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

又一零售巨头,败退中国!

刚刚,物美集团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据悉,麦德龙中国估值21亿美元(约合148.6亿元)。

这是继家乐福“卖身”苏宁之后,又一外资零售巨头退潮中国;

如今,外资零售企业中,除了沃尔玛外,家乐福、麦德龙(Metro)乃至此前的TESCO乐购、百安居、家得宝等,均已经被本土零售企业收购或已退出中国市场。

虽然还有刚刚进来的Costco和ALDI(奥乐齐),但这两家老外,在中国市场才刚刚完成零的突破,未来如何变数多多,暂时还不成气候。

传闻已久的麦德龙的中国业务出售终于盖棺定论。

据悉,这笔交易将给麦德龙带来约10亿欧元(约合78亿人民币)的净收益。交易双方预计最迟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德国会员制仓储超市的麦德龙,本质上是一家批发商,在消费者眼中过于高冷,门店拓展不利、销售额增速下滑、盈利压力激增,这些都只是麦德龙卖身的表象。

雪上加霜的是母公司麦德龙集团业绩每况愈下,从世界500强50名跌落到200名开外,不得不资产重组,卖子求生。

从多名潜在买家激烈争夺,到超百亿元的高估值,人们禁不住想问,麦德龙的独特价值在哪里?物美赚了吗?

卖身的麦德龙,在中国也曾春风得意过!

麦德龙初次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6年,那个时候,来自德国的麦德龙是欧洲第二大零售批发超市。

在它进入中国之前,家乐福和沃尔玛的第一家店分别开在了北京和深圳,麦德龙中国则选择了上海。

当时,麦德龙“现购自运”的仓储式商场模式,让上海人民觉得非常新鲜,比起本地的联华超市来不知道高级了多少倍。

因为基础好,麦德龙一进入中国市场就进入头部阵营。

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1999年,麦德龙中国就完成了26亿元的年销售额,虽然不及联华超市当年的73亿,但也远超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商超。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199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名列第6。

此后,麦德龙中国开始在中国市场稳步扩张,门店数曾10年扩增10倍。从6家增加到75家,销售额也从26亿元增加到175亿元。

麦德龙中国的强悍业绩也得益于总部营收屡创新高。

据Pitchbook数据显示, 2008年麦德龙营收实现历史最好的655.29亿欧元,不过从2010年开始,麦德龙的营收就开始走下坡路。

到2016年其营收下降至218.70亿欧元。2017年营收跌至213亿欧元。并且亚洲市场在整个麦德龙的布局中所占比例一直较低,2018年麦德龙亚洲门店数量140家,占其全球门店数量的18.2%,营收只占14.5%。

再加上恰逢国内连锁超市进入黄金十年周期,对手们以数倍于麦德龙的扩张速度狂飙突进,麦德龙中国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2014年开始,麦德龙的门店增幅和销售额增幅降至个位数,麦德龙中国189亿元的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缩窄到8%。

2015、2016年更是连续两年增幅只有1%。并且2016年开始公司累计投资金额止步不前。

更悲催的是,行业下行之际,互联网巨头携资本和流量争相进入,阿里腾讯之外的线下商业第三阵营,日子越发难过。

不得已,2014年麦德龙开始试水便利店,在上海开出第一家便利店“合麦家”,试图在中国高速增长的便利店市场中分一杯羹。

然而,合麦家在上海开到4家店后,就停滞不前。2017年9月,合麦家全部关停。

其实在早期,因为会员卡申请门槛过高,麦德龙中国就饱受诟病;

再加上麦德龙“现购自运”的仓储式商场模式,致使多数门店开在远郊,居民用户觉得很不不便。

麦德龙中国曾在一年前换了总裁,希望通过新人新手段来提高盈利能力,但事与愿违,只能卖掉中国业务以保全自身。

从去年开始,麦德龙中国将要卖身的消息就不断传出。

一年来,麦德龙传说中的“绯闻对象”遍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和永辉、苏宁、物美等本土零售商,甚至连万科这样的房地产企业也牵涉其中,可以说是一块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在最后的阶段,传闻明确指出入围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的企业,仅剩下物美和永辉;

而从今天的结果来看,物美势必比永辉更加激进,在价格和资源上更有优势,才将麦德龙收于麾下。

为什么麦德龙引起“哄抢”?而物美又是凭什么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拿下麦德龙中国呢?

麦德龙中国引起多方争夺,就是因为它的价值。

首先,中国零售行业需要麦德龙的模式。

麦德龙是在德国税务制度下发展起来的,更便利的法人单位购物方案解决商。

随着中国连锁超市行业走出低谷,盲目追求规模不再成为主流,挖掘交易过程中的内在价值,一边提升盈利能力,一边挖深护城河,逐渐成为共识——从业者们已经意识到,只是老老实实卖东西,没有出路。

以法人的身份去麦德龙买东西,差异化竞争,麦德龙必不可少。

麦德龙能够用现购自运这一模式称雄德国,并一度进入世界连锁商业前三,说明了这一模式的长处。

其次,麦德龙拥有良好的固定资产。

麦德龙早期在中国拓展都是拿地经营,而且还都在一二线城市,一拿就是过万平米。

然后,麦德龙的“软实力”正好契合了当下零售行业最流行的“新零售”概念。

麦德龙在全球和中国的经营模型是现购自运批发商场,很大一块都是服务B端的批发业务。

对于要发展B端业务的企业而言,当下会面临主要三块运营成本:履约成本(物流等)、销售费用、损耗。收购麦德龙在这块会产生资源整合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麦德龙中国成了“香饽饽”的原因所在!

那么物美为什么能在众多企业竞标中,“拿下”麦德龙中国呢?

可能主要在于这两点:

一、物美拥有比较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

二、多点的价值所在。

从这次麦德龙的竞标案中,就能看出来,多点的线上业务一块是为物美竞标加分的。

另外,这也不是物美第一次收购外资连锁超市。

2018年,物美集团以1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乐天玛特在北京的21家店铺,彼时,物美更多的是看中乐天玛特商铺占据的地段。

而且,实际上物美从未停止过收购的步伐。

细数物美的收购史,不难看出物美在零售市场的野心。

十余年前,物美就曾通过托管、收购、重组等方式控制或拥有了北京超市发、京北大世界等全国20多家商业企业的400多个网点;

还对卜蜂莲花、美廉美、江苏时代超市、浙江供销超市、百安居等区域零售企业发起收购,版图扩张凶猛。

不过,目前单纯从门店运营水平、用户体验和供应链等多方面来看,物美并不出彩,甚至正在掉队。

花重金拿下麦德龙后,物美能真正的运营好吗?

一切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参考资料:

商业观察家《物美拿下麦德龙中国》、

财经十一人《麦德龙卖身 物美为什么需要麦德龙》、

经济观察网《物美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为什么麦德龙要卖》

(来源:蒋东文频道的财富号 2019-10-12 18:52)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