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重营销、轻研发的行业。但近5年来,我国在重大疾病,如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能力取得了飞速发展。恒瑞医药等重视研发的药业,也在这一波医药创新的趋势中快速发展。

未来,从这一批坚持创新的药企或会走出一倒数家世界级制药企业。

但是曾经的“明星”药企哈药股份却在近十年走出了一条反向的衰退之路,绝大概率会与此无缘,反而可能成为反面教材。

哈药股份“失去的五年”

曾经,哈药股份是国内医药界的明星企业和被学习对象,其通过巨额广告费用打造了“三精”、“盖中盖”、“护彤”等众多知名品牌曾具有很大影响力。哈药股份开创的“哈药模式”曾被广泛模仿。

但是哈药股份过去五年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用“失去的五年”来概括。

据公司历年财报,2014~2018年哈药股份收入已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2013年公司营收180.92亿元,2014年营收下滑至165.09亿元,再到2018年其收入仅为108.14亿元——对比2013年缩水约72.78亿元,营收水平回到了十年前的2009年的水平上。

利润方面,2017、2018年,哈药股份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9.30%和15.80%,2018年扣非净利为2.44亿元,比十年前的9.3亿元萎缩了约73.76%。2019年,据其三季报显示,哈药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425.71万元,同比下降98.25%;扣非净利润亏损3296.69万元,这是哈药股份自列示扣非净利润指标以来的首次扣非净利亏损。

同时,哈药股份旗下的白矾、甘草(甘草片)、紫杉醇注射液等产品因质量问题先后被被食药监部门通报或处罚。

轻研发的恶果

哈药股份业绩连降的原因可以轻松在财报找到:哈药股份2016~2018年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1.84亿元、1.98亿元、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0%、1.65%、1.71%。

按照2018年证监会分类的医药制造业2018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5.86%的比例计算,哈药股份的研发投入比例连上市药企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轻研发的恶果就是产品结构逐渐老化,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变化,销售下滑,造成哈药股份所有主营业务板块全线萎缩。

同时,轻研发使得哈药股份缺乏新品上市,也无法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哈药股份总经理曾表示,哈药存在新产品匮乏的问题,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长,更多的是在现有产品中挖掘。

创新研发代表医药业未来

2016年,我们正式开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美国、日本医药行业都曾有过类似进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以倒逼药企技术升级,一家药企能在仿制药做到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离创制新药也就不远了。日本借此在十余年间大大提升了医药业技术水平。

一致性评价工作后,无法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将难以获得市场准入,低质量仿制药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则会获得投标、医保支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截止目前,哈药股份仅有盐酸二甲双胍片、蒙脱石散2款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与头部企业高达二三十款产品的通过数量相比明显处于不利竞争地位。而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创新研发实力强的企业更易将从中胜出。

国内药企正在加大研发投入

对国内医药行业影响巨大的还有一项政策:4+7带量采购。

这项政策不仅将压缩患者用药成本,同时带量采购下,标准化的药品能够快速放量,原先的原研、首仿药不再享受政策性利好红利,甚至将被更优质品种的仿制药代替,单一品种的生命周期和红利将被大大缩短。这就倒逼药企加强研发投入,更快推出新品。

面对政策的倒逼,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正在加速追赶。以研发见长的恒瑞医药,第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达到了14.15亿元,同比增长90.96%,接近翻番。

相对应的,哈药股份这种以普药、OTC产品为主,研发实力薄弱的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其实,哈药股份也并非没有优势。例如哈药股份可以专注生产仿制药,通过精益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规模换取利润。可惜的是,从接连被曝出药品质量问题可以看出,哈药股份在精益管理上暂时也存在短板。

(来源:斗大牛的财富号 2019-11-11 10:04)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