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巴神打球的小故事,可以了解保险业的本质。

美国太阳谷聚会的参与者都是商界巨头,什么盖茨,扎克伯格,巴神等。

有一位保险家提议换个玩法打高尔夫球:

参与者每人拿出10块钱作为门票,谁能一杆进洞,奖励10万块。

巨头们哪能为10块钱折腰,纷纷掏钱参与。

唯独巴神,作为保险业的大亨,犹豫了半天,脑子飞速心算。得出的结论是,不玩。

他的计算是:高尔夫业余选手一杆进洞的概率在12500分1,相乘10万块的奖金,预期收益只有8块钱。

但门票是10块钱,等于亏了2块钱......

不难猜测,巴神不打球并非亏损2块钱的问题,而是违背了投资拒绝亏损的原则性问题。

这就是保险业的本质,一门包装金钱概率的行业。

想必保险业给予投资者最大启发的是两位著名投资大师。戴维斯与巴菲特。

戴维斯是巴神重要的保险业导师,他称保险业为永不过时的行业。

因为“金钱永不过时”,而保险业经营的就是包装金钱概率的生意。

将伯克希尔的本质称之为保险帝国并不为过,浮存金对于巴神而言如虎添翼。

顺便提一嘴,有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美股大牛市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坐等熊市超额收益。

1、保险没有护城河

尽管我持有保险股,但需要承认的是,保险业没有护城河。

毕竟保险这个产品是同质化的,没有差异化。

平安的保险,新华的保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关键点就在于,怎么卖。拼的是销售。

无论是销售能力,还是管理能力。只能归为竞争力一类,而非护城河一类。

护城河是指我的地盘你很难打不进来。但保险这一块,我能设计寿险,财产,分红险等等,你也能。

最有意思的是,保险公司很难知道自己会赚多少钱。因为所卖出的每一份保单,保险公司也不知道这张保单究竟值多少钱,该定多少钱的价格进行销售。

毕竟保险的本质,是概率游戏。

这是一门涉及不确定变量的学科,无论多么复杂的模型进行精算,所得之的,也是只毛估。

比如死差,利差,费差等,充满了不确定性。

只有通过量,最大程度提升概率。

所以这是一门如果精算不保守,保单激进,定价过低,会面临极大风险的行业。

反之,保险公司就会活的美滋滋。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伯克希尔旗下有一个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顾名思义,只针对政府雇员这一类群体,主要业务是车险。

这家保险公司的盈利就非常稳健。毕竟政府雇员开车大都比较稳健,靠谱的概率是很大的,出险的概率就大为降低。

2、竞争力

保险业的主要竞争力体现在品牌规模,销售,多元化。顺便说一下“产品型忽悠”。

(1)品牌与规模

金融业通常是品牌与规模对等。规模越大,人们越乐于信任,越容易扩大规模。

具备规模优势,才能经得起折腾。最谁投保人是这样认为的。

规模大,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概率。

比如说寿险,财险这一块。因为保期特别久,所以人们希望买入大公司的保险。因为买保险就是为了保险,大公司活的比投保人更久的概率更大。

心理上,也是大公司更安全,靠谱。

尽管保险界有段子:做平安的股东,不做平安的客户。

因为平安赚钱多,等于让利给客户少,股东跟着沾光。

但车险这块比较例外。因为时间短,一年一次,所以投保人重点关注价格是否便宜。其次是出险速度。

(2)销售

管理能力是竞争力的体现,主要看人,并非护城河。而销售这一块的竞争力全凭制度管理进行提升,也就是掌舵人很重要。

平安能做的好,就是掌舵人的高瞻远瞩的体现。

早在1996年,平安就花大价钱请麦肯锡帮助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尽管也曾水土不服,但效果显然是优异的。

很主要的原因是砸钱,平安高管的薪酬是数一数二的。科技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当年碧桂园的掌门人杨国强问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请问你是如何管理平安万亿资产。”

答:“用优秀的人,舍得花钱。”

高瞻远瞩换来的全牌照优势巨大,所谓平安五大生态圈,科技 金融,重点就在于如何更好的交差销售。

(3)多元化

任何金融公司的多元化,都有助于降低风险。昨天讲到的银行是这样,保险公司也是如此。

多元化的保险产品销售,寿险,财险,健康险等。有助于交差销售,以及分散风险。

(4)“产品型忽悠”

所谓产品型忽悠,不是竞争力,是套路。

保监会曾专门发文,没有“返还型”这类保险。

但挡不住“自发性”套路。完全可以改个名字,换汤不换药。比如叫做“保本型”保险,以及更多称呼。指如果不发生理赔,全额退款。

假设:

A30岁,买了一份保本型保险,保到70岁,如果不发生理赔,70岁后返还全部保费。分30年缴费,每年的保费是10189元。

C30岁,买了一份非保本型保险,保到70岁(理赔内容与A相同),就算不发生理赔,也不会返本。分30年缴费,每年的保费是4245元。

A与C的理赔内容相同。可因为A返本,C不返本。所以A每年比C多缴纳了10189元-4245元=5944元。

但是A在40年后会获得30年*每年缴费10189元=32.6万。

因为C买的不是保本型保险,所以每年比A少交5944元保费。

那么只需要将每年少交的5944元保费,买入3%的年化收益率理财,40年后会获得约39万收益。远大于A40年后获取的返本32.6万。相差6.4万。

这还是按照最保守的3%年化收益率计算。如果定投上证50指数或者沪深300指数40年,毛估年化收益率最低6%。

结论是,多关注家里的“老人”很重要......

3、行业天花板

为什么保险行业没有护城河,依旧买入?主要是天花板足够广阔。

回顾预告中我们提及的内容:

参考18年统计数据:

保险深度,中国仅为3.57%,比较发达国家相差太远。比较全球平均值也相差近一倍。

保险密度方面,比较发达国家差了6倍。

按照全国各省保险覆盖排行,前五名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因为这些地区的人均GDP排名是极为靠前的。

这很好理解。参照发达国家保险的深度与密度更深,就是因为人均GDP更高,标准为1.8万美元。

结论是:买保险,主要看钱。

简单行业对比不难发现,保险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这也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估值要高于成熟经济体的重要逻辑。

尤其是韧性强劲的新兴经济体,更多的是明牌。

不过保险业还没讲完,重要的指标概念,下期继续,一文读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