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19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2019年11月CPI同比上涨4.5%,涨幅较上月扩大0.7%,环比上涨0.4%,低于上月涨幅;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减少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

主要观点

猪肉价格继续拉抬消费物价。2019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1%,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4.5%,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0.1%,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9%,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贡献主要物价上涨的依然是猪 肉,11月底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为32.08元,较月初回落近20%,较去年同期上涨142.3%。本月猪肉价格受抛储和疫情复发前景下存栏大猪集中出栏的双重影响而环比大幅回落,然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带动消费物价大幅上涨至7年来的新高处。农业农村部网站在11月29日公布的生猪存栏数据显示,生猪存栏环比 上月减少0.6%,同比减少41.4%,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环比增加0.6%,较去年同期减少37.8%,均处于较低水平。不过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的定点监测显示,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2个月回升。11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分别为1.9%和6.1%,均比10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动态是,部分市场机构通过对河南地区生猪产业的调研,对于11月的疫情进行了评估(本轮疫情较上一轮疫情要更加严重一些),得出“周期延长确定性高,猪价高点未来新高确定性高”的结论。如果说对于更长远的猪肉价格走势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春节消费旺季的猪价坚挺应该是一个共识,年前消费物价维持在较高水位是大概率事件。其他七大类消费物价方面,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0%和1.7%,依然保持在较温和的上涨范围之内,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1%、0.4%和0.4%,涨幅温和;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8%,较上个月降幅有所收窄,除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项外其他的几个分项价格同比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整体来看,我们仍然维持上个月物价数据点评报告中的观点,“考虑到当前疫情的蔓延范围及生猪存栏情况,猪肉价格有望在接下来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并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创新高,带动CPI持续处于高位”。


工业品价格环比转负,同比降幅收窄。2019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8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4%,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6%。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7.5%,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消费品涨价效应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0.5%,扩大0.3个百分点,地产竣工面积回升背景下部分金属价格回暖因素。降幅收窄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12.6%,收窄1.0个百分点,PTA等主要石化下游品现货同比下跌幅度收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1.2%,收窄6.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9%,收窄2.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3%,收窄0.8个百分点。降幅扩大的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4%,扩大0.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8%,扩大1.8个百分点。据测算,在11月份1.4%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11月中旬以来,主要工业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影响将在下个月数据中有所体现。我们依然倾向于认为,工业品价格短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大。


关注货币政策态度。在不断攀升的消费物价背景下,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本月人民银行依然调降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1月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4000亿元,操作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也是自去年4月份以来首次下调,另外,央行还在11月18日进行7天逆回购操作时下调了5个基点,也是央行逾4年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月数据公布以后,我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动作。我们在11月底对PMI数据的点评中提及过央行行长易纲在《求是》的撰文,很明显的是,该文传送的信息的对象并不是金融市场参与者,而是能够真正实施结构改革的决策者,否则不会强调“结构调整优化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在结构调整进展有限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又不得不承担更重要角色的后果是什么,易纲行长在这篇文章里面谈及海外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原因时也已经给出了,“若因宽松货币政策而降低改革和调整的动力,反而会延误问题的解决。在缺乏增长点的情况下,央行给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商业银行资金贷不出去,容易流向资产市场。放松货币条件总体上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固化结构扭曲,使危机调整的过程更长。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会使利差收窄,挤压银行体系,弱化银行货币供给的动力”。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建议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密切关注货币政策的操作动态以及结构改革的进程。就短期而言,我们依然建议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以滞胀思路理解当下的经济阶段,周期品种及通胀标的可以看高一线;新经济领域在没有大范围证伪之前,依然有为。债券市场参与者将需要在逐步修复的悲观宏观经济预期、工业品与消费品物价的压力、依然宽松的政策基调中寻找方向。在房地产市场实行“一城一策”政策和基建活动由逆周期调节政策和债务总量双重约束的背景下,政治局会议里提及的“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将意味着市场参与者面临的政策环境的博弈性会更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收益率预期是较为理性的做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