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鹤岗,因房价低廉,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外地购房者们前来。这一波购房者们带着浓厚的草根色彩,流露出对安家的强烈渴望。一张房产证,是他们最大的心理安慰,或许也仅仅是心理安慰而已。

记者 | 黄子懿

到鹤岗去

“王哥,麻烦开一下窗户,我难受。 ”31岁的安徽人肖遥说。 他有鼻炎,还有一个受过伤的腰。 11月11日这天,黑龙江省鹤岗市的温度在-7℃左右,他坐在一辆开满暖气的奔驰轿车后座,觉得鼻塞不畅,不时发出声响。 司机王哥听见后,摇下车窗,鹤岗大街上冷风很快涌进车内。 迎着刺骨冷风,肖遥舒服了一点。

肖遥长得高壮,戴黑框眼镜。 过去两天,他都没好好休息。 11月9日23点,他从家乡安徽出发,搭乘一辆K字绿皮火车,经32小时硬座到哈尔滨,再用2.5小时坐高铁到佳木斯,最后花50元跟人拼车,坐1小时出租到鹤岗。 刚下车,他就钻进了这辆奔驰车里,看了4小时的房。 前后折腾48小时后,肖遥困意来袭。

他是被一款鹤岗买房的网络爆文吸引来的。 文章讲诉了一个叫李海的浙江人到鹤岗买房的故事。 李海是海员,出海半年,休息半年,租房很是不便。 他自幼父母离异,两人都不管他,在世上几乎孤身一人。 为了买房,他去过多地考察,但要么太乱太荒,要么太贵。直到半年前,他在船上同事告诉他鹤岗房价很低。于是,李海拿着6万元存款,从浙江一路北上到鹤岗,花5.8万元买下60多平方米的房。 这个过程被李海在百度“流浪吧”直播出来,热度持续数天不减。

鹤岗的很多棚改小区内,都可见贴满的售楼广 告。

11月8日肖遥看到新闻,很快来了兴致。 他花几个小时浏览信息、加群组,当晚就决定北上鹤岗。 当天车票卖光了,他就在家多等了一天。 与此同时,鹤岗人王心起也行动起来——他是肖遥口中的“王哥”,与肖遥同龄,平日做倒腾火车票的生意,常年混迹鹤岗贴吧。 11月7日,聚焦到鹤岗吧的人越来越多,王心起看到了机会,他拍快手开直播,发帖介绍鹤岗各处楼盘,利用本地人的优势和关系推荐房源,并在文末留下微信群二维码。 当天群就加满了100人,自动启动邀请机制,“这几天我没时间弄,不然人早就往300人以上奔了”。

王心起说,群里私下联系他要来看房的有十几人,将在近期陆续赶到,肖遥是第二个赶到的。 11月11日,我见到王心起时,他正开着一辆奔驰车,带肖遥和另一名河南看房客转悠。 “明天还有一个成都的,后天还有一个北京的。 ”为此,王心起准备把奔驰换成一辆九座东风面包,那是他开幼儿园的妻子用来接送小朋友的。

买房故事火了后,找李海咨询的人越来越多。 他建了微信群,取名“四海为家”。 截止到11月13日,“四海为家”爆满,已衍生出三个群。 为李海找到房源的当地房地产中介云鹏地产负责人梁云鹏被拉入群中,接到群友的疯狂咨询。

“我太忙了!”梁云鹏说,现在他一天要接100多个电话、接受200多人的好友申请,“消息多得回不过来!”甚至还有人凌晨一点打电话。 很多人上来就要看房看图,他照实发去,直到手机卡顿死机。 如今,他每天都会接待来看房的外地人,“这波有十几个了”。

购房者们千里迢迢赶来。 有从安徽出发北上开车500公里,却发现自己没带购房所需的户口本,又折返回湖南老家拿,再转火车来的; 有从云南飞来的,本在昆明住有所居,只想在北方有套能看雪的房; 还有山东来的年轻夫妇,写网络小说为生,来此定居写作; 11月13日下午,梁云鹏还接待了一位在抖音、B站有近700万粉丝的“网红”,对方特意来拍视频,准备买一套房、直播时抽奖送粉丝。

最初发帖的海员李海也成了外地人买房的意见领袖。 一些来买房的网友,会去他的新房“拜山头”,或者寄一些物品到他家暂存。 但热帖之外,李海的形象是神秘的。 他30来岁,身材瘦小,面部瘦削,那是海员出海常年经受的洗礼。 5月买房并网络直播以后,李海将所有家当从浙江搬来,已在鹤岗生活了4~5个月,等待下一次出海。

网友“流浪的老哥”是一位受到李海号召来买房的年轻人。 他联系上李海后果断来鹤岗买房,二人落脚在同一小区。 买完房后,他请李海吃饭,李海送了他一张床垫。 “流浪的老哥”在拉萨打工。 11月1日,他受李海感召,从拉萨前往鹤岗。 拉萨到哈尔滨的机票要3000多元,他就坐了28小时硬座到西安,花300多元飞到哈尔滨,再转硬座火车到鹤岗。 整个行程耗时3天,跨越4000多公里,是这波购房潮中奔波最远的人。

这一切,肖遥听闻在耳。 到达鹤岗的当日下午,他就相中了一套总价6万元的房子,并在两天后交钱过户。 从看到新闻到买下房子,他只用了5天。 “会不会太快了? ”我问他。 他反问: “究竟是我下决心快,还是鹤岗给了我一个下决心快的机会? ”

供需错配

所有人都记得,这不是鹤岗第一次上新闻了。 2019年4月,这个黑龙江省的地级市,曾因房子“白菜价”上了热搜。 当时其房价低至350元/平方米,一套46平方米住房的总价只要1.6万元。

王心起解释,“白菜价”多是棚改房和回迁房。 鹤岗市中心,商品房售价仍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高端楼盘更高。 不过这些年,房价下降明显。 六年前他结婚时,棚改房也能卖到3000元/平方米,近几年则是“断崖式下滑”。

鹤岗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和周边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以“黑龙江四大煤城”闻名。 老居民介绍,这里煤矿开采历史近百年,城市经济围着煤矿发展,一度也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在经济转型期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煤矿经济衰落,鹤岗人口大量外流,近10年间总人口从110万减少了到100万,就业人口从28.5万骤降至10万人——听起来,这似乎又是一个东北老工业城市收缩枯竭的样本。

但鹤岗尤为特殊。 当其户籍人口连续16年呈现负增长时,整个城市的房源却越来越多,供需错配,供大于求。 这是因为,2013年后鹤岗大力整治环保,不仅关停整合了一批不符合标准的大小煤矿,导致人员外流,还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针对市里的平房棚户,进行拆迁改造。 据鹤岗市政府数据,2013~2018年六年期间,鹤岗共建设约16.6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另有1.8万户待改造。 如今的鹤岗城市主干道外,随处可见六七层高的房子组团式地排列,入夜后呈现一片漆黑状,人气冷清。

图 | 摄图网

鹤岗矿业局的退休职工刘师傅说,鹤岗此前工人社区挨煤而建,起先是搭棚,后逐渐进化为大片平房,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居住形式。 前些年棚改补偿标准非常宽松,平房里的猪舍、鸡舍等都会被算上,“有证的一平方米抵一平方米,没证的也是两平方米抵一平方米”,各家分到的房子非常多,院子好几千平方米、分到了十几套的人也不在少数,“每一个鹤岗人,手上都握有好几套房子”。

而每套房都要缴纳取暖费、物业费,报停手续繁琐,一套房少说也是1000~2000元/年。当地人觉得这是累赘,都想尽快出手。 而时值鹤岗经济下滑,人口大量外流之时,房市疲软,根本卖不出去。 刘师傅说,最夸张时,有人甚至贴广告,一年就租1000~2000块,“相当于白住,就是让你给我看房子的”。

“贱卖”的房子中,顶层、50~70平方米的小户型最受外地人欢迎。 在一些中介网上,很多2万~3万元就能拿下,由于楼顶春天化雪容易渗水,所以顶楼最便宜,而一楼因方便老人、能做小买卖等原因,价格会更高。 顶楼与底楼的差价,有时甚至能达1~2倍。

肖遥出发前就做好预算: 价格4万元左右、简装、60平方米以上。 王心起带他看了一处叫大陆南的小区,后者是鹤岗市最大的棚户安置小区之一,兴建不久,整洁有序,周边配套完善,有大广场和菜市场,还邻近传言规划中的高铁站。 王心起拍了“快手”,“非常新,非常方便,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

网上流传的街边售楼广告

但肖遥没有看上。 由于是政策房,大陆南小区要入户五年后,才能领到房产证,届时才能正式过户交易。 虽然不止一个人跟他说,能先和户主达成私下交易,等五年再过户,有的甚至能通过内部操作提前改户名,但肖遥不为所动。 “大家都觉得,必须要有房本。”王心起说,这是外地人来买房的必选项。

如此一来,选择面就不广了。 来自中部某省的买房客齐鑫告诉我,为节省中介费,他自己先逛了两天,从北至南看了十几个小区,心仪小区要么超出预算,要么没有房本。 无奈之下,他只有找中介,当他把所有预算、面积、楼层、房产证等要求悉数报出,中介在电脑一搜,符合标准的小区只有一个——光宇小区。

光宇小区位于鹤岗以南,距市中心6~7公里,紧邻大陆南小区,分AB两区。 这几乎是最受外地人欢迎的小区,新闻主角李海、贴吧“流浪的老哥”都把房子买在这里。 有群友甚至说,光宇小区应改名为“五湖四海”小区。

王心起的妻子在光宇小区开了一个幼儿园,已有八年之久。 据她介绍,光宇小区是鹤岗第一批回迁房,建于2010年。 那时,鹤岗很多煤矿由于不规范开采,地面塌陷,政府只有将塌陷区居民外迁,南郊某街道的居民就迁到了这儿。 刚开始,很多居民不愿意,好在光宇小区周边有天然泉眼,政府就围绕泉眼,兴建了全市最大的人民广场,人气慢慢聚集。 据中介估计,光宇A区与B区加起来,户数近万,入住率较高,多是本地人。

走进光宇小区,几乎每栋楼都可见售楼广告,每单元都至少有一两户人家挂出卖房电话。 相较相邻的大陆南,光宇小区的人气也更高。 广场泉眼处,永远排着前来打水的老人。 泉眼之上,是一座有365级台阶的北普陀寺。 登高而上,小区尽收眼底,远看去,好像一张张的粉色的多米诺骨牌。

不止一位小区老居民说,光宇小区虽是第一代回迁房,但房屋质量不佳,楼顶常漏水渗水。 以前小区曾有很多外地务工者租住,煤矿关停后,外地人流失,一些房东索性径直抛售。 2015年后,光宇小区陆续办下房产证,能入市交易。 中介梁云鹏说,最多时,他手上有超过200套光宇小区房源,那时大规模棚改未启,这里一度也能卖上3000元/平方米。

如今,光宇小区再也无法回到当初的高位。 这个建设不到10年的小区,楼房或粉或黄,看上去远比实际年代要老旧,居民人数不少,但也多是中老年人。 楼道内贴满广告,楼外是枯草伴着积雪,有很强的衰败之感。一位看房客来到这里后说,“这像是一座战损城市”。

但这丝毫不妨碍外来购房客涌入。 “外地人最喜欢买顶楼,他们也不是喜欢顶楼,是喜欢便宜。 ”王心起妻子说。 那位从拉萨横跨4000公里来鹤岗的“流浪的老哥”,只用半天时间,就拿下了小区一套顶层6楼、面积约48平方米的一居室,全价3万元,是采访过的购房客中最便宜的。

我来到“流浪的老哥”的房间。 这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地板凹凸不平,入口客厅左侧,摆着一件上海牌老衣柜,一动就发出咯吱声,对面是一张黄山迎客松的装饰画。 客厅天花板和承重墙上,黑黄色的渗水痕迹蔓延直下,像是这新房里的别样墙纸。 卧室里,摆着一架钢丝床以及李海送来的床垫。 床垫尺寸不对应,朝外突出一截。 这就是新家的全部家当。

任康在自己买的顶楼房子内。 房子老旧,但他很满足。 这个房子,像是他送给自己的“成人礼”。(宝丁 摄)

“我就是为了这个本子,买的就是一个心理安慰。”“流浪的老哥”对我坦承。 他叫任康,今年26岁,见人爱笑,带着浓厚的南方口音。 任康对新家异常满足,拿到房产证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纪念人生第一套房子,“从今天起,我也是一个有房的人了”。他还郑重其事地在群里说,“鹤岗这座希望之城,给了我们这些居无定所的底层百姓的希望。”这个群的名字,就叫“漂泊的家”。

漂泊的家

王心起说,联系他来买房的群友中,抱着“安家”目的的人最多,超过一半。 很多人千里迢迢赶来,只为能有一套房子。 他们求稳,房本几乎是必需品。 我初步接触看下来,房客多是30~35岁之间的男性,预算10万元以下,大都出身农村。

任康就是来鹤岗“安家”的。 至少他想的是,“起码先有一个房子”。 他是湖北荆州人,家在农村,4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从没看过他,父亲则好吃懒做。 虽常年在武汉打工,但父亲每年春节回家都两手空空。 有时候,亲戚们会嘲讽: “你看看你爸,今天又到我家来蹭饭吃了。 ”他家唯一的房子是一个单间,只放得下一张床。 任康说着,在墙上画了个正方形,又在正方形里划出1/4面积大的长方形,“如果说我现在的房子是正方形这么大,那我家那房子就只有长方形那么大。 ”小时候,他跟奶奶住一起,从不去那个单间。 如今,他已有7~8年没回过家。

小学毕业后,任康辍学打工,自此开始“流浪”,去过武汉、北京、上海。 他卖过拖鞋,进过富士康,骑过川藏线,也常混百度“流浪吧”。 他的钱包鼓鼓的,塞满了这些年累积的火车票。 采访中,他全靠着这些车票回忆过往经历。 他热爱旅游,经历曲折,工作几月一换,几乎没存下钱,花在旅游和网吧上的钱倒是有十几万。

2012年,任康辗转到拉萨,进餐饮店做菜品切配,“当时看到一张西藏的照片,觉得好美,就去了”。 工作包吃住,住集体宿舍,但他一直想有自己的空间。 2019年初,听闻打工时认识的一位老友在新疆库尔勒买房,他按捺不住,也买了硬座北上库尔勒。 当地房价便宜,首付5000元,就能拿下总价16万元的房。 他办了贷款,但半月后,对方知悉他是外地人,怀疑他的还贷能力。 房子没买成。

作为旁观者,很难不怀疑他的还贷能力。 他在拉萨每月工资6000元,手上存了两三万元,但最近辞职了。 买房前,他向堂姐、哥哥借钱都没借到。 无奈下,他只有网贷1.5万元,才凑齐了购房预算4万元。 买房后,他身上只剩下6000块钱,但他似乎丝毫不担心还款能力。 1.5万元的网贷要在1年还完,“每月1000多块,我肯定还得了”。

中介梁云鹏说,一年前鹤岗房价“白菜价”新闻首次爆出后,鹤岗也有过一波购房潮,但那时来买的外地人并非刚需,而是“避暑”或其他投资需求。 “那时比这波还多,每个月都能卖个二三十套,一个人能买好多套,买一栋楼的都有。 目前这波,是带着‘流浪吧’特色的。 ”当下购房者虽然形形色色,但更多带着浓厚的草根色彩,流露出对安家的强烈渴望。

“流浪吧”是百度的一个贴吧,有24万人关注,累积发帖近550万,因李海在此直播买房的发帖而被世人熟知。 任康五年前开始混迹“流浪吧”,他说,里面很多都是四海为家的打工族,很多人斩断了家庭羁绊,在外闯荡,生活拮据。很多人在此吐露迷茫与焦虑,房子、物价、工作等现实问题,更是吧里绕不开的话题。

“流浪是一种心灵的流浪,没有寄托和归属感。所以还是要有一个本子在手上。” 任康几乎不与父亲联系,一年就打2~3个电话,“我也不管他,他也不管我”。 他曾在上海待过半年,做日结工,挣钱就去网吧,每天只吃一顿10块钱的尖椒肉丝盖饭,连小时候对他最好的奶奶去世都没回去,“没混出来,不好意思回去”。 而老家的房价,如今是9000元/平方米。 任康坦承,自己“买的就是一个心理安慰”。

一些人平日不混“流浪吧”,但李海直播火了后,也慕名来到吧里,想去鹤岗买房。 齐鑫是一位来自中部某省的公务员,这次请假来鹤岗买房,单位的人都不知道。 他老家在辽宁村镇,父母住的是70平方米的老旧平房,“不知修过多少次了,是最老的土房子,连砖头都很少”。

齐鑫每月工资7000~8000元,收入不低。 几年前,他在工作地自费买下均价4000元的自住房,让他无力再为父母负担一套房。 他想把父母接来住,当地房价如今已涨至8000元/平方米,老家也是6000元/平方米,均让他无法触及。 直到他看到了鹤岗新闻,就借了4万块钱,来到光宇小区,花费8万买下位于一楼的房间。 他说,来这买房的,“就是苦逼青年的形象”。

某种程度上,肖遥也是因家人来买房的。 他高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在上海餐饮店做服务员。 几年前,家中有个叔叔在老家承包了几百亩地,要搞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他回家跟着干活。 那时的他年轻,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一个农药箱几十斤重,他抢着背。 有时农药太重,他就咬牙撑过去,后来累出了腰肌劳损,“站也站不住,走路也走不了”。

肖遥自此不能干重活儿,失去了正经收入来源,看病还花去几万元。 他常年待在家中,而父母和爱人都在外打工,孩子也由岳父岳母带。 看着村里同龄人都在外挣钱,不乏买房买车者,他觉得自己是个拖累,愈发急迫地想要给家里尽力。 “如果我一直住在农村,那我们这代人买房怎么办?”肖遥说,自己焦虑得厉害,县城房价最低是4000元/平方米,家里凑钱也勉强能买,但他一想到不能过度劳累的身体要背上20~30年的房贷,就觉得喘不过气。

外人很容易感受到肖遥的这份焦虑。 到达当天,他只看了半天房,就想要出手拿下后来买下的房子,后来被同行人劝住,让他多看看。 肖遥解释,他是怕鹤岗买房潮蔓延到全国,引起房价上涨,所以着急出手。

这种焦虑,也体现在他的资金与预算上。 看房预算从4万元最高涨至了8万元。 而他带来的钱,也是找别人借的。 出发前,他也没有告诉家人,悄悄拿了户口本,说自己“出去找朋友玩”。 尔后,他忍着腰伤和鼻炎,坐了32小时硬座,“好难受好难受”。

煤城何往

看完房后,王心起带我们去了位于鹤岗市中心最大的商城与超市。 在市中心,鹤岗一改各个小区里的冷清和老龄化,人流变得熙攘。 商场外,入夜后霓虹灯闪烁,门口排满出租车队伍,宛如一、二线城市的机场与高铁站。

一到超市,肖遥来了兴致,不停地对着各类商品标价拍照。 鹤岗物价便宜,猪肉普遍在20多元/斤,蛇果2.7元/斤,刀鱼4.8元/斤。 肖遥惊了,边拍边说: “我们那儿的刀鱼都12元/斤了! ”“我们县城就没有单价5块以下的水果! ”“这里猪肉居然这么便宜! ”

这是购房者们的共识,鹤岗不只是房价洼地,生活成本也低。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鹤岗城市化率超过80%,教育医疗等配套齐全。加之前些年环保整治,空气变得清新,环境在变好。 用老鹤岗人刘师傅的话说就是,没了满天炉灰与遍地煤渣,“一年365天,有360天能看到蓝天白云”。

在肖遥的规划里,自己和妻子以后可以搬到鹤岗。没有房贷,工资也不低。 他拍了大量当地招聘服务员的广告,上面最低工资普遍在2000~3000元,他觉得能养活自己。 “父母是迟早要离开的,儿女也是。 最后只剩下我们两口子怎么办? 我们完全可以在这实现‘市区梦’。 ”肖遥说,有了房后,自己无论在哪儿,都有了可退之处。

然而,现实问题也不是没有。 齐鑫给父母买房时,遭到父母反对: 太远,冬天太冷。 父母没有随他来鹤岗,即使买了房子,证上写的是齐鑫的名字,这导致父母户口无法迁来。 即使迁户过来,也有很棘手的异地医保问题。 母亲此前没有社保,只在户口所在地买了新农合医保。 “不太现实,不可能生个病还回辽宁报销去吧? ”

这类异地迁徙的现实问题,肖遥似乎都没考虑。 他想好了在这里的养老生活,看重鹤岗低成本、齐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资源,却暂不打算把老家的农村户口迁过来,“我的户口放在老家农村,说不定以后还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优惠”。

对大多数外地购房客来说,鹤岗暂时也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驿站。 很多人买完房后,简单布置一下,就回归到原有生活中。他们打算择期再来,届时或是意气风发地满载而归,或是满身疲惫地回来暂歇。 这个归期,可能是几月,也可能是几年。 “至少以后我在外打工累了,随时可以回到这里休息。 ”任康说。

拿到房产证前,任康买好了新行李箱,打算之后回拉萨打工挣钱。 “餐饮业流动性大,越到春节,越好找工作。 ”在拉萨七年,任康待习惯了,那里工资也更高。 有人开玩笑说,他的房子看着很破旧。 他则对我自嘲,其他购房者都比他有钱,“就我一个穷鬼”。 他准备存点钱,把网贷还完,再给家里做装修,估计要花两万元。 此番离去,他说不上下次归来是何时,但他憧憬着再买一套房。

光宇小区之外,鹤岗还有大片空置棚改房,等待着成为五年后的光宇小区。 但一些本地人并不欢迎外地人来买房。 梁云鹏说,很多本地人尤其是入住棚改小区的居民会对外地人来买房很抵触。 “本地人是怕,好多人外地人花几万块买一个房,就是为了里面放骨灰。”

这也是鹤岗现实中面临的困境。 有房,但人依然留不住,留下来的人除了零星消费,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有网民甚至称鹤岗为“挂壁之城”——从深圳三和劳动力市场衍射出的丧文化用词,代指特别困难或特别颓丧的一种生活状态。 鹤岗火了后,有网友甚至建议,鹤岗可以借此打造社恐职业网红城。

这一轮新闻的主角李海在鹤岗的生活状态是其一个缩影。 接触过李海的人说,他沉默寡言、“非常内向”,特别喜欢打游戏,来买房那几天都吃住在网吧。 买房后,李海每天靠游戏带练赚钱,多则200元,少则几十元。 任康请他吃饭,饭桌上任康说上十句话,李海则一直盯着手机,偶尔“嗯嗯”两声回上一句。 李海给任康说,有时候他没事做,就会在床上“躺尸”整整一天。

真正做好定居准备的人,都是打算在此创业谋生的,很多都跟网络相关,如网游代练、网络作家等。 与肖遥同行的河南看房客,就是一名想在鹤岗创业的30来岁年轻人。 他此前在浙江做着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网络传播公司,这次要待上十天半个月,看房、买房、搞定工商注册等。 他还在当地找好了合伙人,但没透露创业的具体想法,不排除与“网红”经济相关。

在购房选择上,他也不一样,目前看中了大陆南小区的两套相邻的房,想将其打通,打造SOHO办公室。 大陆南小区没有房本,但他觉得问题不大,想与对方先达成私下交易。 因为未来五年,他将定居在此,并不怕对方届时反悔。 “这房子也没啥反悔价值。 ”河南看房客说。

这些棚改房子,是鹤岗城市转型的现实注脚。 多个当地人说,前一年鹤岗成热点时,全市最多有40多家房地产中介。 很多中介通过违规操作,售卖当地没有房产证的棚改房。 被曝光后,大量中介被关停处置。 如今鹤岗只剩下3~4家房产中介,在没有房产证的棚改小区,几乎见不到中介门面。

梁云鹏说,前几年鹤岗经济好的时候,本地人都是贷款买房的多,商品房销售不愁,中介挣得也多,后来鹤岗经济不行了,低价棚改房才开始受欢迎,卖出的也更多是全款。 “这波就是一阵风,过去了就拉倒。 ”梁云鹏说,虽然这波购房潮网络上声音很大,但真正卖出的房源却少于上一波鹤岗购房潮时。

在他看来,外地人买房的趋势快要接近一个阶段性尾声了,几万块的低价房源越卖越少。 以光宇小区为例,他手上的房源目前不到20套,“顶楼都快卖光了”,剩下的都是相对高价位。 有人来看了一圈后觉得被骗了,反复问他: “怎么没有网上那种两三万块的房子了? 是不是你们中介涨价了? ”

“我其实已经在思考两年后的事了。 ”梁云鹏说,他已在着手收集房产证即将办下来的棚改小区,为之后做准备,“以后主要还是做本地人生意。 ”

(来源:中信保诚财富号的财富号 2019-11-20 17:33)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