经济本身有周期,有波动,包括一些企业家也是线性外推的思维。政策面一些因素,有时进一步造成了经济周期波动。成熟市场就有慢牛特征,这些年美股的长牛,涨了3倍,估值提升因素占了1/3多,业绩增长占了2/3,大头还是业绩推动。短期的波动,从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就能看出来,每次的市场高点,都是基金申购高峰。2007年初,偏股基金规模大概6000亿,到年底,就有2.9万亿,而且在当年5.30之后,也就是基本在4000点之上,出现了剧烈换手。2015年也是同样情况,在4000点以上,也出现基金申赎剧烈换手,典型的追涨杀跌。

逆人性布局


股票市场长期是个高回报的地方,但是在中国又是一个高波动市场,这两者谁处理得好,谁就能在这个资本市场生存发展壮大。当初在东方资管时就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最终产品业绩很好,但如果把进出选择权交给老百姓,基民可能回报并不好。有个数据,偏股基金年化回报在16%左右,这个数据我相信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基民为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不是基金经理出问题,因为基金经理是做阿尔法的,市场的回报只有7%多,他的超额收益有9个点之多,成绩非常好了。持有人的实际回报较差,讲白了,就是某些阶段,高位涌入的基民成为市场的接盘侠。因为如果你从头吃到尾,回报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就逆潮流而动,逆人性去布局。在2010,2011年,就决定要搞封闭式基金,封三年,当时市场是希望要封转开,打开封闭。再去发封闭式基金,市场不认可,渠道也有压力,大部分人觉得高得时候可以赎回,低的时候再买,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但正是因为这个选择,才造就了最后的结果,我们有一支30亿的封闭式基金,其盈利的绝对金额超过一支100亿的开放式的基金,因为100亿那支基金,一直有投资者退出,赚了10%卖掉了,赚了20%卖掉了,极少的人能赚到几倍。还有一个例子,另一个我管理的基金,在我走的时候,赚了9倍,但是规模没有增长,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有很多投资者,大部分是挣了一点就走了,特别是在1倍以内就赎回了,留下来的是极少数。导致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人性原因,落袋为安。同时还有两点因素,一是基金公司竞争特性,市场好的时候就得发产品,你不发产品,别人把市场上钱吸走了。另一个,是渠道。渠道也是同样原因,你现在不推基金,钱就跑到别人家去了。

未来不利因素


我们做投资,看得是未来,尤其是对我们做长期投资的,如果你是一天两天的短线交易,未来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目前中国经济一直还没找到L型中一横的地方,还是在一竖的地方,经济形势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当然它也有短期的周期波动。2016,2017年好的重要原因是房地产需求,现在房地产这个龙头被摁住了之后,下游压力会大起来,内需影响相对较小,不像在2008年,当时出口占比很高,现在要好很多。整体来讲,这个经济形势可能会影响企业家的信心和投资,但我们的出口结构也在变化,对非美的出口占比在上升,而且美国制造业要顺利回流也是挺难的。贸易磨擦对A股的冲击已经有所弱化,从这几次来看,不像2018年和今年上半年那样大的影响。但是,投资驱动模式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这个其实就是经济模式的转变,到现在确实难以为继。高层也已明确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部分地区的政府负债确实也比较高了,而且这些地方,说实在的,还面临人口流出,未来人口流入的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许多三四线,四五线城市的人口流出压力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东北啊,西南,西北,只要是非省会城市,其他城市都面临流出压力,连环渤海的吸引力都不是太强。之前房价一直在上涨,大家信心也比较强,但你反过来要看一下房价收入比,租金占你可支配收入比例。上海的GDP之前是2.5万亿,上海的住宅套数大概在1000万套不到,面积是9亿多,10亿平方米不到,平均价格在5万左右,市价50万亿,如果按5个点贷款利率算,利息直接就高达2.5万亿。

 

长远来讲,上海还算是人口流入的地方。这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用时间来化解,但是时间需要比较长。而且,如果你的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的话,房价会怎么样?除非你的收入增速还能保持比如说8个点,10年就能增一倍,那就好很多。但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经济驱动力下滑了,从2009年到现在2019年,经济的一个驱动力就是货币增长和房地产带动基建等产业。我们的负债率在2008年时只有100%多,10年后就直接到了250%,通过加杠杆,拯救了世界经济,全球GDP的增量,大头在中国。从各类部门来看,企业负债是上升最高的,整体社会负债率(企业,居民加上政府)在全球是最高的之一,除开那些老牌的没多少发展潜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么高的负债,按5个点的利率来算,一年利息支出得多少。对企业来说,一年利息支出大约在10万亿,大数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经济的约束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前两年去杠杆是对的,我也非常赞同,就是可能太快了,太猛了,企业受不了。所谓去杠杆其实是要用时间换空间,要先稳住杠杆,好的年份稍微低一点,差的年份,可以稍微浮一浮。还有个更长期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需要更早的去放开生育,仅仅放开是没用的,要鼓励,人口的长期隐患对我们挑战是非常巨大的。上述这些是核心的负面因素。

现在股市的支撑因素


但按霍华德马克斯的思维,这是第一层,要有第二层思维,第一层思维就是经济很好,股市要涨,2007年一直涨到6000点,看到1万点,黄金十年,第二层思维是说,是很好,但是不是已经price in 了?

未来压力最大的是房地产、基建驱动这条路走不动了。

 

但话说回来,资本市场从长期来看,还是比较有效的。比如现在都不看好地产股,港股房地产股PE在4倍左右,你像万科在67倍。海螺水泥7倍,中国建材港股市值也就600亿左右,可以说预期已经比较悲观了,形成共识。这种悲观的共识不一定是错的,如果共识对的,那没什么。但是,如果共识是错的,那就能创造很大的超额收益。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层思维。我们要寻找错误的共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银行业,有的银行相对于股价估值,他的资产质量要比大家想的好一点。还有代表传统经济的几个行业,有些这样的企业资本开支已经没有了,再赚来的钱也没地方投资,现金流很好。悲观的因素已经在估值层面有了充分反映。同时,目前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要想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一定要靠PE,靠二级市场,直接融资,如果靠银行是行不通的,创新企业是没有多少固定资产的,抵押物是没什么价值的,他是对未来的预期。对投资者来说,只要投到一个Facebook,投到一个Amazon,我其他死掉99个也没关系,但对银行来说,贷款你要是死掉99个客户,只有一个赚钱,那你也完了。很多人把股市的上涨和下跌,归结为GDP的增长,觉得GDP增长了,股市就要涨。A股过往历史,并不是经济好股市就涨,经济不好就跌,有一半是不同步的,这太正常了,股市和经济关系就是人和狗的关系,狗有时候跑在前面,有时落后。只不过,中国这条绳子特别长。可以从10几倍涨到70倍市盈率,从70倍跌到10几倍,但是经济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涨几倍。正常来讲,算大数,股市市值与GDP比例大致在1:1,如果比值超过了120%,可以认为过高。从美国来看,它的股市市值与GDP与房产价值大致就在1:1:1。A股市值与GDP相比,大约在0.7左右,房产则远远超过GDP总额,可能在5倍左右。企业的利润,这才是真正和股市涨跌正相关,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和GDP增长相关系数在60%左右。以前中国经济是重资产投入,回报率不是很高,ROE不高,但现在不一样了,消费,服务,品牌,知识经济各个方面,有高利润率,高资本回报率。另外,无风险收益率预期在下降,早期房地产带动信托产品的高收益,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预期比较高。而在将这块摁住之后,对股票市场估值是有支撑的,我们能感受到无风险利率是在下降的。而且,目前这种1213倍的市场,静态回报率每年能有8个点,这是可以秒杀其他大类资产的。当然,你会担心这个利润,回报能不能兑现,尤其是中短期内。目前来看,传统行业竞争结构越来越好,除非是需求下降太快了,大家都熬不过来。但大部分的传统行业已经不会怎么打价格战,没必要,你杀不死我,我也杀不死你。如果是每年3个点,5个点的下降,它的价格不会有多大变化,它的估值在这个份上,企业本身的回报率已经足够高了,只要不是出现50%这样大幅的需求下滑。同时还有税费调整,财税收入原来占比较高,减费降税回补实业。拉长来看,上市公司利润率有见底回升的态势。短期,在经济向下背景下,竞争加剧时会有波动,但中长期趋势是有利于股东回报的。

 

价值投资方法


这里面涉及到预期收益率与实现概率,加起来就是组合方法。

一种是高概率,低收益率。还有一种概率不高,但是盈利量级很高,预期收益率可能赚个10倍以上。我们的组合方法,是学习巴菲特,要求胜算很高,我的组合中78成是胜率很高的,能赚个20%,可能有个别不赚钱或亏损,但也不是踩到大雷那种。做价值投资,要避免永久性损失,最核心要规避人性弱点,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知行合一。核心的逻辑是,便宜买好货,寻找最好的生意。最好的生意定义是什么呢?很深厚的护城河,持续的成长,优秀的管理者, 在合理低估的时候买入。当然,其实持续的成长很难,也不一定。只要出现静态的回报比较高,比如达到,20,30%以上的时候,不一定需要持续的成长。当然以前在A股很难出现这种情况,跌到个位数市盈率就已经算是难得,现在也开始有了,比如说跌到8倍PE,没有增长,静态可能12%回报,但这个程度我们也不一定会买,香港市场这种情况比较多。静态回报非常高了,不需要管后续还会不会增长,不去管后续这个股票还会不会跌,你只要想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你现在1000亿市值,每年300亿自由现金流,没有资本支出,那我直接把你收购了,装到口袋里,30%的年回报,到哪去找?

价值投资为什么有效?


价值投资有效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均值回归与资本逐利、更多的价值实现手段、好公司的价值持续创造、价值投资符合投资本质。首先,价值投资有效的最核心原因是均值回归及背后的资本逐利。均值回归是投资的基本常识,简单说,当涨幅过大,价格涨得太高之后,这个标的未来的回报就不够,潜在投资回报率下降,就吸引不了新的投资者,老的投资者觉得回报率不够,也会寻找新的回报更丰厚的资产。一旦趋势投资者的力量开始衰竭的时候,走势就会反转。反之,如果价格跌幅过大,内在价值远远高于价格的时候,未来潜在回报率就会很高,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当投资者力量超越趋势投资者力量的时候,走势就开始反转了。因此,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一个均值波动,多数时候都在一个标准差之内。做价值投资的人一定要相信均值回归。市场是怎么见顶,见底的?比如2007年70倍PE,所有的回报都在指望未来每年经济10个点以上的增长,这是不可能的,GDP怎么可能一直持续10个点以上速度增长。当时我们就是一路卖,绝不会轻易再买。比如在2015年大幅下跌时,海康威视跌到900亿时市值时,我们就一直在买,买了三个月,每天买进。这就是底部,只要有少数人买,股价就会涨。其次,我不需要猜测谁来接棒,这个股票、这个公司很好,回报很高,我不用去想谁会来接我的棒,即使没有人接棒也没有关系,因为它可能有很高的分红,公司自己都会回购,自己股票的回报更高,干嘛不买呢?

下一轮投资方向


前一轮红利已经消化差不多了,下一轮社会发展两个方向,一是人工智能,二是生物科技

我们这个市场未来一定是最大的内需市场,这个市场的大小非常重要,你的研发投入,设备投入都要靠大市场来分担成本,所以相对来讲,做制造业在中国市场,应该讲是有非常大的扎实基础,包括人员匹配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中国巨量总人口形成的市场,这是巨大规模效应,制造业中国一定还会有很多优秀的公司不断的崛起和成长。加拿大,澳大利亚,成不了制造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大的内需市场。很多产业是需要巨大市场去做支撑,中国就有这样的先天条件。目前来看,有些技术是人家领先,但市场大头在我们这。从长远来看,市场的规模优势可能比技术的领先更加重要。为什么?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有的产品并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投入不够,成本太高,尤其是像半导体,规模化效应特别明显,现在是有一些瓶颈,但这些瓶颈是不是就不能打破。如果失去大市场,原本很盈利的企业可能就不盈利了。我个人相信,只要足够开放,走正确的道路,我对中国经济未来非常有信心。

延伸阅读:陈光明最新演讲:这一次最有机会走慢牛,短期炒作接近尾声

投资中赚两类钱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投资赚钱,尤其在流动性特别好的地方,二级市场基本上就赚两类钱:前一类是赚别人家的钱,另一类是赚企业的钱。

还有人说,第三类赚央妈的钱,赚央妈的钱,最后还是整个社会承担的,所以我认为,也可以归类为别人家的钱。

一级市场赚别人家的钱比较多,赚企业钱的人最主要的形式,比如说买指数基金放着不动,最终没有交易,放大概10年、20年,它是跟企业价值相关的,如果天天赎进赎出的不算,另外,超长期的价值投资,也是赚企业的钱。

赚别人家的钱,最典型的是日内交易,它利用一些交易,别人的损失就是它的盈利。还有类似俗称涨停板敢死队的投资者,在他们的眼里股票都是筹码,筹码的背后是人性,最重要的是把股价炒上去后,有更多的人来接盘,它就卖掉了。

据我了解,做得好的人,对盘口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他今天拉涨停板的时候,能感觉到明天会有多少人接盘,所以,做的特别好的人肯定是有天赋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对他来讲,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其实,很多人都介于两者之间,低买高卖的过程当中,很难分得清是赚企业的钱,还是赚别人的钱。只是程度不一样,可能越长期的投资者,赚企业的钱的占比越高,越短期的,赚人家的钱的占比越高。

但是如果从赚企业钱的角度来讲,长期只有少部分的优秀企业创造了大部分的新增价值,其实在国内也一样,国内没有人做统计,海外有一个统计,后面会讲到这个问题。

短期炒作已近尾声


时间是最重要的变量,也是试金石。

如果时间长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那些当作筹码炒作的东西,经过充分换手之后,财富是会转移的。

这个市场,财富转移的特征蛮明显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也是忍不住说两句,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这个市场是以财富创造为核心特征,而不是以财富转移为核心特征。

我本来是希望给大家泼点水的,后来中信帮我做了。现在是属于《西虹柿首富》里面说的,哪个要倒闭了、要破产了,赶紧买,不然买不着了。

其实,赚钱只要合法合规,倒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是资源配置,定价偏差太大,不利于社会资源配置。

讲白了,一群烂人手上拿了一堆钱,一群好的、勤快的、有能力的有企业家拿不到钱,这个资本市场肯定是不好,对社会是会产生副作用。

第二,炒作的风气太重了,最后一地鸡毛,最后受伤的都是中小投资者。

我的看法是,短期市场炒作已近尾声,不代表现在马上跌下来了,人气马上会散。

一般,我的演讲很少会涉及短期市场,因为短期市场说不清楚,东西太多了,说完了就打脸。但是短期市场实在太火爆了,有时候不说也觉得回避不过去,而且也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警惕。 

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首先是资金面。

第一,其实机构的仓位还是比较重,公募一直是仓位比较多,私募加仓增快,基本上已经动力不足了,或者说能力不足。

第二,北向资金已经开始走缓,因为相对来讲它们是长期。

第三,据我观察了解,新增资金并不像大家想的多,研究员一直盯着新开户数,上周就死活不公布。上上周公布了大概是21万到31万,上周的数据估计不想公布。

以前保证金余额都是公布的,后来停掉了,现在连新开户数也停掉了,估计不想误导大家,有多少韭菜进来了,大家相互哄抬物价。

我从一些券商渠道了解,开户数环比肯定是上升,但是幅度有限。各个渠道不一样,有些可能弱一点,有些强一点,但整体并不像大家想象或预期的,我认为非常正常。

2015年的股灾还历历在目,三年之后就有这么多新生力量培养起来了?新韭菜长得这么快?我表示怀疑。

2015年炒股的时候,至少人家2007年到顶,培养了七年,四舍五入差不多快一个代际,现在才三年,三年四舍五入,半个代际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此可能不宜过高的期望。

其次是技术面,这更不用说了,一般看技术的人比我厉害,现在有点调整压力。

第三个,基本面。

第一,如果从短期的角度来讲,利好基本兑现了,比如去杠杆变成稳杠杆,货币政策的边际改善,中美关系的边际改善,还有税收的落地,实质性的一些问题也都兑现了。后面还有什么?现在还看不出来。

第二,大家对货币的预期过高,因为1月份放水放的很厉害,所以大家对于货币大宽松YY(想象)的很厉害。

我认为,货币大宽松是一个伪命题,去杠杆本身是内在的经济需求,我们的负债率上升到现在的水平,再大放水,作为理性政府,这是真不应该干的事情。

而且1月份的4万多亿的社融,3万多亿的贷款,有很大一部分是表外转表内,有一部分是票据充数,还有一部分原因,以前贷款需求猛的时候,基本上是要3322,现在,实际贷款的真实需求并不大。

讲这些,其实都不是我最擅长的,我最擅长的还是股票选择。所以只是做个提醒,说错了不要怪,尤其第一部分,短期如果反而妨碍赚钱了,不要怪我,只是一家之言。

关于宏观的事情,变数太大,也容易犯错误,为什么说现在的贷款需求并不是实际的需求,其实从需求方来讲,需求并不是很大。

需求最旺的是地方政府,现在只有专项债,第二是央企这类的大国企,还是在行政性的降杠杆。这些主体,银行敢贷想贷,觉得未来问题不大,但需求都被按住。剩下的房地产的需求也被按住了。

另外民营企业,好企业的需求不大,差企业银行不敢贷款。所以,实际需求比较弱。后面几个季度或者说后面几个月,可能数据会自然放缓,大家不用对此有过高预期。

第三个,现在大家说三季度一定见底,或者三季度可能见底,我只能说有待观察。

既然货币不可能放多,基建肯定也不会发展太多,其他的都可能还在往下走,你说三季度一定见底,我只能说未必,我也希望能见底。

在这时候我希望大家稍微给大家提个醒,(理论上),政策面不(会)支持大幅炒作,有2015年的股灾先例,毕竟,这届政府还是很关心资本市场。

有很多人 yy是不是中信的报告是奉命看空。是不是,我不知道。

如果没有这个事情,我更加敬重他们。因为券商分析师不仅仅为了公司的商业利益,还负有对市场的责任,独立的精神,在我们这个市场,太欠缺了。

我更希望不是,而是自发的看空。我发现朋友圈里面有无数的人在开始戳他们,说多少人销户了,撤单了,我觉得这个市场绝对需要这样的精神,需要这样的人,希望大家都要支持。

第二点,希望市场保持一些理性,不要明显的利益导向,而且是个人利益导向,可能对短期会有点损失,但最终如果就当作筹码炒上去,没有业绩支持,不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吗?最后谁受伤呢?这样的市场能是一个好的市场吗?

有人看空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如果就这么一路炒上去,最后又变成一地鸡毛,对大家其实也不太好。

今年是熊转牛转折之年


短期市场不是重点,中期的基本判断是转折之年,熊转牛的转折之年。

我是长期战略看多未来中国的二级市场,最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静态估值在底部区域。虽然现在涨了20%,但整体还是在底部区域,只不过一下涨20%就已经吵翻天了。

第二,中国的增长还是会有,估计可能比6%低,但是低速增长不代表没有牛市,美国的增长从来没有超过10%,但是人家涨了十年。

第三,产业链的利润是失衡,比如金融和地产,金融的占比就占了40%,加上地产有50%多,存在调节的可能性。

第四,已经兑现了,减税降费存在空间。

第五,外资持续买入,外资持续买入是非常重要的,对市场生态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变化。 关于外资买入的现象,我觉得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未来的好几年还会持续市场生态进化的态势,在座各位要高度重视外资持续买入的过程。

最后,经济转型越来越依赖资本市场,因为2025,政策靠补贴扶持不了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来扶持科技的创新,这是对的,希望资本市场更加好,这也是对的。

这一次最有机会走慢牛


现在美股真的很贵,好一点的可口可乐没啥增长,照样20、30倍估值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人家老外持续买茅台,茅台至少还有增长,市盈率也不比它们高,现金流不比你差。

这样看,咱们中国市场还是可以的,如果说3000点就是顶,那也没必要看好,也不要长期看多。但是现在的结构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完全是两回事了。

从中长期来讲,现在这一次是最有机会走慢牛的。如果剔除最近的炒作,从基本面和现在外资占比越来越高的情况来看,越来越有慢牛的机会。以前是慢不下来,现在有机会慢下来。

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所有产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非常好,现在绝对是前三以后的估计都日子不好过。前三以内的可能还行,老大肯定是比较好。但是老大觉得难过,是因为增长率下来了,但比起别人还是好很多。

其他的那些尾部公司全是在出清,现在包括已经尾部的上市公司也在出清。从基本面角度来讲,只有少数公司在集中化的过程。

另外,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那些好公司被老外买了很多之后,现在炒作的时候老外又不跟,尤其香港就更加明显,同样的A、H股,中国人保A股涨这么多,港股只有你的1/5,中信建投不也是只有1/5。

就算是跟了,中信建投港股从三块多涨到到八块多,但是周五A股这边没跌停,香港直接已经跌到10%了,跑得比你还快,这是典型的特征。

我觉得这个阶段,理论上,从基本面和资金结构来看,比以前更加有机会走慢牛。但是会不会走慢牛,还是和政策也有关系,关键是领导们怎么处理一些事情。

券商不可能像银行那么赚钱


稍微讲两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首先,大家说的更多的是效率问题,提升效率。但是我觉得效率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成本问题。

现在的金融资产已经占比这么高了,成本还这么高,实体的负担是很重的,这体现在金融行业的利润是比较高的,尤其银行。

券商的利润是不行的,券商现在1万亿的交易量,万三的佣金,除了交易佣金以外,其他的数得出来的,投行除了头部,十名开外基本不赚钱。

资产管理除了头部几个赚钱以外,十名开外基本不赚钱,利润能支撑高的市值吗?而融资融券已经输的不少了,现在还没翻本,只是没计提坏账而已,即使解套,挣的钱就是6%,股票涨100%跟你有啥关系?跌下来超过50%,你就要亏损。

银行赚多钱,也就五六倍市盈率,券商永远赚不到这么多。市值对比现在已经1/3了,照这么炒作下去,马上就1/2,但是利润估计差了20倍。

我完全理解,这叫久旱逢甘露,都是技术性反弹,因为跌多了之后,游资肯定是买那些没有机构的公司,没有抛压盘,底下能拿到筹码,博弈去赚别人钱。我们做了多年,还不理解这个道理?我只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这个事。

但今后老外就是买最优秀的公司,甚至慢慢地,次优秀的公司也会买。反正是买优秀的公司,全球比较便宜的公司,甚至有时候会变得跟全球接轨,因为全球比如美股还挺贵,在美国还买不到这样的公司,非得买你的公司,买的可能会比想象的会更贵。

房地产市场后面压力非常大


基本面的长期隐患也讲了很多,人口红利、金融周期、外部压力这些。

中国是实用主义的,表现太差了,一定会有调整。地产产业链,我认为下个阶段应该是实质性需求的问题,讲白了,房价这么贵了之后,都买不起了。

用股票来讲,股票的价格高到这个位置,老百姓真正有需求的买不起。所以,市场是到顶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后面的压力会非常大。 

印度、越南没那么容易追上中国


之前是提醒风险,经济的基本面真没这么乐观,但是长期来讲,估值已经基本反映了这样的预期。

目前来看,市场不具备马上成为大牛市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基础,但是长期而言,在这个位置不宜过分悲观。

结构性机会尤其存在。因为虽然人口红利不行,但是人口的素质红利或者说工程师红利真的还在。

我们有700多万的大学生,甚至有接近100万的硕士以上的研究生。这么巨大的一批人在做创新,有巨大的市场,而且是统一的市场,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印度虽然市场看起来大,但它不统一,而且人口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有效人口很低,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印度参与的女性只有20%,我们有60%多,印度有太多的人都不参与劳动,我们研究过,印度也挺难。

东盟、越南稍微好一点,但越南也有问题:

第一,规模小。

第二,没有多的基础设施,还有私有产权的问题也比较麻烦。

第三,储备不足,而且还有人才的升级都会面临问题。

越南本身市场又比较小,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存在强行把市场割裂的可能性,现在越南的人工成本已经2000多,中国也就4000多,差一倍其实没有多的影响。

越南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劣势,再加上我们现在还在升级,所谓人工智能,都是效率的提升,可能将那些低端劳动力就替代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越南不一定有多的机会来追赶我们。

企业家反应,越南每年10%甚至20%的工资增长,几年就跟我们的工资差不多了,而且他们的生产率要远低于我们,现在可能税收比我们低一点。

我们现在很多创新已经在世界前沿,不能说已经达到了,但是基本同步在做,有可能他们做到L4,未来我们可能做到L3,已经越来越接近。

比如说自动驾驶,前两天我还刚刚跟**汽车集团的CEO在聊,他们的投入也是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相同接近水平的技术,基本上我们肯定会用国产的,这是国家的安全问题。

现在,经营要素也在开始转变,相对来讲,以前很多人都是靠关系,靠资源、靠资金,现在一定要做战略、做机制、培养人才,这样子的企业才能走长远,而且我们也看见有一批优秀的公司正在这样做。

企业的资本回报率


现在的估值低位,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的深远影响。

未来是结构性机会,不同企业的分化加剧,研究和投资更加专业化,需要在不同企业之间选出阿尔法(超额收益)。

我一直定义为自己是选股的手艺人,为什么选股特别重要?

美国从1980年开始到2007年,美国近代历史上最长的牛市,大概涨了九倍。

但是其中大概有5000家(因为有进有出大概有6000多家,可能还不止),1/5的公司是严重亏损,还有1/5的公司是有亏损,75%的公司加起来的回报约等于0。市值增长率为0,不是市值归零。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涨了九倍,但是75%的公司加起来,没涨。只有剩下25%的公司获得了所有的新增市值,大概有80%的新增市值,是由10%的公司创造的。

所以,拉长时间之后,你才知道,原来选的公司才是决定了你的胜败,而不是这一波行情还能不能再涨10%,股票跌下来还能不能再抄个底。

大牛市是不是来了,我也不知道。

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便宜买好货,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来讲,就是寻找最好的生意,在合理乃至低估的价格买入,让利润奔跑,让复利增长,除非生意变差了或者估值太贵。

什么是好生意?就是很深的护城河,持续的成长,优秀的管理层,股票长期回报率的终极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资本回报率。

长远来看,一个股票的回报很难超过其业务本身的回报率。

如果一个生意在40年间的回报率是6%,你拿这个股票40年,回报率基本就是6%。不管是0.5倍PB,还是1倍PB买,基本上都约等于6%,即使当初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

相反,如果公司在二十年里的资本回报率在18%,即使用很贵的价钱去买,且持有20到30年,你的回报率也是基本18%,这也是外资持续买入好公司的核心理由。

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不要觉得好公司很贵了,没跌过。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敌人!长期收益的驱动力是盈利的增长,而不在于估值变化。

喜欢厂长的朋友,为了防止“走散”,赶紧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下厂长个人号吧。大家可以向厂长爆料,也可以聊聊私募那点事。

之前号出现了些小问题,加不了人,现在已经正常啦,没通过的朋友可以重新再加下。


(来源:私募工厂的财富号 2019-09-24 23:0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