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的未来是创新,这是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说得出来的“政治正确”逻辑。 

然而,真正到了行动的时候,大家还是得看利润,看PE,对于那些利润暂时为负的创新药股,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不敢下手。 

今年以来,几个纯创新药股股价平平无奇,这轮医药股上涨,悉数缺席。 

这让我们意识到,市场真正懂医药本身的投资者并不多,大家还是在意仿制药的利润,而非创新药的前景。 

那在这个时候,发掘那些大众看不懂,不敢碰的医药公司,往往就机会不少了。 

比如说即将上市的亚盛医药,在今年的ASCO大会大放异彩,成功入选20家2019ASCO表现突出企业之一,也是唯二的中国药企(另一家是信达)。

来源:ASCO 

能在如此高的舞台受到认可,并且能以做first in class 为导向,站在了医药创新的前沿,这家公司值得细看。 

一、专注的方向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公司,那毫无疑问就是前沿与专注。 目前公司的在研管线如图: 

来源:招股书 

这家公司的布局思路非常专注,基本上围绕一个机制,细胞凋亡进行布局,希望在这个新机制下找到对抗癌症的新武器。 

在人类抗癌药物设计中,常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思路,例如最近较火的免疫疗法,就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靠增强体内“守卫”的能力,来搞定癌细胞。 

而细胞凋亡,简而言之,则是让癌细胞自杀。 

如何让癌细胞乖乖自杀,而好的细胞维持不动呢?这是这个方向的主要难题。 

公司目前进行了深度尝试,分别针对Bcl-2,IAP,MDM2-P53三个机制研发药物,这也是细胞凋亡方向主流的三大方向。 

来源:医药魔方,细胞凋亡几个主要方向 

其中,针对bcl-2靶点,公司现有不同三种药物在研,而针对IAP靶点和MDM2-p53则有一种药物。

来源:动脉网,细胞凋亡药物一览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细胞凋零这个领域,公司的布局非常深入。产品线几乎是最广的,有五个药物在研。另一个三种靶点都有布局的公司只有巨头诺华。而且,竞争对手基本是巨头或者国外前沿药企,没有国内公司参与,可见其创新程度。 

从目前唯一上市的细胞凋亡药物——艾伯维的Venetoclax (abt-199)看,自16年上市,今年已经有6-7亿美元销售额,目前还在快速放量状态。 

这个市场也很大,而且,目前关于细胞凋零机制的探索还在继续,各大公司都在推进凋亡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比如跟PD-1,BTK抑制剂,CD20抑制剂等联用,看看能否达到1+1>2的效果,假设这些联用方案能够有所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细胞凋亡药物的市场空间会进一步被打开。 

而除去细胞凋亡机制,公司还有几款新一代的激酶抑制剂,分别是新一代的Bcr-Abl抑制剂,c-met抑制剂和FAK抑制剂。 

其中的Bcr-Abl抑制剂HQP-1351,则有望成为公司最快上市的产品。 

该药物是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代Bcr-Abl抑制剂格列卫的加强版,主要用于伊马替尼耐药后的治疗。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招股书 

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新一代Bcr-abl抑制剂的销售情况看,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都是全球20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则为2亿左右样本医院销售,这还算是一个相当大市场,至少开发出优于现有药物的三代产品,市场还很大。 

目前HQP1351已启动关键II期临床试验,是目前亚盛医药临床进度最快的产品,有望于明年申请新药上市。而此前HQP1351的I 期数据令人鼓舞。截至2019 年5 月27 日,HQP1351 I 期临床试验(包括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增)已经完成,数据符合I 期临床试验的所有主要及次要最终目标。招募患者人数合共为101 名,当中96 名患者已完成三个周期的治疗。I 期临床试验的平均观察期超过一年。可获得的数据显示HQP1351 对于针对多项其他TKI 有抗药性的CML患者疗效显著。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HQP1351的I期临床数据就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所以,从各项前期数据看来,公司产品有较大潜力,多款药物都在相应的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不错的回应。而一期递增试验中,也反应出来耐受性良好,具有疗效潜力,,后期大规模临床的结果值得期待。 

当然,把公司的招股书看下来,也能看到几处风险。 

例如目前药物所处的临床阶段过早,盈利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而且公司还需要输血,前沿药物,临床设计复杂,再加上公司要做全球化,研发开支必定很大,所以上市后,公司可能还要频繁融资。 

从长期看,在没有人的赛道,失败率也高,试水前沿的机制,没有石头摸着过河,风险比一般药企要大。 

但一旦取得成功,回报是极高的。尤其是公司目前规模还小,只要产品在全球市场打出几亿美金的销售额,那就基本能够取得国内仿制药企积累十几年的成绩了。 

二、团队值得期待

而对于暂时无法做财务分析的创新药企来说,除了分析其管线,另外需要着重看的就是管理团队。 

投资就是投人,人才保证了后续研发的成功率和创新的持续性。 

公司的董事长是杨大俊博士,肿瘤遗传学博士。兼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及博导、中国药科大学产业教授、中国药促会研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来源:网络 

杨博士于2009年共同创办亚盛医药,在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多项原创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I-II期临床开发阶段。 

杨大俊博士有二十余年癌症新药研发与转化经验,创业前先后担职美国乔治城大学和密西根大学肿瘤学副教授,累计获得美国NIH、癌症基金会、NCI RAID等专项研究经费近1000万美元。自2003年共同创办美国亚生起,曾先后组建四个新药研发公司,并曾任晨兴创投集团生物技术及医药董事总经理。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及摘要100多篇,有20多件国内外发明专利。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医生》杂志,就是杨博士创办的。有这位中国创新药领军人物在,公司的价值不言而喻。 

另外,核心团队成员个个也是光环等身。 

来源:招股书

来源:招股书 

来源:招股书 

公司的管理层阵容不俗,这也是投资的长期信心来源。 

三、上市估值

目前,公司将在港股发行12180900股,占总股本的5.88%,发行价介于32.2港元到34.2港元之间,预计募集资金3.92到4.17亿港元之间,算下来市值大约在66到71亿之间。 

来源:招股书 

这个数字在创新药企中应该是适中的了。 

事实上,优秀的生物药企上市,很多时候都有估值溢价。因为不但是各大基石投资者,专业的大医疗基金抢筹码,很多上市的大药企也觊觎着这些初创药企的股权。 

上市之前,三生制药(集思)就已经出现在公司的股东名单里,而港股制药龙头中国生物制药,就打算认购1.4亿港元的股票,大约占到新发行股票的40%。 

毕竟腾讯教过大家,打不过它,可以把它买下来。

能上asco排行榜的药企,中国仅此两家,信达的股权被拿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亚盛,大家还要错过么? 

综合看,短期内,当公司的数据取得突破,或被认证为突破性疗法,或被某大药企抛出橄榄枝,都是股价的催化剂。 

不过最终这家公司长期带来多少回报,还是由买入成本,以及产品的效果共同决定的。 

目前对亚盛医药还很难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估值的空间是巨大的。只能靠一个又一个的临床结果来揭开其价值,逐渐绽放。 

总体而言,我们应该还是对新生的创新药企报以信心,仿制药物的前景已经越发黯淡,投资未来的风险溢价也将越来越高,如果因为惧怕失败而不创新,那么社会就永远无法进步。 

我们希望中国药企继续产出更多的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希望亚盛继续在这个领域中做出出成果,在上市后能有不俗的表现。

(来源:丫丫港股圈的财富号 2019-10-16 20:5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