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研究分析层面帮助“银泰证券杯”第五届新三板价值分析大赛参赛分析师提升企业价值分析能力,大赛于昨晚(12月4日)20点在线上分享活动环节带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罗论教授以《企业估值与投资风险》为主题的直播分享。

罗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博士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对资本市场、公司与政府治理、民营企业有独到研究与见解。

在分享伊始,罗教授用了12月4日当天科创板公司建龙微纳上市首日即破发的例子,与第一批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随便打新股便能赚70%的情况做对比,带出了估值的话题。

那对于企业的估值呢,罗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个企业值多少钱,这是经常变化的。罗教授通过列举了多家知名企业的例子来表述:先是12月4日阿里巴巴港股收盘价189元,距离前几天发行时的186元还差3元就面临破发的例子,要知道在发行的3天后,当时阿里巴巴的股价204.8元。然后是拼多多11月20日披露的报告中由于业绩未达到预期,跌了22.89%。再接着是瑞幸咖啡,从10月13日开始上涨,最高一天涨了25%,但罗教授也提出了疑惑,这势头是否可持续的?

罗教授提到,公司估值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知道东西的价格,但不知道东西的价值,价格跟价值之间的差异永远是存在的。他认为公司估值是一个又有科学又有艺术的问题。罗教授还从自身的经历做了分享,他打趣的提到自己跟其他商学院的教授不一样,做了很多真正的真金白银的投资,但是失败的项目有很多,成功的在少数。

在分享的重点中,罗教授通过其经历了新三板的整个发展周期的经验,把他对企业估值的看法和他对企业分类的关系做了描述。

在他看来,第一类企业是明星企业,估值很高,动不动就几百个亿。这类企业看着很性感,但是挂着在那没什么成交量的话,这种估值就是个伪估值,没有大量的换手率和流动价值,估值实际上是没什么意义的。这类高估值的企业挂在那里,对新三板来说是一个撑门面,做点缀的作用。因为太贵,所以并没有太好的投资价值。

第二类企业是达到IPO标准,有适宜时间就会离开新三板的企业。找到这类公司对投资来说会比满大街寻找标的好,但他们始终不是新三板的菜。

第三类企业是规模不错,但因为某种问题无法自行IPO的企业,这类公司估值也不高不低,这些企业其实最佳的出路是被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天然是并购的标的池,这也是新三板的一个价值所在。

第四类企业是罗教授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企业,那些细分行业的龙头或者有机会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企业。他认为这类企业即使今天你觉得他的估值贵了,但是如果企业成长得快,回过头再看会发现其实并不贵,企业估值的贵不贵,还是要回到企业的成长周期来看。

第五类是非行业龙头,但却是区域龙头的企业。这类企业可能每年赚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A股去不了,在新三板里挂着也挺好。罗教授认为这类企业估值体系也相对简单,可能行业的老大老二都在A股或美股等上市,按照他们的估值对挂在新三板的这类企业打个折扣就行,至于打多少就因人而异。总的而已,这类公司也是三板中一个中坚力量。因为罗教授提出,这类公司如果把行业的一些力量整合起来,说不定能赶超行业第一。做得好的话这类企业有可能变成上述的第三类,甚至是第二类的企业。

而第六类和第七类的企业在罗教授看来,是不需要对其进行估值的。因为第六类是 “误挂”新三板:本身不应该上,上了根本没有前途,之前可能是对新三板不了解,被宣传所感染,就上了新三板,花了不少钱但根本不可能融资成功。而第七类则是骗子企业,上来骗钱的,通过财务造假,各种其他的手段,能骗到就算成功了。

总结下来,罗教授表示:“什么样的新三板企业才有估值的意义?我认为是第二类准备IPO的、第三类准备被并购的、第四类这种具有成长价值的,而这是最有估值意义的。最后是第五类的。通过我这七类分法,对做新三板公司研究和估值就很有作用,因为大量公司在归类后就没有估值的必要,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有估值的。”

罗教授还通过广州农商行港股上市的例子补充道:“估值没走到大量的人来做交易的时候,都是没用的。”同时他也提醒:“任何好的公司,估值贵了也就成了“不好”的公司,因为一旦贵了,市场就不买账。所以,当大家都抢的东西你就不应该抢了,大家都不要东西你也不一定要,但可以研究。投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最后,罗教授还表达了对本次“银泰证券杯”第五届新三板价值分析大赛的期望,希望参赛分析师团队能够享受这次比赛,希望大赛也能对分析师未来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帮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