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医药行业有两大重要事件甚是有趣。

一是“4+7”扩大范围集采的招标,各大券商以及媒体围观整个报价过程,上海天山路现场经常排出很长的围观队伍。经过一轮残酷的杀价,某些药价过低引发群众热议,有些表达了对质量的担忧,有些是对药企的同情,而A股医药板块的整体反应却比去年“4+7”首轮招标公布时平淡了许多。

另一个场景是近期在厦门举办的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场场爆满,现场的过道里坐满了金融机构的投研人员,热情专注的学习各项临床研究的成果,通常此类纯学术会议只有医生和各大药企参加。

这冰火两重天的对比正是医药行业中间“危”与“机”的典型代表,而这“危”与“机”正是同源。医药行业近一年多来面临的最大的“危”,表面看起来是降价,实则是对整个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医药行业的担忧,将来仿制药会不会难以赚钱了?国内药企出路在何方?

回过头来看,曾经在医保扩容行业整体增速20%以上的背景下,政府为国外新药于国内上市制造多重障碍的保护伞,滋生的是几百亿的“神药”和扭曲的带金销售模式,彼时砸重金投入研发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很大的拖累。而医改后的集采,意在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机制,在一致性评价确保药物质量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更实惠的药物价格,实在是利国利民之壮举,让大家拍手称快。同时在仿制药降价的“危”面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了对新药研发的投入,整个行业有了研发的投入将来才会有新药的回报,行业未来的机会就孕育于其中。

资本市场的嗅觉是极为敏锐。近两年,大家对医药公司的关注聚焦到了研发费用投入比,研发费用占比较高的公司则成为资本市场考察医药公司的重要加分项。

早在四五年前,医药行业的一级市场投资就已非常火热,最近在A股上市的研究国产PD-1的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前几年在资本市场吸收了大量融资,靠着资本的力量不断推进新药研究至上市。而上市公司中一些知名的优质医药研发企业,坚持十多年对创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才有了2019年PD-1、吡咯替尼和可降解支架的上市。这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相信未来十年国产创新医药产品会越来越多。

再回到开头的两个场景中,如果在CSCO大会上感受到医院、药企和资本市场对新药研发的热情,也目睹本土企业与外企同台竞争的临床科研成果,你会发现,医药产业界已经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大研发的力量、不断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才是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投资者未来最大的机会。

黄爽:国金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

国金国鑫灵活配置混合

(来源:国金基金的财富号 2019-11-12 10:55)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